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拾荒老人沉迷绘画40年,妻子携子绝望离开,专家:水平一般!

梧桐呜 2024-06-19 12:34:39

2008年,有位网友来到赣州旅游,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拾荒老人。

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却神情严肃的正在用粉笔在捡来的旧木板上画画。

当网友仔细看过去,更是因为他的画作大受震撼,不仅如此她还听说老人为了画画不仅舍弃了曾经号称“铁饭碗”的工作,就连妻子都带着儿子离家远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心扑到绘画上的人才,他的画作却只换来了美术协会的专家的一句:“水平一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人又究竟是谁?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赣州晚报】,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为了画画,辞掉铁饭碗

这位拾荒老人名叫徐荣发,时年52岁,江西赣州人。

1996年,徐荣发还是南方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职业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此时的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妻子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就在这一年,徐荣发有一天突然跟妻子说自己要辞职出去闯荡一番。

这番言论不仅让妻子难以置信,就连校领导也摸不着头脑,毕竟他在学校的工作可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而且他都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了,实在没有理由要放弃。

但徐荣发心中却有一个难以抑制的梦想,他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面对妻子的不解和领导的挽留,徐荣发却异常坚定。最终校领导只能劝说他学校会帮他办理停职留薪,给他一年的时间。

就这样,背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满腔热血,徐荣发踏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窗外陌生的风景不断掠过,列车的轰鸣声似乎昭示着未知的挑战。但徐荣发的内心却无比坚定,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一定能在广州这片热土上闯出一片天地。

理想与现实的冲撞

初到广州,徐荣发便凭借自己扎实的美术功底,在一家美术学院谋得一份教师的工作。他的画功了得,备受好评。徐荣发也沉浸在教学的乐趣中,仿佛看到了理想的曙光。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徐荣发向来性格内向,又不善言谈,每次只能画出不错的画作,但对学生的点评却说不出什么。而且徐荣发的教学理念也与学院的应试教育模式十分不合。

分歧日益加深,最终,徐荣发被学院辞退了。

失去工作的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决定在街头卖画谋生。他相信,自己的画作一定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徐荣发的画作虽然在艺术性上有独到之处,但在商业价值上却难以被大众接受。

每天,他在街头摆摊十几个小时,却往往一幅画也卖不出去。有时,他甚至连一天的伙食费都无法挣到。

就这样过了一年时间,老家学校那边又打来电话,询问徐荣发到底什么时候回去上课,可是徐荣发还不想回老家,只能在电话里支支吾吾没有个准确回复。

他总想着再等等,或许就能找到新的工作或者是有人来买自己的画,但又过了半年时间,徐荣发手里的钱已经彻底花光了,新工作却还是丝毫没有头绪。

无奈之下,身无分文的徐荣发不得不选择返回家乡。他本想重新回到学校教书,却得知自己已经被学校辞退了。原来,就在他停职一年期满后,学校怎么给他打电话他都不回来上课,可是学生不能耽误,学校只能另聘新人。

失去了工作,徐荣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维持家用,她不得不出去打零工。徐荣发虽然愧疚,但画画的念头却依然占据着他的心思。他甚至还把妻子辛苦赚来的钱,全部用来购买画具,继续追逐他的艺术梦想。

只可惜,无论他如何用心创作,他的画作始终无人问津。

而妻子本想让他放弃画画,安心找一份工作,却只能在一次次苦苦哀求中彻底失望,徐荣发固执地认为,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

最终,妻子选择了离婚。她带着儿子离开了,留下徐荣发一人面对冷清的家和满地的画作。

“疯子画家”

失去了妻儿,徐荣发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徐荣发对艺术的热爱。相反,他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艺术创作中。

他开始在街头拾荒,用卖废品的钱购买画具。他用最便宜的颜料和最简陋的画板,在街头创作他心中的世界。

后来,徐荣发连最便宜的颜料也买不起了,他就在街头捡拾废弃的纸板、纸屑,把它们当作画纸,又去附近的学校捡来粉笔头,在这些木板和废纸上作画。

他的题材广泛,从街头的风景到路人的肖像,从想象中的世界到内心的感悟,无一不在他的画作中得以体现。

路人对他或嘲讽,或怜悯,但徐荣发却无动于衷。在他心中,只有画画才是他生命的全部。

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让徐荣发的生活雪上加霜。他的右手和右腿失去了知觉,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但徐荣发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别人的启发下,他开始尝试用左手画画。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每一笔都需要极大的努力。但徐荣发却坚持了下来。对他来说,放弃画画,就等于放弃生命。

就这样,徐荣发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继续着他的艺术创作。他的画作虽然不够精湛,但却饱含着一个艺术家的赤诚之心。

意外走红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徐荣发的命运。一位来赣州游玩的游客,在街头偶遇了正在作画的徐荣发。他被徐荣发的画作和他的故事所打动,决定在网上为他写一篇文章。

这篇题为《赣州有个"当代毕加索"》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轰动。短短几天就获得了数百万的点击量,无数网友被徐荣发的经历所感动,他们称他为"疯子画家"、"中国梵高",赞叹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时间,徐荣发的名字,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记者们蜂拥而至,争相采访这位"网红画家"。他们走进徐荣发简陋的家中,见证了他的生活状况。

在这个凌乱的房间里,唯一的彩色画作,是一幅已故母亲的肖像。徐荣发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因为它承载了他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许多网友呼吁,希望徐荣发能够加入当地的美术协会,让他的才华得到认可,这样他以后的生活也会有所保障。

然而,当地美术协会派专家前来鉴定徐荣发的画作时,给出的评价却让人大跌眼镜。

专家认为,徐荣发的画作水平一般,不足以加入专业的美术组织。

这个评价,无疑给徐荣发的支持者泼了一盆冷水。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许多网友表示,愿意以高价购买徐荣发的画作,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艺术追求。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徐荣发更多的关注,为他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面对这一切,徐荣发却显得异常淡然。他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但他的心中,依然只有画画。他说,画画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他都会继续走下去。

其实从徐荣发小时候的经历来看,就能发现他从小就对画画情有独钟。

“小画家”长大了

徐荣发,一个来自江西赣州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虽然不富裕,但却始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物质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们尽自己所能,为徐荣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徐荣发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性格安静,不善交际,常常独来独往。在同龄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时候,他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画画。渐渐地,他的这个爱好引起了邻居们的注意。他们开始称呼这个总是埋头画画的孩子为"小画家"。

在学校里,徐荣发的美术天赋更加凸显。他的美术作业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与此同时,他在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名列前茅。家中,奖状一张接着一张,父母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中学时代,徐荣发就读于县城的重点高中。尽管课业繁重,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的爱好。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拿起画笔,尽情地挥洒他的艺术才华。

1977年,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重新恢复。这一年,21岁的徐荣发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凭借着过人的美术天赋和扎实的文化基础,他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的美术系,成为了家人的骄傲。

大学的生活,对徐荣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这里,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他常常流连于美术馆,观摩那些大师们的作品,汲取灵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艺术修为日益精进。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1981年,徐荣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按照当时的分配政策,他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成为了一名美术教师。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徐荣发的父母,也为儿子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在婚姻的问题上,徐荣发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他内向的性格,使他在大学和工作期间,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眼看着年龄一天天增长,父母开始着急了。在他们的催促下,徐荣发通过介绍,勉强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徐荣发对艺术的执着。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画作中,常常废寝忘食。面对丈夫的"不务正业",妻子却选择了默默地支持。她知道,画画已经成为了丈夫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儿子的出生,徐荣发的生活似乎步入了正轨。就这样安安分分的生活了15年,可谁又能知道,到最后徐荣发还是为了画画放弃了一切。

今天,徐荣发依然在画画,依然在用他的方式,诉说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

参考资料:

赣州晚报:

1 阅读:902

梧桐呜

简介: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