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日本鬼子”一词,到底动了谁的蛋糕,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文史安利官 2024-06-13 21:24:34

“日本鬼子”一词,几乎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华历史的直接反映和情感宣泄。

但是,现在很多网络平台却对“日本鬼子”一词进行禁用,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在为“洗白日本”做准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平台禁用这个词?背后是否又隐藏着什么阴谋?

"日本鬼子"这个词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当时,清王朝与日本进行和谈时,日本人曾挑衅性地写下一副对联的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意思是日本人骑着快马,张着长弓,兵强马壮地兵临中国,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中国代表是李鸿章,不说他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文采还是不错的。

他回复的下联是: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意思是,倭奴难道忘记了以前卑躬屈膝给中国做附属国的历史了?

即使偷穿龙袍,也不过是些魑魅魍魉的鬼怪。迟早会被中国人擒拿,屈膝跪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日本鬼子"称呼的最早起源。

此后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随后"二十一条"、"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和伎俩。

至此,"日本鬼子"一词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三光"政策,以及令人发指的大屠杀,更是让这个词语成为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一种代名词。

战后重建,中国人民终于从枪林弹雨中解脱,但对日本的仇恨和警惕之心却一直未曾消减。

"日本鬼子"这个称呼也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表达这种仇恨和警惕的一种方式。

那么,为什么现在一些网络平台对"日本鬼子"这个词进行了禁用呢?

不少网友认为,禁用"日本鬼子"这个词无疑是一种对历史的否定和对中国人民牺牲的遗忘。

这个称呼饱含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痛苦经历和英勇抗争,更是对日本侵略者的一种愤怒宣泄。

将其禁止使用,无疑是在淡化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在把我们的先辈们抛诸脑后。

更有网友更是认为,这种做法正是一些"精日分子"和"汉奸"的阴谋所致。

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美化日本的历史形象,掩盖其侵略中国的罪行,进而达到一种文化渗透的目的。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日关系进入所谓"蜜月期",日本文化如影视动漫等便借机大举入侵中国市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股带有"颠覆性""洗白目的"的错误思潮无声无息地渗透到部分中国人的思想里。

比如当时就开始有人污蔑说"日本侵略者曾经的行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也在促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还有人穿着日本的和服大摇大摆在中国各地行走,各种日本文化元素更是横行无忌,公然挑战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底线。

如今在国内已经存在不少为日本辩护、美化侵华历史的"汉奸"分子。

他们声嘶力竭主张淡化甚至干脆摒弃"日本鬼子"等词语,认为应该跟日本"和平相处",不应让历史的"包袱"拖累现在的关系发展。

可笑的是,在他们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中,日本对于曾经的侵华罪行不但未曾痛下决心悔改,反而还在拼命修改教科书、为侵略行为开脱,妄图美化侵华历史。

由此可见,禁止使用"日本鬼子"的做法,绝非是出于"文明""友好"的考虑,反而是在为日本政府的"修正主义"行为狡辩和开绿灯,给他们抹黑历史、逃脱罪责创造了便利。

更重要的是,这无疑是在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发起了有预谋、有组织的精神冲击和思想入侵。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本鬼子"这个称呼呢?

忘记历史的行为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这种"文化渗透"背后的真正用意,不能被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所蒙蔽。

我们要坚持以正视史实的态度,坚定地捍卫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尊严。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当今和平相处的时代背景下,过于激烈的称呼确实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

如果日本领导人向我国公开道歉,拆除所谓的靖国神社,那我们换个称呼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根本就没有丝毫认错之心。

在美国的包庇和纵容下,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推进所谓"修宪"进程,意图突破和平宪法设置的枷锁,大规模扩军扩张。

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就是这股复兴军国主义势力的代表人物。

自执政以来,他就极力推动日本"修改宪法"的进程,通过修宪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扩充军备,公然怀有重新发动战争的野心。

我们热烈欢迎一切对等友好的文化交流行为,但同时也绝不允许任何势力肆意篡改历史的客观事实,粉饰屠杀、掩盖暴行。

"日本鬼子"一词之所以会持续流传,并非出于单纯的仇恨心理,更多的是为了警醒后人、铭记民族曾经的屈辱史,传承先辈们抵御外侮的不屈斗志。

我们尊重和珍视当下的和平环境,但决不会对侵略者的无理行径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只有时刻铭记祖宗的苦难和屈辱,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警惕霸权主义的危害,永葆独立自主的精神。

结语

网络平台禁用"日本鬼子"这个词汇的举动已经触及中国民众最敏感的神经,暴露出某些势力试图影响华夏子民价值观,最终"文化入侵"实现"思想控制"的阴谋。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知,旗帜鲜明地同这种伪善行为斗争。同时,也要以开放包容但坚定理性的心态,对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

只有如此,中华文明才能真正行稳致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葆独立自主的精神。让我们共同捍卫祖国文化尊严,维护和平稳定的现状。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4 阅读:1278

文史安利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