敬一丹之女王尔晴:见证父母的患难婚姻,最大孝心就是经营好婚姻

李孔峰说娱乐 2022-06-21 12:20:27

《焦点访谈》堪称央视标杆式的节目之一,开播至今收视率一直占同时段节目前列。

如果说“题好文一半”,那么,主持人的好坏对于一个节目成功与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是央视名嘴敬一丹,她在这个节目深耕了19年,堪称一代人的回忆。

除此之外,敬一丹还主持过许多优秀的节目,比如《东方时空》、《感动中国》……

镜头前,敬一丹是优秀的主持人。镜头之外,敬一丹是华泰保险董事长的贤内助,是高学历才女王尔晴的母亲……

敬一丹有着多种身份,但是她没有因为这么多身份的变换而迷失自己,反而每一个身份都做到了最好。

01

时代造就下的患难爱情

1955年,敬一丹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干部家庭,家境富足。

敬一丹家里有四个小孩,她排老二,

姐弟四人在幸福的家里长大。

197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敬一丹响应时代号召,

一头扎进了小兴安岭林区。

从小生活富足的她,来到边远的农村,

丝毫没有耍大小姐脾气,而是马上适应了当地的农忙生活。

敬一丹热爱朗诵,即便不在学校,也常常把书带在身边,闲暇时就拿出来读上几段。

饱读诗书的敬一丹让当地许多大字也不识一个的村民们十分新奇,

不久便传开了:“村子里来了一个会读诗的女娃娃。”

小兴安岭林区地处边远,交通不发达,这里的人几乎与世隔绝,

敬一丹的朗诵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娱乐节目。

透过敬一丹悦耳的声音,仿佛能触及到外面的世界。

敬一丹对此也不排斥,而是把这件事当做一种锻炼,

看到自己的朗诵如此受欢迎,她朗诵也更认真了。

林区的负责人知道了这件事,很是重视,

毕竟村民们爱学习是好事,便向上级申报,

希望能在林区建一个广播站。

很快,审批通过了,第一个广播站在小兴安岭林区建了起来,

一直给村民们读诗的敬一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个播音员。

有了这个播音站,敬一丹的长处有了用武之地,

她到处搜集优美的诗歌、散文,用她标准的普通话,

透过播音站的大喇叭,传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在小兴安岭林区呆了几个月后,敬一丹被调到了清河林业局的广播站工作。

清河的气候比小兴安岭还要恶劣许多,

常常零下几十度,去上班的路上全是积雪,

播音设备常常被冻得出不来声,向上级申报好的设备却次次杳无音信。

敬一丹的同事时不时抱怨:“念得再好有什么用,又不一定有人听。”

面对这重重困难,敬一丹没有退缩,

而是坚持用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播音工作。

清河的苦日子,敬一丹一呆就是4年。

1976年,敬一丹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被领导推荐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学习。

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日子,敬一丹很是珍惜,

每天都刻苦地学习,希望能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大学毕业后,敬一丹被分到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视台当播音员。

1979年,在黑龙江电视台工作两年的敬一丹已经是黑龙江人民电视节目里的常客了。

一提到敬一丹,那里的人们基本上都有印象:“就是那个长得清秀的播音员。”

对于敬一丹的业务水平,领导同事们没得说,

可对于敬一丹的感情生活,他们可是操碎了心。

1979年,已经24岁的敬一丹还没有谈恋爱,一天,

同事给她做起了媒:“小敬啊,我认识一个小伙子,比你大两岁,很有才华,也爱读书,我把你们介绍认识认识吧!”

敬一丹十分感谢同事的热心肠,便答应了下来。

当天晚上,她便接到了相亲对象王梓木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王梓木可是知道敬一丹的,她是当地电视台的播音员,

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她,当朋友跟他说把敬一丹介绍给他时,

他还有点不相信,自己还能见到电视里的人吗?

王梓木向敬一丹问好,邀请她周末一起去公园散步。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第一次约会。

两个气质温文尔雅的人,初次见面就十分投机。

当聊到两个人都有过农村插队经历后,更是热络了起来。

王梓木对敬一丹说:“初中毕业就去农村了,什么种地、养猪、盖房子都干过,可谓是什么脏什么累干什么,以后再不会被别人说四体不勤的干部子弟了。”

王梓木和敬一丹讲述自己是怎样在深山里养蜂、在养蜂的几年里读了哪些书……

敬一丹给王梓木讲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播音员的。

那天,他们两人从中午聊到傍晚。

敬一丹被王梓木的风趣幽默逗得哈哈大笑,也很欣赏眼前这个不怕苦不怕累的男孩。

后来,王梓木就经常邀请敬一丹出来玩,两个人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有时候敬一丹也会主动去党校听他讲课,

一来一往,很快,两个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敬一丹和王梓木一个是在电视台当播音员,

一个是在党校教研室当老师,他们俩的相爱被许多人传为一段佳话,是别人眼里的“金童玉女”。

两人相爱后,把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了新的目标。

王梓木决定报考中央党校的研究生,敬一丹在他的影响下,开始自学英语。

两个人就这样,互相激励,共同奋斗了两年,

1981年,敬一丹和王梓木步入婚姻的殿堂,

同年,王梓木成功考取研究生。

02

为了爱情辞职前往北京

婚后,敬一丹十分支持王梓木的学习,她留在黑龙江电视台工作,

一有时间就去北京看望王梓木,两人交流彼此最近的生活与学习。

王梓木也是很体谅妻子,打电话只报喜不报忧。

很快,王梓木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就结束了,

原以为夫妻二人不用相隔两地,可院里给他介绍了个北京的工作,

他觉得这是个发展的好机会,就想留在北京发展。

王梓木拿不准主意,把消息告诉了妻子。敬一丹听后,

十分支持丈夫的决定,至于如何解决异地的问题,

她当即决定:报考北京的研究生。

就这样,敬一丹每天一下班就刻苦学习,

加上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1983年敬一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读研究生,师承我国第一代播音员齐越。

夫妻二人的日子,在共同奋斗努力下,越过越好了。

王梓木事业顺利,扶摇直上,敬一丹在研究生期间也是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

1986年,对于敬一丹和王梓木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的夏天,敬一丹如愿拿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文凭,

同时她也生下了和王梓木的女儿王尔晴,升级成为了一名母亲。

女儿的到来让初为父母的王梓木和敬一丹十分高兴,

天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生活也不是事事都能如意的。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敬一丹和王梓木逐渐有些吃不消了,

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女儿,他们实在是分身乏术。

无奈之下,王梓木把年迈的母亲接到北京来帮忙照顾孙女。

当时敬一丹和王梓木刚参加工作不久,手里没多少钱,

居住环境也不好,婆婆的到来,让一家四口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里。

不过好在,房间虽然拥挤,却拉近了彼此的感情,

敬一丹对于婆婆的付出十分感恩,常常教导女儿要孝顺奶奶。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忙碌却又幸福的过了下去,

但敬一丹和王梓木的心里却埋下了一个种子,

那就是更加努力拼搏,给女儿幸福的生活。

1988年,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进修调研的敬一丹得到了一个机会。

那天,马上要参与直播的播音员突然生病来不了,

这可把节目组急坏了,敬一丹一看情况紧急,

便主动请缨:“我之前在地方台当播音员,我可以救急。”

多亏了敬一丹的即使顶替,节目正常播出了,收视率比平时甚至更高。

这让领导意识到敬一丹是个好播音员,便把她招进了央视经济部。

03

机缘巧合成为央视主持

因为一次救急,敬一丹成为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一员,

丈夫王梓木在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女儿王尔晴也一天天健康茁壮地成长。

生活在按他们计划的那样,幸福而又平稳地发展着。

1966年,敬一丹又迎来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丈夫王梓木要创业了。

身为公务员的王梓木,在周围的亲戚朋友眼里,

可以说是模范丈夫,工作稳定,还能参与一些重要的会议,

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所以,当他们听说王梓木要辞职创业时,便是一万个反对。

犹豫不决的王梓木,再一次把决定权交给了妻子敬一丹。

其实敬一丹也不能理解丈夫为什么要放弃稳定的工作而选择创业,

但是他知道丈夫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便说:“不管怎样,我支持你的决定,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能成功,我和女儿永远是你的后盾。”

敬一丹的理解与支持,让王梓木热泪盈眶,也在心里暗下决心,

一定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1996年,王梓木在北京创建了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事业刚起步,所有的事都需要王梓木亲力亲为,

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去公司,深夜才到家。

王梓木的艰辛让敬一丹很是心疼,但是也帮不上什么忙,

便负责把家里的事处理好,不让丈夫在家务事上烦忧。

丈夫没办法见证女儿王尔晴的每一个成长,

敬一丹便写起了生活日记,等到王梓木有空时看。

透过敬一丹温暖的笔触,王梓木仿佛不曾缺席家庭生活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1998年,王梓木的公司已经在业内站稳脚跟,

敬一丹首次作为作家出版文学作品《声音》,

王尔晴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初中。一家三口,各自有所成就。

2001年,敬一丹的女儿王尔晴从初中毕业了,

她选择独自一人去英国留学。

敬一丹和王梓木表示支持:“天高任鸟飞,孩子总要去看外面的世界。”

王尔晴去英国的那一天,敬一丹不准家里人去送她:“我们都陪不了她一辈子,该让她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了。”

于是,15岁的王尔晴在父母的“严厉”教导下,开始独自“闯荡”。

04

风雨与共造就幸福人生

女儿王尔晴的出国留学,并没有打乱夫妻二人的生活节奏,

他们还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

在敬一丹看来,拼搏努力是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他们的努力不仅仅是给女儿做好榜样,更是让自己不走“下坡路”。

敬一丹的努力没有白费,2002年和2003年,

一连两次获得央视年度乙等“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此外还主持多届《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成为人们心目中优秀的播音艺术家。

丈夫王梓木的公司也发展得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

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因此被评为“杰出社会企业家”。

女儿王尔晴在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世界名校帝国理工学院,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

读研期间结识了现在的丈夫——苏格兰小伙儿尼克。

婚后,丈夫尼克跟随王尔晴来到北京生活。

2015年,60岁的敬一丹从央视退休。

那天,她和往常一样主持《焦点访谈》,节目末尾,

说出她作为主持人的最后一句话:祝各位观众劳动节快乐。

回到家后,面对突然慢下来的生活,敬一丹非常不适应,

常常在家中踱步,丈夫王梓木发现妻子的焦虑,

便建议她给自己找事情做,让自己重新忙起来。

比如她曾经几次想写书,但苦于没有时间,现在正好有时间,

不如把以前搁置的事情拿出来做。

听了丈夫的建议,敬一丹开始着手写书,

先后创作了《我遇见你》、《我:末代工农兵学员》等书籍。

敬一丹实现了从主持人到作家的转变,

也逐渐适应了退休生活。除此之外,敬一丹退休之后还做了很多事情,

她受邀担任浙大闻名学院的副院长,出席各大高校的座谈会,

给莘莘学子答疑解惑。

后来,敬一丹在央视节目组的邀请下又再度出山,主持文化访谈节目《谢谢了,我的家》。

如今,敬一丹已经67岁,退休7年的她,每天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敬一丹对生活意义的诠释。

敬一丹在年轻时,热爱播音,她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播音员,

便朝着目标不懈努力,

后来发现自己有主持能力,便抓住机会转型成了主持人。

对于事业,她努力拼搏,对于家庭,她尽心尽力,

成为了观众眼中的好主持人,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女儿眼中的好母亲。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经历,也是上天给予的恩赐。

我们不要轻视每一个机会,也不要埋怨每一次的坎坷,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信努力终会有回报。

0 阅读:0

李孔峰说娱乐

简介: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