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林相到底给庆帝挖了什么大坑,让庆帝忿然作色?

昏鸦的小窝 2024-05-28 17:59:33

春闱舞弊案,最终的目标指向了文官之首的宰相林若甫,原来一切都是庆帝的算计,利用范闲揭开的“春闱舞弊案”来逼迫林相辞职,废除一人之下的宰相之位,设门下中书,平衡六部权力。

同时,清除范闲在朝中最大的支持力量,逼迫范闲走“孤臣”之路,方便为他掌控使用。

林相主动辞职下岗,离开皇宫,庆帝忿然作色,自语:“这个老狐狸,临走还挖了个坑。”

庆帝说的这个坑,到底是什么坑,还能让庆帝心生不忿?我们来分析一下林相挖的这个“坑”?

早在范闲接下春闱主考官时,庆帝已在暗中谋划废相之举。

范闲想让这届春闱干净公平,靠着原礼部尚书郭攸之的点拨,见招拆招破了新任礼部尚书郭铮的使坏,却打乱了庆帝的部署。

眼看着春闱圆满完成,庆帝的目的却未达到,于是使人在糊名时做手脚,将中举的杨万里调换成李承乾的门生。

为什么会选择杨万里呢?就如二皇子李承泽对叶灵儿所言,范闲在京都有些名气,去过哪儿,遇过什么人,费点心都能查到。

小范大人和杨万里在同福客栈的门口喝酒吃肉,相谈甚欢。

春闱考试入场前,二皇子李承泽指使谢必安给杨万里藏小抄,礼部尚书郭铮借题发挥,要将杨万里逐出考场,又是小范大人出面洗清了杨万里疑似作弊行为。

在京都有心人眼里,杨万里已被视作小范大人的门生。都知道小范大人护短,要让小范大人发飙,找杨万里下手最合适。

不出所料,范闲看着杨万里被调换,咽不下这口气,立马让鉴察院一处封锁考试院,连夜向庆帝请旨。

范闲主动请缨彻查春闱舞弊案,庆帝自然求之不得,顺水推舟,准予他全权彻查历年春闱舞弊案的职权。

林相听说庆帝把春闱舞弊案交给范闲处理,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知道庆帝想让范闲立政绩,为接管内库做准备。

然而,多年春闱积累的弊案,牵一发动全身,范闲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林相本想随便交出自己的几个门生子弟,让范闲糊弄过去,却不知道庆帝的目的是他。

当他得知范宗伟带着妇人举报他舞弊杀人,自己的门客袁宏道又当街刺杀命案举报者,就知道庆帝的意图了,这是要他给范闲让位了,可以滚蛋了。

如果林若甫还在朝中为相,范闲一手兼着鉴察院提司,一手掌着内库财权,背后还有户部侍郎范建、百官之首林相、鉴察院院长陈萍萍为他撑腰,这种权势,恐怕连太子李承乾、二皇子李承泽都比不上。

庆帝对权力有着极强的控制欲,绝不可能让权力失控,只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庆帝要让范闲做“孤臣”,为他所用,就不可能让林若甫继续为相。

林若甫为官二十多年,一介寒门入仕,从苏州评事做起,历任詹事府主簿、南衙十二卫司阶、都察院掌印给事中、翰林院学士。庆历新政后调入吏部负责具体事务,一直升到文官之首的宰相,不仅仅是聪明,知人之明才是他的大智慧。

林相立马就有决断,带着范闲入宫,请辞相位。

林相和庆帝两个老狐狸,从见面开始就是话中有话,互打机锋。

林相进门先一脚踹翻椅子,称老眼昏花,冲撞了天子,请陛下治罪。庆帝说劳苦功高,何罪之有?

林相说劳神费力,百病藏身,尸位素餐,恳请告老还乡。庆帝说你这一走,满朝官员都不干了。

庆帝又说,你若走了,谁能做宰相的位置?林相说如此重任,自然是陛下权衡。

庆帝说你门下门生众多,能不能列个名册,日后好提拔?林相称为官清正,不搞这一套。

庆帝问什么时候动身,林相答即刻离京。

一个不卑不亢的找借口,一个假仁假义的做挽留,你来我往,让范闲看的是目瞪口呆,原来大佬的博弈,看似轻松,暗藏玄机。

庆帝让林相交出门下门生名单,是要连根拔除林相的人脉根基,林相自然不会答应。

庆帝最后问林相,是否孤身而行?言下之意,这是要将林相的傻儿子大宝留在京中作为质子,以此牵制林相。

林相听懂了意思,“正如陛下所愿,臣孤身而返。臣那个儿子心智不全,千里迢迢,远归故里,怕他意外,所以,这个孩子就不带着了。范闲,大宝平日和你走得近,还得麻烦你来照顾。”

林相将大宝托付给了范闲,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毕竟范闲是大宝的妹夫。

林相还特意递过去一张银票给范闲,“吃喝用度,全在里面,不能克扣饮食,这可有陛下为证。”

林相的这一招,才是庆帝说“临走还挖了个坑”的“坑”。

庆帝逼迫林相辞官,不仅是为了集中权力,也是为了让范闲做“孤臣”。都察院左都御史赖名成之所以被杖毙,就是让都察院跟范闲走到对立面,制衡范闲的权力。

如果林相因为春闱舞弊案辞官,林相门下的门生子弟就会视范闲为政敌。

林相将大宝托付给范闲,一石二鸟,破了庆帝暗藏的心思。

一方面,就是告诉大家,范闲是自己人。

另一方面,保了大宝的命,如果庆帝要以大宝来威胁他,就得过了范闲和林婉儿这一关。

林相离开后,庆帝忿然作色,“这个老狐狸,临走还挖了个坑。”

林相给庆帝挖了坑,庆帝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调动黑骑拦截归乡的林若甫。

林若甫是个聪明人,意识到庆帝意图“废相”,需要他这个宰相递梯子,于是果断将门生故旧名单交给了范闲,让范闲回去交给庆帝,并告知庆帝,回乡后会上一道奏折,言明相位之害,百官之首权位过重,若遇虎狼之臣,社稷将危。

庆帝是又当又立,明明想着“废相”,却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又是命案,又是追杀,难怪陈萍萍说,天威难测,圣心如渊。

只能说,庆帝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也难怪太子李承乾、二皇子李承泽在庆帝面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谁碰到这么一位隐忍、多疑、腹黑的皇帝老爹,都不得小心应付啊!

===========分割线===========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留言!

您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支持和坚定的动力!

若您有不同观点,我们一起讨论交流!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