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三界无人敢惹菩提祖师,你听祖师自己说了什么,就懂了

金宝讲故事 2024-05-31 08:30:18

吴承恩的《西游记》博大精深、波澜壮阔,主要讲述的是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明面上来看,《西游记》的主旨就是皈依佛门、取经路上磨炼,最终功德圆满。但看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这一部旷世之作看似通俗易懂,实则暗藏了诸多玄机。

好比方寸山的菩提祖师,他的爱徒孙悟空大闹天宫犯下了弥天大罪,照理来说,菩提祖师有连带责任,可三界之中为何无人敢惹菩提祖师的麻烦?

一、无人敢惹

当年孙悟空出世的时候惊动了天庭,玉帝当即派出千里眼、顺风耳前去打探消息。不一会儿,千里眼、顺风耳回报,花果山山头有一块仙石吸收了日月精华,从里面蹦出一只石猴。

你看,别小瞧了千里眼、顺风耳,此时的孙悟空已然出世,但千里眼顺风耳仍能追踪到孙悟空的“今生前世”,可谓是非同小可。

然而孙悟空搅扰了蟠桃盛会、打得天兵天将闭门闭户之时,玉帝必然又会让千里眼顺风耳查询孙悟空的师承来历。不出意外的话,千里眼顺风耳是能察觉到菩提祖师的存在,但玉帝震怒之下派出二郎神火烧花果山,为何却对方寸山不闻不问?

无独有偶,西天灵山的如来佛祖也是一样。通过“真假孙悟空”这一难,我们知道如来的慧眼能洞悉三界万物万事,连观音菩萨无法辨别的六耳猕猴都被如来了如指掌。

既是如此,如来在赶到天庭降服孙悟空的时候,已经用慧眼打探到了孙悟空的师承来历。可如来为何没有顺藤摸瓜,一并将方寸山纳入麾下?反而用五行山变相保护了孙悟空500年之久?

此外,地府的谛听也能察觉到菩提祖师。他是三界最具有智慧的坐骑,只需将耳朵趴在地上就能聆听三界万事万物。可孙悟空当年打死了勾魂鬼差,恐吓了十殿阎王,还将三界至宝生死簿涂抹得面目全非。

作为地府的管理者,地藏王菩萨完全可以借助谛听去查探孙悟空的师承来历。可地藏王菩萨知道了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祖师,为何迟迟没有动作?

笔者认为,菩提祖师的法术过于强大,以至于让三界的各路仙佛都不敢轻举妄动。

二、菩提祖师自己的说法

那时孙悟空300多岁,他在水帘洞自行悟出了生死之道,当即抛却了优越的猴王生活,继而驾起扁舟寻仙问道。

在历经八九年的探寻,孙悟空最终感动了方寸山的菩提祖师,被菩提祖师纳入门下,成了“悟字辈”的徒弟。

孙悟空天资聪颖,但菩提祖师仍足足考察了孙悟空7年。

在第八个年头的时候,菩提祖师试探性地问孙悟空:“‘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我们知道孙悟空不忘初心,他丝毫不受菩提祖师的诱惑,仍坚持要学长生不老之术。不过话说回来,菩提祖师的试探归试探,但菩提祖师的360种傍门可是真材实料,只因孙悟空若“动了凡心”,向菩提祖师提出要学360傍门的要求,祖师不会教,这就丢了脸面。

等于说菩提祖师早就对“道字门”的360傍门了如指掌,这才敢拿出来试探孙悟空。

此外,原著里还写道,菩提祖师讲道解经的时候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如此看来,菩提祖师不仅精通“道字门”,还对“释字门”、“儒字门”烂熟于胸,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为何三界无人敢惹菩提祖师了。

三、结论

先看如来。

如来虽是灵山之主,但他通晓的只是“释字门”,对道派、儒派的法术了解得不多。因此菩提祖师的法术修为远胜如来,就算如来知道了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祖师、知道了菩提祖师的道场位于方寸山,他也不敢草率行事。

既然菩提祖师如此高深莫测,他和三清比起来又如何?根据吴承恩留在原著里的设定来看,身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不仅是道派始祖,还化胡为佛,创建了灵山一脉。想必太上老君对于“儒字门”也有不凡的造诣。

等于说,菩提祖师的各项综合实力能与三清媲美比肩,但菩提祖师却不愿卷入到三界的是是非非之中,反而风轻云淡地隐居于方寸山之中。

这么一位罕逢敌手的高人,又这么低调与内敛,他都没有主动招惹别人,试问西天灵山和天庭又怎么敢贸然出击呢?

正是:井水不犯河水,从此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

1 阅读: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