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去医院探望妻子,坐车的随便进出,他却因衣着破旧被拦在门外

绿海看历史 2024-06-11 06:50:32

1951年,粟裕将军被从华东军区调到中央军委工作,当年下旬,在办完所有交接仪式后,他便带着家人从福建搬到了北京生活,后勤部门的同志按照相关规定为他们一家找了一个小四合院居住。这个院子已经闲置多年,略有些破败,所以后勤部门的同志便提议先将院子修缮一下,而后再让粟裕一家人搬进来住。

可粟裕却觉得完全没必要,勉强能住就行,眼下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自己能节省一些资源就节省一些,权当是为革命做奉献了。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粟裕一家人刚搬进四合院没多久,院子里一间小偏房便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好在没有伤到人。后勤部门的同志得知此事后,赶忙到现场去勘察了一圈,顺便对四合院重新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了不少问题,于是后勤部门的同志便找到粟裕,表示要对四合院进行翻新、加固,以防再发生坍塌事故。

粟裕下意识询问要花费多少钱,后勤部门的同志伸出两个手指头。粟裕试探性的问道:两千块?对方摇摇头,随即说了一句“前前后后应该要花两万块”。两万块在50年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些部门一年的财政预算才两万块,粟裕实在心疼这笔钱,于是便跟后勤部门商量,希望还是不要翻新四合院,把这笔钱省下来用到别的地方。

可后勤部门却坚决不同意,毕竟房子已经摇摇欲坠,如果不加修缮,万一往后再出事,自己可担待不起。后来,粟裕和后勤部门各退一步,达成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案:粟裕允许后勤部门修缮四合院,而后勤部门要将预算压缩在五百块以内,材料能省就省,不求房子有多奢华,只求勉强能住人。一直到1976年,这个四合院已然摇摇欲坠,成了危房,没办法再住了,粟裕一家人这才搬走,转往新修建的干部大院居住。

粟将军的平易近人不止于此,还有一次,他前往某个军分区办事,当时警卫员刚好有事请假不在,他索性只身前去,结果到了军分区门口却被哨兵拦了下来,哨兵看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便对他有些轻视,不想让他进去。粟裕见状倒也不气恼,他一再给哨兵说好话,请哨兵进去通报一声。

哨兵见粟裕如此诚恳,这才跑步赶到军分区司令部,将相关情况告知司令员和政委。司令员和政委一猜就知道是粟裕来了,急忙跑到门口迎接他,顺便将目中无人的哨兵狠狠批评了一顿。粟将军心地善良,不愿哨兵挨骂,于是便一个劲的给哨兵开脱,将责任一股脑揽到自己头上,如此高尚的品格令人敬佩!

1978年,粟裕的妻子楚青同志意外生病住院,粟裕很担心妻子,于是便每天都到医院看望她、陪伴她,希望她能赶快好起来。有一天,粟裕到医院比较早,还没有到探视时间,而值班护士又是新来的,根本不认识粟裕,她见粟裕衣着破旧,不免心生怠慢之情,于是便将粟裕拦下来,不许他进入病房。粟裕自知理亏,倒也没有为自己辩驳,他乖乖听从值班护士的话,退出住院大楼,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静静等候。

这时,有一辆军车缓缓停在住院大楼门口,一个秘书模样的人从副驾驶位置上走下来,快步上前和值班护士耳语了一阵子,紧接着,秘书又折返回去,从后座搀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干部,缓缓走入住院大楼。很明显,此人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享受了“特殊待遇”,违反相关规定探视病人。粟裕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但他既不愤怒,也不眼红,而是泰然自若,权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等到了探视时间,他方才起身走进住院大楼去看望楚青。

时间来到1981年,粟裕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可仅仅过了一年时间,他又得了脑血栓,虽然不致命,但却严重影响了他的思维和意识,在做完手术之后,他的口齿变得含糊不清,逻辑也愈发混乱,整个人的状态低迷到了极点。

1983年,粟裕的身体状况愈发紧急,时常无故昏迷,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粟裕昔日的战友得知此事后,纷纷赶来为看望他,这也算是和他做最后的告别。1984年初,这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时年七十七岁。

0 阅读:96

绿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