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入主徐州,坐拥二郡三国,为什么被吕布轻易夺取?

佳霖谈历史 2024-05-29 07:32:51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若能占据一郡之地,便可史册留名。刘备坐拥徐州,为何始终混不出名堂,还被吕布轻松夺走基业呢?

说到刘备入主徐州,就不得不提陶谦。

在《三国演义》中,陶谦为人温厚纯笃,礼贤下士,是一个老好人形象。

但史书记载中的陶谦却非善类,其形象与演义小说完全相反。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

关于陶谦早年的经历,《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比较简略。评价也不高,称其亲近奸佞、不理政事。

东吴官修的《吴书》对陶谦相当友好,说陶谦少有大志,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但考虑到东吴与陶谦都与曹操为敌。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吴书》有美化陶谦的嫌疑。

不过,即便是美化后的史料,也不否认陶谦特立独行。

比如《吴书》中就提到,说陶谦还是孩童时,就经常以布片为幡旗,骑着竹马,带着一帮子小屁孩“行军打仗”。

“谦少孤,始以不羁闻於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吴书》

小时候尚且如此,长大后又岂是省油的灯?

《吴书》中还记载,说陶谦带着带着小孩玩打仗时,被曾任苍梧太守的甘公撞见。

甘公认为陶谦将来必成大器,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由于岳父后台硬,陶谦举茂才出仕。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郎。

还曾追随名将皇甫嵩、张温征讨西羌。

这一段经历在史书中的记载存在细节冲突,略过不表。

公元188年,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军死灰复燃,攻打郡县。

汉灵帝任命陶谦为徐州刺史,负责维持徐州的治安。

陶谦到任后,收编亡命东海郡的流寇臧霸、孙观等人,并借流寇之手,大破黄巾军。

公元189年底,洛阳爆发十常侍之乱。

几乎同时间,董卓进京,废立皇帝,控制了朝廷。

关东群雄不服董卓,遂推举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

这时候的陶谦已经快60岁了。

袁绍生年不详,但肯定是陶谦的晚辈。

陶谦自认为一把年纪,没必要跟着袁绍这个毛头小子折腾。

所以当关东诸侯大兴义兵时,陶谦并未加入讨董联军。

不过,陶谦瞧不上袁绍,不等于他不想搞事。

公元191年,名将朱儁屯兵中牟县,传信给关东各州郡,号召群雄讨伐董卓。

朱儁是老干部,陶谦认为时机成熟,便积极响应,不仅支援了三千精兵,还动员扬州刺史周干等十方诸侯一起出兵。

但就在陶谦组织第二次讨董联盟期间,董卓被杀。

董卓死后,王允、吕布短暂控制朝廷。

后来董卓的旧将李傕、郭汜等人打败政府军,凉州势力又再度把持朝政。

见时局混乱,仍有搞事的空间,陶谦再次拥戴朱儁,并联合周边郡守、国相,又组织了第三次讨贼联盟。

不过,由于李傕采纳贾诩之计,召朱儁入长安。讨伐凉州军一事,最终不了了之。

关中局势变化莫测的同时,关东的形势也是混乱不堪。

此时的关东,二袁相争。

公元192年年底,陶谦加入袁术、公孙瓒联盟。

袁绍则拉拢曹操、刘表助战。两派势力相互攻击。

陶谦的地盘与袁绍、刘表不接壤。

他此时与袁术结盟,目的很明显,就是想侵吞曹操控制的兖州。

但曹老板岂是好惹的?小试牛刀就收拾了袁术、陶谦联军。

见曹操不好惹,陶谦转换赛道,打起了政治牌。

公元193年五月,趁军阀混战,无人搭理汉献帝,陶谦遣使赴长安进贡。

献帝很高兴,拜陶谦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汉朝的州牧地位远高于刺史。

陶谦由徐州刺史升级为徐州牧,等于事实上成为了独立军阀。

随着地位提升,陶谦自我感觉良好,其野心渐渐也大了起来。

同年六月,陶谦再度打起了兖州的主意。

当时,一个叫阙宣的莽夫在徐州下邳聚众作乱,还自称天子。

如此大逆不道之举,陶谦理应第一时间平叛。

但陶谦却忽悠阙宣,让他攻打兖州的泰山郡。

随后,趁阙宣洗劫兖州之际,陶谦黑吃黑,做掉阙宣,收编其部众。对外则宣称是替曹操报仇。

可曹操哪是那么好忽悠的?此仇不报,以后别混了。

很快,机会来了。曹操的老爸曹嵩在从琅邪郡赶往泰山郡的路上遇害。

曹操以此为借口,亲率大军杀奔徐州。

先前陶谦袭扰兖州,因为是客场作战,被曹操打得大败。

现在曹操进攻徐州,也是客场作战。

况且陶谦手下有一帮誓死效忠于他的丹阳兵。而丹阳兵的战力相当可观。

因此,陶谦起初对曹操的讨伐并未在意,他自认为还是有胜算的。

然而曹操的狠辣,超出了陶谦的意料。

公元193年秋,曹军兵分三路进攻徐州,陶谦引军迎击,被打得大败。

陶谦见曹操不好惹,带着残兵退守东海郯城,不再出战。

曹军顺势合围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后又转而攻打费县、华县、即墨、开阳等地。

汉末军阀混战,合围一座城市很普遍。

但曹军的合围不一般,往往意味着城破之后,鸡犬不留,所有人全部吭杀!

第一次征徐州,曹操具体杀了多少人呢?

据《三国志·陶谦传》记载,彭城一战,陶谦损兵万余人,士兵的尸体堵塞河道,导致泗水为之不流。

而《曹瞒传》则记载,曹操在泗水岸边不仅歼敌万余,还坑杀了数万百姓。

值得注意的是,《曹瞒传》只记载了曹操在彭城屠杀数万百姓。没有记载曹操后来屠杀了多少人。

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和《后汉书》,以及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对这一数字进行了放大,记载曹操征徐州,总计坑杀了数十万百姓。

作为一手资料,《三国志》的可信度显然最高。

但作者陈寿为尊者讳,也没少用春秋笔法袒护曹魏,不能全信。

而《资治通鉴》记载的数字过于夸张了。

因为曹操打仗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夸大歼敌数字。

注意,这不是下级为了领功,欺骗上级。

而是曹操为了震慑对手,有意要求下级夸大战果。

所以曹操到底杀害了多少徐州百姓,现在已经无从得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在徐州有过大屠杀。被害者不仅有徐州本地人,还包括很多在凉州军祸乱长安时,逃难至徐州的关中百姓。

这些宝贵的人口资源,本可以为陶谦所用。

但因为陶谦惹是生非,最终沦为刀下亡魂。

农业社会,人口是第一生产力。

人如果死绝了,土地也将失去意义。

见曹操如此歹毒,陶谦只得求助于青州刺史田楷。

田楷很够意思,率军与刘备一起增援。

后来,曹操因粮草耗尽而退兵。

田楷也率军返回青州。

刘备因为陶谦赠给了他4000丹阳兵,捡了个便宜,便顺势留在徐州。

陶谦则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兵于小沛,提防曹操。

小沛就是刘邦的老家沛县,两汉时期,沛县行政上属于豫州。

由于沛县之上还有一个沛国,当时的人为了做区分,便将沛国称为”大沛”,将沛县称为“小沛”。

汉末军阀混战开始后,袁术占领豫州。

后来袁术被曹操暴打,陶谦趁机背刺袁术,夺取了沛县。

由此可以看出,陶谦的人品一言难尽。

由于被陶谦背刺,袁术并不承认刘备是豫州刺史。曹操也不承认。

公元194年,曹操再次讨伐徐州。

这一次,曹军又是同样的操作,只要合围,必然屠城。

陶谦眼见日暮途穷,打算逃回丹阳老家。

恰在这时,张邈、陈宫背叛曹操,勾结吕布偷袭兖州,迫使曹操回军。

幸亏曹军撤走,否则陶谦的基业就毁于一旦了。

不过,一年之内被两次血洗,陶谦就算脸皮再厚,也不可能把位置传给儿子。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陶谦在临终之前,把烫手山芋甩给了刘备。

刘备接手后,理论上,他管着徐州的二郡三国六十二县。

即琅邪国、东海郡、彭城国、下邳国和广陵郡。

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情况是琅琊国、东海郡已经被曹操杀得十室九空。

并且琅琊国还有臧霸、萧建等地方豪强,事实上处于独立状态。

彭城国的情况稍好,但也惨遭战火摧残。

也就是说,刘备接手的是个烂摊子。

只是空有一州之地,大半个徐州已然沦为一片废墟。

这时候,刘备的当务之急是恢复徐州的经济。

可是他做不到。

因为刘备初到徐州,手底下只有一千多人。

尽管陶谦补充了四千丹阳兵,但仅靠五千人,还远远不足以控制徐州。

所以,刘备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与徐州的旧势力搞好关系。

所谓徐州的旧势力,除了臧霸等既不听调,也不听宣的军阀外。大致有两股。

一是以陈登、糜竺为代表的本土派。

二是陶谦担任州牧时,从老家带来的丹阳派。比如后来与张飞兵戎相见的曹豹。

本土派在徐州根深蒂固。刘备作为一个外来户,并且还不是徐州牧,连个正式身份都没有。如果没有本土派拥护,他在徐州无法立足。

但丹阳派善战,且刘备麾下兵马也多是丹阳兵。因此他也需要这些人的支持。

再加上,刘备身边还有关羽、张飞等原从势力。

这三股势力,如何平分利益,显然需要时间来解决。

而就在刘备焦头烂额时,吕布、陈宫兵败兖州,率部来投。

对于吕布来投这件事,本土派并不想接纳。

因为如果接纳吕布,徐州的局势就从三国演义升级为四国大战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四个和尚,那不得把庙都拆了?

但刘备也没办法。

曹操击败吕布后,下一步肯定要攻打徐州。

以刘备的实力,显然扛不过曹操的进犯。

迫于无奈,刘备只能收留吕布,将其安置在小沛。

这个操作与当初陶谦让刘备守小沛,提防曹操如出一辙。

如果形势稳定,时间充足,刘备有一定可能缓和内部矛盾,掌控徐州。

但正如刘备屯兵小沛时,陈群对他说的那样: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徐州是四战之地,周围强敌太多,除了曹操,还有虎视眈眈的袁术。

不得不说,袁术也是个人才。

先前被曹操揍得半死,没两年就恢复元气,牢牢控制淮南,还剑指江东。

如果不是后来心急称帝,袁术完全有可能制霸东南。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阶段,袁术还想逐鹿中原,便派兵攻打徐州,接连夺取广陵及下邳国的部分地盘。

前面说过,徐州五个郡国,琅琊国事实上独立,东海郡又是一片废墟。现在广陵郡又被袁术派兵强占。

如此一来,刘备的地盘就只剩十室九空的彭城郡和一部分下邳国。堪称是被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为了绝地求生,刘备亲自南下迎战,留张飞驻守下邳。

事后来看,刘备选择张飞镇守下邳,这是他失徐州的致命失误。

张飞与陶谦旧将曹豹有矛盾。

刘备迎战袁术期间,张飞欲杀曹豹,曹豹率众自守,并遣人迎吕布来下邳。

袁术得知消息,也写信劝吕布乘机袭击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

吕布有奶就是娘,遂率军水陆并进。并在丹阳派的里应外合下,大败张飞,夺取下邳。

这里不妨做个假设。如果让关羽镇守下邳,情况会不会好一点?

个人认为,应该会好很多。

关二爷是瞧不起士大夫,但对小人物很客气。

若是关羽守下邳,他或许会和本土派起冲突。但本土派是文化人,不至于一言不合就投靠三姓家奴。

只要能商量,等刘备回来,矛盾还有化解的可能。

而张飞的特点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对士大夫很客气,瞧不起小人物。

但恰恰就是一群小人物,让刘备输得倾家荡产。

不过话又说回来,此时的刘备,基本盘太寒酸了。

将不过关张,兵不过数千。

就算能躲过一时,也终究挨不过曹操、袁术的轮番攻击。

即便没有外部压力,若是无法笼络丹阳派,刘备也未必打得过吕布。

刘备后来也承认,陈群当初说的对,被陶谦一番折腾,徐州变成了负资产。

这么个烫手山芋,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捧不热。自己的决定太草率了。

总的来说。客观上先天不足;主观上又犯下若干错误。这便是刘备第一次失去徐州的两个主要原因。

公元199年,曹操灭了吕布,袁术兵败淮南。

趁袁术北上投靠袁绍,途径下邳之机,刘备主动请缨,表示可以带兵拦截袁术。

曹操并未多想,点头同意,刘备趁机前往下邳,杀死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

二度入主徐州,不存在复杂的派系矛盾了。刘备第一时间拉拢徐州的地方豪强。

由于与曹操有旧怨,很快,徐州众多郡县起兵响应,刘备的兵力扩充至数万人。

笼络人心是刘备的强项,早在陶谦病故前,徐州的不少名士豪强便被刘备拉拢。

在徐州是如此,后来在荆州、益州时也是如此。

但徐州豪强拥护刘备,只是希望他能保境安民。

当曹操亲自率军来伐,关羽兵败被擒,刘备逃往青州后,除糜竺等少数人还继续追随外,大部分徐州豪强还是投靠了曹操。

刘备是很有能力的人。

要是没能力,曹操也不会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的问题是出身太寒酸,一直没有稳定的人才班底和后方支持。

诸如陈群、陈登、徐庶等名士,都曾经为刘备效力。但当刘备在事业陷入低谷时,又离他而去。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用“如鱼得水”形容自己遇到诸葛亮。

这并非是罗贯中为了吹捧诸葛亮而故意添油加醋。

诸葛亮除了个人能力超群,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

即便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打得老婆孩子都丢了,诸葛亮也不离不弃。

这种始终如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刘备最需要,最看重的。

也正因为如此,刘备临终前,才会真情流露,希望诸葛亮看在昔日共同奋斗的革命情谊上,不忘初心,继承理想。

并将未竟之业、最高权力,乃至遗言的最终解释权,通通托付给了诸葛亮。

0 阅读:6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