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去看望称“钱副总理”,对方:四个字讲错三个

一场史风徐来 2024-05-02 22:20:46

外交是一个国家对外的态度,因此,外交也被称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我国成立之初,诸如周总理等优秀的外交家,带领着新生的中国走向世界。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如周总理一般厉害的人物,他们就是钱其琛和李肇星,说起他们两人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

而这两位优秀的外交家之间,也有着有趣的故事,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去看望他,并戏称他是“钱副总理”,钱其琛听到后回应对方:四个字讲错三个。

如此幽默的谈话,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从地下组织中走出的外交家

1928年1月,钱其琛出生在天津市,由于特殊的年代,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早年间的钱其琛一直都是,颠沛流离的状态。

在他11岁时,由于家庭的原因,他跟随自己的母亲,前往了上海生活,在这里,他看到了大上海的繁华,也看到底层人民的辛酸。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点浇筑了,他要立志报国的决心,只是当时的时局太乱,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不过,在这期间钱其琛,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不错的中学,在钱其琛14岁的时候,他考上了上海大同大学的附中进行学习。

在这里,他知道了我党的存在,并坚定的选择加入我党,1945年,在加入我党几年后,钱其琛也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虽然有时任务很是危险,但是,钱其琛想着年少时的立志,就变得无所畏惧。

在地下组织工作期间,钱其琛多次组织并,发动了上海的学生运动,并借此宣扬四反思想,四反即:反伤害、反饥饿、反内战、反美扶日等。

而很多人也是通过钱其琛的运动,了解到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形势,纷纷加入到了,钱其琛发动的运动中。

外交场上的博弈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后,钱其琛也迎来了,自己新的人生道路,开始的时候,他担任的是办公厅的研究员。

不过,在担任研究员期间,他并没有使自己懈怠,反而更加的努力学习,当时,苏联与我国交好,很多的苏联人会到中国来,参加各类活动。

而原本不会讲俄语的钱其琛,为了更好的和别人交流,在业余时间,就开始恶补俄语,很快,他的付出就有了回报。

1954年,他得到了一个前往苏联团校,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里,他积攒了很多的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

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后,他便开始担任起,中国驻苏联使馆的主任职务,在使馆工作期间,钱其琛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此人思想觉悟极高。

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的爱国的人,虽然人不在中国,但是,心却一直在中国,而钱其琛除了原则性强以外,他也深知自己在其位,就要谋其职。

在使馆工作期间,钱其琛不仅努力促进,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还在双方的沟通交流中起到推动作用,让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出现了最为亲密的时刻。

到20世纪60年代后,钱其琛就开始负责,教育部留学生方面的工作,在担任这项工作后。

钱其琛还特意为这些,来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们,制定了几十条留学生,需要遵守的条例,让这些来到中国工作的留学生有了一定的保障。

20世纪70年代,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不只是经济领域,在外交领域,我们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从1972年到1988年,16年的时间里,钱其琛历任了大使、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位。

而在这些岗位上,他依旧坚持自我的原则,恪尽职守的完成好自己的每项工作,而在外交领域的他,更是向世人展现了,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变换莫测,很多的外国记者,想要试探中国的底牌,所以,总是在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设坑给钱其琛。

而钱其琛在听完后,总是能做到滴水不漏的回答对方的提问,不仅展示了大国的风范,还让外国人见识到了,中国人说话的语言魅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又进入新的阶段,这时,钱其琛利用之前在苏工作的优势,有力的推动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进入到9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上,迎来了新的风口,钱其琛根据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变化,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对外的外交策略。

在苏联解体、西方制裁我国这样的大变化下,钱其琛坚守大国信念,尊重他国,同时,也不忘捍卫我国的合法权益。

为突破西方各国对我国的制裁,钱其琛加强了我国,与亚太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

并在当时世界格局变化的情况下,与印尼、韩国等国建交,打开了我国外交战略的新方向。

而在苏联解体,俄罗斯成立后,钱其琛也没有因其,体制的改变而疏远,与其的交流,反而是加强与对方的合作,为之后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铁嘴银牙”李肇星

与钱其琛一样厉害的外交官,还有一位叫做李肇星,李肇星1940年10月20日,出生在山东省青岛市,

1964年,从北大毕业之后,李肇星就开始进入到外交部工作,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钱其琛。

对于李肇星来说,钱其琛又像老师又像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982年,李肇星第一次以翻译身份,亮相在众人眼前时,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翻译,在今后,会被大家叫做“铁嘴银牙”。

在李肇星工作期间的发布会上,西方记者总是会向,我们的外交官们,抛出许多尖锐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可以用,尖酸刁钻来形容。

不过,面对这些西方记者的提问,李肇星倒是很从容,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逐一击破,时间久了,当大家看到是李肇星主持发布会时,都会收敛自己的提问。

而李肇星不仅是口才了得,他的文笔也是非常出彩,可以说是口才与文笔都出色的人才。

在日本右翼势力,参拜神社期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知道这表达着什么,而李肇星面对日本政客的这一行为,很淡然的写下了“日本的大庙”几个字。

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侮辱性是拉满的,不得不的说李肇星,真的把中国文字的技术玩到了极致。

而不久之后,在日本向联合国申请,想成为常任理事国之时,李肇星再次淡定发言:“有的国家想提拔自己,是可以理解的,谁不想提拔自己呢?”最后一句反问,真的是嘲讽值拉满。

虽然,在一些场合里,李肇星给人的感觉,是语言艺术的大师,但其实他还是一个富有感情的诗人。

早年贫苦的生活,让他养成了朴实无华的性格,虽然他的性格很质朴,但是,又因自己很喜爱,诗书中那些表达性情的东西。

所以,在李肇星写作的时候,他又会将这样的情感,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不能一直陪伴在家人的身边,在自己外出工作时,又因为无法割舍,对家里孩子的思念,他亲笔写下了很多的文章。

而这些文章,如今也被整理成册出版,汇集到一本名为《彩色的土地》的书籍中,阅读书中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而让李肇星有如戏优秀的文笔,离不开他从小,就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早年的李肇星虽然家庭贫困,但是,这也阻挡不了,他喜爱书籍的心。

那时候,李肇星唯一能接触到书籍的地方,就是县里的图书馆,但是,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并不能去里面阅读。

于是,他就经常去找里面的工作人员,时间久了,大家看他实在是喜欢读书,就允许他进去阅读。

得偿所愿的李肇星很是高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畅游,也正是由于这个爱好,让李肇星的文笔格外的出色,也为他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被美国媒体称为“强硬派”的外交官

1999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该事件致使我国的多名工作人员伤亡。

而在得这一知消息后,李肇星十分的愤怒,当时他还是驻美大使,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愤怒,他选择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施压。

要求他写下了“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以及对遇难者家属,及中国人民的歉意,”在美国总统写完以后,更是为了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

大笔一挥将自己的的名字也写了下来,而那段时间,李肇星出现在美国媒体上的形象,都是极其愤怒的.

美国的媒体人看后,都形容那一时期的李肇星,是将愤怒与哀思,同时展现在脸上的外交大使.

自此以后李肇星留给美国媒体的印象,就变成了一位“强硬派”的外交家。

与钱其琛一样厉害的外交家

虽然,李肇星没有钱其琛的经验丰富,但是,在外交场上,两人都是同样厉害的外交官,正所谓优秀的人总是相互吸引,李肇星和钱其琛也结成了一段深厚的情谊。

一次,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去看望钱其琛,刚到门口,就对着钱其琛说道“钱副总理,好久不见,您还是这样的意气风发.”

听到李肇星这样说,钱其琛拍了拍李肇星的肩膀,对他说道:“四个字就讲错了三个,你这样的口才,怎么去面对那些,刁钻的外国记者呀”。

李肇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扶着钱其琛进屋。

边走边说道:“怕什么,我要是说不过,那些外国记者,就请您去帮我呀,这谁人不知道,您老人家的壮举呀,您说是吧”。

钱其琛听后拍了一下,李肇星的手说道:“我都退休了,你还要折腾我,就不能让我过几天清净日子,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我老了,在电视上,看看你们就可以了”。

李肇星笑着扶钱其琛坐下,并在他的不远处也坐了下来,随后,李肇星对钱其琛说道:“钱老,您这是过谦了,想当初您大杀四方的时候,我们还在学校念书呢。”钱其琛听到李肇星这样说,哈哈大笑起来:“这么久没见,你这张嘴呀,还是如此的厉害”,2017年,钱其琛在北京离世,享年90岁。

结语

虽然钱老已经离开,但是,他曾经在外交场上,展现的风姿,依旧活跃在我们眼前,中国的强大不只有经济的强大,更有外交的强大。

就如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峰之上”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我们才有外交的话语权。

也正因为有了外交的话语权,才让我们可以不遭受,其它国家的诋毁,真正做到国富民强,坚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阅读:162

一场史风徐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