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新政落地,小程序剧在生死关头纷纷投靠大厂…

影视独舌 2024-06-07 11:01:04

6月1日微短剧新政落地。

按“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的要求,严格意义上说,目前所有微短剧都必须通过审核并取得备案号才能上网传播。近期,各大平台是否为首屏、首页的微短剧标注备案号,成为业内关注和调研的焦点。

与此同时,“投流-付费”模式争议颇多、内容尺度频繁擦边的小程序剧要何去何从,也再次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01

在讨论小程序剧生死之前,先要科普一个问题。

微短剧目前热度统计榜单有很多,云合数据有根据有效播放量对长视频平台微短剧热度进行统计的榜单,DataEye有根据投流关联素材、爆款素材等统计的短剧热力榜,另外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也有自己的热度榜单。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尽管都是微短剧热度榜,但这几张热度榜单几乎没有重合之处。就好像微短剧世界中,也存在着几个边界分明、不可逾越的折叠空间一样。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几张榜单统计的是于不同平台上线,采用不同商业模式的微短剧。

比如,DataEye的微短剧热力榜统计的微短剧,全部采用“投流-付费”模式。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可能存在投流关联素材、爆款素材。

长视频平台的定制、分账微短剧,抖音、快手的分账和品牌定制微短剧,几乎不可能出现在这张榜单上,因为这些微短剧并不存在投流环节。

倒是通过账号上线抖音、快手的小程序剧,可能会因为播放量、短剧互动量的综合统计较高,登上抖音、快手的短剧热榜。

不过,实际情况是,与抖音、快手扶持的独播账号剧相比,小程序剧在单一平台的表现很少能挤进平台榜单。

至少在热度游戏上,小程序剧、抖音和快手扶持剧,以及长视频平台微短剧,“各玩各的”是如今的基本局面。

02

从观看体验来说,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受平台调性影响,大部分采用横屏拍摄,更像“短一些的网剧”,与小程序剧有较大区别。

抖音、快手扶持的热门微短剧和小程序剧,看起来并无太大创作分野,走的都是竖屏拍摄、话题争议、故事直白、人物极端的路子。但因为商业模式不同,两者的创作门槛存在很大区别,内容形态也走向了不同的路子。

小程序剧靠“投流+付费”模式,入局不存在账号粉丝数的门槛。只要能拍出让用户上瘾、愿意付费的内容,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谁都可以用“投流”获取受众。

抖音、快手扶持的微短剧,则走的是“分账+品牌定制+其他商业化”的模式。

与平台合作,要通过短剧提案过会。想要提案过会,要么是有一定粉丝基数的账号,要么有传统影视公司背景,否则很难得到激励扶持。即便侥幸过会,没有粉丝/观众基数,作品也很难取得好的分账收入。

由于商业模式不同,抖音、快手扶持的微短剧和“投流+付费”模式的小程序剧,在内容形态上也存在区别。通过对不同热度榜单上最新剧集的比较,就能得出结论。

抖音、快手扶持的热门短剧,大多产自达人账号,也就是所谓的“账号剧”。同时,几乎每个热门短剧都有定制品牌,也就是所谓的“广告剧”。由于回收成本不靠用户按集付费,因此也不用拍得很长,20集以下是主流体量。

篇幅不长且商业模式稳定,给抖音、快手扶持的热门短剧留下了精品化的空间。

小程序剧则还是由关联方开发、承制方制作,靠“投流”手段和内容尺度触达用户,靠付费来回收成本。因此,动辄80-100集的体量还是小程序剧的标配,恶婆婆、龙傲天、战神风依旧屡禁不止。

03

微短剧新政落地后,业界普遍认为小程序剧只有“精品化”一条路子可走。

但如果仍然采用“投流+付费”模式,精品化带来的成本激增将产生极大的商业风险。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适配,在微短剧创作领域也是一样。微短剧精品化发展需要适配“精品化”的商业化模式。

对于小程序界目前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的头部玩家来说,向基因接近的短视频平台寻求合作,利用平台的商业化资源兑换生存机会,是一条正在被探索的路。

一方面,部分小程序的关联方本身就是MCN机构。它们一手做小程序剧,一手在抖音、快手做达人“账号剧”,未来面临的是重心转移的问题。

比如头部小程序剧关联方麦芽,不仅是《对不起我爱你》《长公主她不装了》《长公主驾到》《长风踏歌》《双骄夫妇》《咸鱼化龙震九天》等热门小程序剧的开发方,其旗下达人@糖一 、@林动动 的账号剧,也经常登上抖音热剧榜单。

另一方面,部分小程序剧头部制作公司,也开始积极对接短视频平台,并推出了品质成熟的微短剧。

比如在快手最新的短剧热榜上,有两部上榜剧集并非账号剧,而是由具备丰富小程序剧制作经验的公司开发的。

《重生之我在AI世界当特工》由鸣白文化制作,这家公司从2020就开始承制微短剧,代表作有《龙娘》《少夫人作妖了》《大叔乖乖宠我》《洛泱公主》等。

《你好,八零年代》则由在微短剧承制领域口碑上佳的原上慕光制作,代表作有《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季总别虐了,苏小姐已经嫁人了》等。

相对达人账号剧的“散装”剧情、重复人设、低“武”制作,《重生之我在AI世界当特工》《你好,八零年代》这两部微短剧的演员表现力和制作水准,都有较大优势。

有了短视频平台的商业化资源支持,小程序剧制作公司通过与用户贴身肉搏积累下的经验,能找到更好的用武之地。

相较于为了粉丝和带货卷生卷死的“达人”,他们更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微短剧之光。

【文/铁皮小鼓】

0 阅读:9

影视独舌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