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华国锋不愿致悼词,叶帅大声说道:你应该带好这个头

悬崖上说剧 2023-09-28 14:53:23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1976年,我国政坛一片风雨飘摇。在1月8日,我们怀念的周总理不幸离世,紧随其后,在7月6日,朱德朱老总也告别了人世。这连续的丧事如同一记沉重的巴掌,打在了毛主席的身上,使得本已多病的主席身体状况雪上加霜。而在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一消息让毛主席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

在得知地震的消息后,毛主席病情急转直下,卧床不起。政治局开始为毛主席的后事做准备,迅速行动起来。1976年7月底的一天,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周启才接到了汪东兴的紧急电话,要他和李鑫立即前往怀仁堂,有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完成。

周启才和李鑫匆匆赶到怀仁堂,随后,纪登奎和姚文元也急匆匆地赶到。纪登奎告诉他们毛主席的病情非常严重,医生专家已经竭尽全力,但病情却无法控制,随时都可能发生不幸。中央决定提前做好讣告和悼词的准备工作,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周启才和李鑫。

周启才和李鑫接到这个任务,心情沉重。他们没有丝毫的准备,但工作不能耽误。于是,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起草讣告和悼词的工作中。经过不分昼夜的加班,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根据汪东兴的指示,这两份文稿不上报中央,而是由周启才保管,随时待命。

然而,1976年9月9日凌晨0时10分,毛主席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周启才接到了汪东兴的电话,告诉他毛主席已经去世,需要他和李鑫立刻前往主席的会议厅。周启才心情沉重,但他知道工作不能停止,迅速取出了那两份文稿,前往指定地点。

在会议厅里,周启才将文稿交给了华国锋。华国锋接过文稿,没有多言,会场开始讨论讣告文稿,然后由周启才将其送去印刷。毛主席的遗体于9月10日晚移至人民大会堂的灵堂,吊唁活动开始。

吊唁活动后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由谁来主持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和谁来致悼词。在会议上,叶剑英提议由王洪文主持,华国锋致悼词。王洪文低头不语,华国锋愿意放弃致悼词。然而,叶剑英坚决不同意,强调华国锋身为第一副主席,应该负起责任。这个分工让一些人不满,张春桥提出关于遗体保存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最终,华国锋被三人围攻,他感到无法承受这份责任,放弃了致悼词的机会。

毛主席的追悼大会于1976年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王洪文主持,华国锋致悼词。然而,毛主席的去世引发了政治上的不稳定,一些人趁机图谋不轨,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华国锋决心与叶剑英等老同志合作,粉碎那些人的阴谋。他们秘密商议对付这些人的计划,并得到了政治委员们的支持。通过斗智斗勇,他们最终稳定了国家局势。随后,他们为邓公的复出铺平了道路,1977年7月,邓公恢复了党内的职务。

然而,华国锋的健康状况在之后逐渐恶化。尽管他身体已不适宜外出,但他依然坚持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2007年12月26日,华国锋前往毛主席纪念堂,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前往。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因病离世,享年87岁。

毛主席的去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引发了政治上的风波和权力斗争。然而,通过华国锋和叶剑英等老同

志的坚定合作,他们成功稳定了国家局势,阻止了那些不轨之徒的图谋。

华国锋去世后,中国政治局势仍然在波动。然而,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和华国锋的致悼词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个时刻展现了中国领导层的团结,也强调了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毛主席的追悼会、华国锋的领导和叶剑英的坚定支持,为中国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时刻,他们站在一起,稳定了国家。而华国锋在叶剑英的支持下,成功实现了邓公的复出,这标志着中国政治的转折点。

最终,华国锋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他留下了深刻的政治遗产,他在困难时刻的坚定和勇敢,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毛主席的去世,中国政治的动荡,以及华国锋和叶剑英的合作,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段历史教育我们,领导者的团结和坚定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团结的关键,而在逆境中坚守原则和信仰,是实现政治转型的重要一步。华国锋的生平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