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堪称一生之敌的枭雄宇文泰和高欢:谁更强?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4-15 21:52:50

说起历史上的双雄战,除了刘邦和项羽以外,就属东西魏的高欢与宇文泰最为精彩了,更为难得的是,二人纠葛一生还未分出胜负,为我们这样的吃瓜群众提供了可供聊天吹牛的不少素材。

今天我们就从八个方面来聊一聊这两个经历非常相似的人孰强孰弱?

一、出身

都是兵户,半斤八两,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登上了权臣的巅峰。

不过硬要说出个高低的话,高欢无疑更惨,街溜子不说,靠女方嫁妆才得了匹马,彻彻底底的无产阶级,而宇文泰怎么说也是军官之子,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军官。

另外,北魏六镇是鲜卑人的聚集地,宇文泰身为汉化的鲜卑人比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无疑基础更好,宇文肱袭杀卫可孤时,一日就招集乡勇数千人,说明他在州里豪杰中还有些威望。

二、崛起经历

两者的崛起经历极为相似,都是在尔朱荣麾下发家,但高欢要比宇文泰大十一岁,年龄的差距决定了前者是开创者,后者是坐享其成者。

高欢投靠尔朱荣更早,也更受重用,宇文泰还在葛荣手下打拼时,高欢已经凭借卓越的见识,成功打动了尔朱荣,成为其随军参谋,后来更是建议尔朱荣以清君侧的名义入卫京师,深得其心。

高欢是主动投靠,所以在平定葛荣之后,就获封晋州刺史,独镇一方,而宇文泰却几乎是全家被尔朱荣所杀,自己侥幸活下来之后,被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收留,只能寄人篱下。

所以,当尔朱荣被自己的女婿孝庄帝诱杀后,高欢已经可以自己做出人生的选择,宇文泰却只能安心本分的随大流。

天壤之别。

不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当高欢击败尔朱氏,拥立平阳王元修为孝武帝,控制了朝政后,26岁的宇文泰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这些年,贺拔岳对宇文泰极为信任。在贺拔岳被任命为关西大行台以后,宇文泰便被提拔为行台左丞,领骠骑大将军府司马,成为关中自贺拔岳之下的第二号人物。

贺拔岳对宇文泰的信赖,也到了毫无保留的地步,不仅把日常政务军事都交给他处理,还将重大问题也交予其决策,史称“事无巨细,皆委之。”

高欢当政后,宇文泰曾去晋阳觐见,面对这个28岁的小伙子,高欢禁不住发出了“此小兒眼目异”的感慨,甚至,一度有过除掉他的想法,多亏后者演戏功夫了得才幸免于难。

宇文泰回到长安后,认为高欢有除掉贺拔岳的想法,因此建议联手孝武帝,以抗衡高欢,于是宇文泰再次启程前往洛阳。

永熙二年八月,宇文泰带着孝武帝给的一堆官职以及满满的诚意返回长安,此时,贺拔岳正在考虑夏州刺史的人选,众人一致推举宇文泰。贺拔岳虽然对于把得力助手派外颇有不舍,但几番权衡后,还是做了这个任命。

因此,当贺拔岳被同在关中驻守的侯莫陈悦所杀时,宇文泰并不在其身边。

这给了宇文泰机会。

贺拔岳被刺后,群龙无首,宇文泰趁机接管了贺部指挥权,这时候,不愿让高欢计谋得逞的孝武帝也打来一波助攻,他任命宇文泰为关西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承认了其在关中的权力地位,而宇文泰也一鼓作气,夺取上邽,杀死侯莫陈悦,平定秦陇,让孝武帝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之后,孝武帝将贺拔岳身前职位完全授予了宇文泰。自此,宇文泰完全占据了关中,成为北朝仅次于高欢的实力派人物。

而就在宇文泰登上权力巅峰的同时,孝武帝与高欢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孝武帝昭告天下,发兵征讨高欢,但不久,就被高欢击败。

高欢一路向洛阳进发。孝武帝不听裴侠明所言——“入关中无异避汤入火”,毅然西奔,投靠宇文泰。

追赶不及的高欢,只能无奈回到洛阳,另立元善见为帝。自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孝武帝的西奔,对高欢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但对宇文泰而言,却不次于天降洪福,梦寐以求的正统性,居然来得如此容易。

从崛起过程来看,高欢更加来的名副其实,尤其是韩陵之战尽破尔朱氏二十万契胡铁骑,实打实的战功,而宇文泰更多的是借势,从某些方面来说,宇文泰这个对手,是高欢亲手捧起来的。

三、军事能力

两人都是马上“皇帝”,几乎历次大战都是亲冒矢石,为此多次身处险境,军事能力在当时也都是独一档的存在,但相比而言,宇文泰略强。

因为高欢国力更强,东魏坐落于富庶之关东,西魏坐落于残破之关西,在盐铁、币帛、耕地、人口、马匹等各项数据指标上,关东都要远远优于关西。

另外,高欢以鲜卑精兵起家,其所率的北镇胡骑要远超以六镇起义起家的宇文泰,宇文泰手下虽然有贺拔胜自北镇带来的精骑,但主要还是以关陇集团的汉胡骑兵为主,从精锐程度上是不如北镇胡骑的。

然而,双方共打了五战,蒲坂、沙苑两次由高欢主动发起的战役连遭失利;而西魏反扑东魏的河桥之战两败俱伤,邙山之战先胜后败,玉璧之战,高欢不能攻拔玉璧城,在战略上亦属于完败。总括五战,西魏三胜一平一败,占绝对优势。

从双方表现出的战略战术上,宇文泰也要略胜一筹。蒲坂之战,宇文泰准确判断出高欢出兵蒲坂的目的是吸引西魏军注意,以使窦泰可以乘虚西进,于是避虚就实,扬言退保陇右,实则以精锐从潼关旁的小关出击,大败窦泰。

沙苑之战,高欢更是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宇文泰伏兵于渭曲芦苇荡,一战损失八万余人,他在此战中暴露出的个人轻敌问题也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而反观宇文泰,其用兵最大特点是能知己知彼,料敌度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去夺取胜利,所以他常能以弱势兵力击败对手。

当然,宇文泰也有弱点,比如邙山之战,他就因胜利而冒进,受挫于对手,但从整个东西魏用兵谋略上看,他能审时度势,该战则战,不该战则退彼一时,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确实是一位深谙用兵之道的军事家。

正是由于他的正确谋略,才使得西魏在与东魏的战争中,胜多败少,损失远小于对方,遂以弱势兵力与之相持10年而毫无力窘之感,反而在战争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四、权谋手腕

作为从底层一步步起来的权臣,二者的权谋手腕都不低。

高欢是打着庄帝被杀的旗号讨檄尔朱家族的,有了这个大义名分,许多像高敖曹这种受惠于北魏皇室的大军阀自然会上赶着前来投效。

宇文泰也是与孝武帝眉来眼去,不但得到了期盼已久的正统,还得到了很多心向元氏的势力,比如独孤信,贺拔胜也因此从南朝投奔而来。而宇文泰在利用完了孝武帝之后,又选了一个更好控制的元宝炬为傀儡,自己也明智的没有坐上“炉火”。

高欢手腕老辣的地方还体现在,通过反腐来剪除手下老臣悍将的政治势力,比如司马子如,从而为高澄顺利承位做了铺垫,其手段既合法又巧妙,避免了政治动荡。

五、识人用人

要说南北朝最能识人之人,必是高欢。他在临终前曾留遗言与长子高澄,将朝中重臣名将一一列数,哪些人可用,哪些人重用,哪些人又需要提防,明明白白,无一错漏。

比如说侯景“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后来果然反叛;可以重用的斛律金、厍狄干、贺拔仁、刘丰、潘乐等最终都成了北齐的擎天玉柱,安镇国家;非常看重的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果然非同凡响,率军大败南梁与侯景。

可以说高欢的遗言非常具有预见性。

当然,宇文泰识人用人也非常厉害,比如侯景反叛时,最先选择投靠的就是西魏,但宇文泰却认为侯景奸诈反复,是养不熟的恶狼,因而即便后者“愿以十三州相附”,他也表示中立,拒绝参与此事。后来萧衍禁不住诱惑接纳了侯景,结果自食恶果,被饿死于台城。

比如李弼原是侯莫陈悦帐下大都督,且互为姻亲,后倒戈归附。宇文泰毫无猜忌之心,予以重用,成为统率府兵的八柱国之一。

再如武功大姓苏绰,宇文泰对之推心委任而无闲言,如有外出,常预署空纸授绰,若须处分,可随事施行,苏绰后来也成为宇文泰制定国策的核心人物。

但他后来托孤于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却毁了他的一世英名,从这一点上来说,高欢识人用人要强于宇文泰。

六、内政治理

在这一点上,宇文泰要远强于高欢。

这并非否定高欢,事实上,两人都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双子星,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高欢的东魏,始终陷在民族矛盾、政治腐败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反观宇文泰的西魏,则做得比较好。

南北朝的北方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最大的冲突就是汉胡矛盾,虽然高欢也意识到汉文化的先进性,提倡汉卑一体,但也仅限于言语上,比如有一次,有人向御史中尉刘贵(鲜卑人)报告,说治河的汉民溺死了不少。刘贵随口说:“一钱汉,死好了!”当时高欢的爱将高敖曹(汉人)恰好在座,闻言勃然大怒,拔刀要斫刘贵,高欢阻止并安慰说,他一定批评鲜卑贵族,刹住这股歪风。

然而他姿态做的高,却不是真心实意,他不久即召集鲜卑贵族训话:“汉民是你们的家奴,男人代你们种田,女人代你们织布,缴粮缴帛,让你们温饱,为什么还要欺负人家呢?”

言下之意,欺负汉人是不对的,要靠自觉,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对于东魏的贪污成风,高欢更是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当时行台郎中杜弼要求整顿吏治,高欢非但不肯,还振振有词:“天下贪污,由来已久。现在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一直在招诱,江东又有萧衍这个吴中老翁,中原士大夫视他为正朔所在。我如果严明法度,恐怕督将都要投降黑獭,士人都要投奔萧衍了,这怎么能行?”于是东魏贪污之风更加猖獗。

在内政治理上,宇文泰无疑处理的更好。宇文泰虽是鲜卑人,但他在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全面进行了汉化。

大统七年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三月颁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跑步进入小康社会,隋唐气象隐现。

在法律上,宇文泰主张不苛不暴,既要“法不阿贵”,官吏犯法一视同仁,如宇文泰的内兄王世超,骄横州县,被赐死。大将军郑伟不遵法度,被免职。又要求断案者慎罚,尽量减少冤假错案。大统十三年,宇文泰就下令废止了流传了二千余年的宫刑。

在军事上,宇文泰开创府兵制,即八柱国制度,解决了西魏既没有钱,百姓也不愿意当兵的窘境,这项制度也一直火到了隋唐。

此外,他还令卢辩仿周礼更改官制,实行北周六官制,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这六府机构,藉以取得汉族大地主的拥护。

宇文泰还恢复鲜卑旧姓,如恢复元氏为拓跋氏,将士卒改从主将胡姓。 赐“胡姓”不仅在整体上维持了六镇勋贵的政治地位,还通过将其姓氏广泛赐与豪强重臣,使宇文氏在关陇集团中也获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这些治国安邦的政治智慧,明显要高过高欢一头。

七、子女教育

在子女教育上,宇文泰也是完胜高欢。

高欢的后代,可谓是个个“神人”,高澄是有能耐,但他的私生活却非常不检点,竟然给父亲戴了绿帽子,最后还被厨师杀死;高洋更是极其疯狂之人,不穿衣服,招摇过市,世所罕见;高湛不仅睡了嫂子李祖娥,还对于老婆胡氏和大臣和士开的奸情不闻不问,相当奇葩的一位皇帝;至于高纬嘛,更是宠爱冯小怜到了脑子坏掉的地步;唯一一个比较正常的高演,对待下属也是极其残忍。

正所谓北齐高氏多奇葩,禽兽王朝美名扬。

而反观宇文泰的儿孙,博学的有,勤俭的有,有野心有魄力,能力都很强,宇文觉从小随父东征西讨,功绩不小,后又不愿做傀儡与宇文护硬刚;宇文毓不仅对自己的妻子特别好,文学天赋极高,而且一点都不懦弱;宇文宪很随和,和谁都能聊得来,而且作战很勇敢;宇文邕就更不用说了,不但能忍,还能作战治国,是北朝第一雄主;当然最给宇文泰长脸的还是他的女儿后人中有李世民。

八、成就

两人分别建立了东魏和西魏,虽然当时看来论实力东魏强于西魏,但后来西魏的继承者北周灭了北齐,承袭北周的隋朝统一了天下。

两人的成就,宇文泰还是要略高一些。

汇总来说,在出身上、崛起经历上、识人用人上、权谋手腕上,高欢略胜一筹,但在军事上,宇文泰能以弱势国力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无疑更强,在打击贪腐、制度建设、内政治理上,宇文泰更是完胜高欢。

两个枭雄,都不是善茬子,但在子女教育上的差距,使二者最终拉开了差距,个人更倾向于宇文泰综合素质更强。

大家认为呢?

3 阅读:367

时间如白马过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