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第三子死因:关东军将炸弹藏在医院,手法与暗杀张作霖相同

品读古今 2024-04-05 16:08:47

1915年,年仅14岁的张学良在父亲安排下,与于凤至结为夫妻。结婚后几年,于凤至先后为张学良生下长女张闾瑛、长子张闾珣、二子张闾纡。

1920年,张学良的第三个儿子也出生,张作霖亲自给孙子取名为张闾琪。张闾琪长相清秀斯文,十分像张学良。张闾琪性格温厚,从小就展现出出众的才华,比他的两个兄长更为聪明,因此格外受到张学良宠爱。

张学良对张闾琪的教育也格外上心,5岁起就请各路名师为他授课,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书画乃至英文都学。

张作霖是土匪出身,虽然日后成了“东北王”,但非常敬重读书人。因此,张学良希望儿子能学贯中西,将来送去欧美留学,让世人看看老张家也文风昌盛。

张闾琪也很争气,聪慧过人,一点就通,各科成绩都很好。尤其在书画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8岁时效仿明代徐渭《葡萄图》所画的《墨葡萄卷》,其笔法娴熟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张学良为老张家有这样一个后继者而暗自欣喜。然而,就在张学良对爱子怀有殷切希望之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

1929年秋天,9岁的张闾琪虽然染上重病,一开始只是咳嗽,随后发热,最后变成持续不退的高烧。

当时张学良刚接手东北的军政大权不久,虽然事情繁杂,千头万绪,但没有什么事能让爱子患病更让他忧虑。

张学良几乎把东北三省有名气的医师都请过来给儿子看病,其中包括张学良最信任的军医王少源。虽然众位名医轮番会诊,不停变换处方,但是张闾琪的病就是不见好转。到了这一年冬天,病情反而加重,昏迷不醒。

虽然张学良请了很多医生,但是唯独没有请中医和日本医生。没请中医是因为张学良更青睐于西医,没请日本医生则是因为他父亲死于日本关东军之手,这使得张学良对日本人非常不信任。

眼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张闾琪的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身体变得非常虚弱。这时期,张学良也顾不上这么多了,请了一位名叫马二琴的沈阳老中医来大帅府看病。这个马二琴还是有些本事的,他把了把脉,断定张闾琪得的是肺伤寒,于是开了几副中药调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闾琪的病终于好转了,随着高烧渐渐消退,也能开始少量进食了,脸色恢复了些红润,张学良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了。

如果一直由马二琴医治,张闾琪的病症说不准能够痊愈。但是,由于张闾琪的咳嗽一直没好,中医诊脉又不能诊断症结所在,因此张学良身边有人建议去医院拍个肺部X光片,看看到底是什么病因。

当时X光机是个非常稀罕的医疗器械,全沈阳只有仰德医院(又叫南满医院)有。仰德医院是家日本人开设的医院,院长名叫广野三田,早年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医科系,在沈阳颇有名气,与沈阳的上层人士多有来往。

于凤至听说要把儿子送到日本人的医院去看病,心里十分不安,张学良也一开始也不愿意,他心里对日本人还存有很大的戒心。

但是看着儿子的咳嗽始终不见好,心里慢慢也有些动摇了。他找来军医马际宇,问他到广野三田的医院照片子是否有危险。

马际宇和广野三田私交颇好,他告诉张学良:

广野三田行医多年, 医德民望甚高, 而且此人的医术也值得称道。至于他是否可靠,我不敢 说, 不过我敢肯定他和关东军没有任何关系, 广野先生只是一个日本医生, 相信他绝不会利用给孩子治病之机暗做什么不光彩之事。”

马际宇的一番话打消了张学良的戒心,于是不顾妻子于凤至的反对,决定带张闾琪到仰的医院去照X光片。然而,张学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竟然成了他一生无法释怀的痛。

1929年12月上旬一个刮着北风的上午,张学良派军医马际宇和几名护卫人带着爱子张闾琪前往仰德医院。

由于此前张学良为给爱子治病在沈阳遍寻良医的消息早已传播开来,因此广野三田自然知晓此事。加上大帅府已经派人来通知过广野三田,所以当天上午,广野三田就把所有的拍X光的病人都推掉了,整个胸透室只接待张闾琪一人。

上午8时,主治医生和一位女护士(两人都是日本人)将张闾琪推进胸透室,并安排坐在胸透机前,广野三田则一脸关切的亲自站在门外守着。

马际宇等人想进去陪同,但是广野三田却说胸透室有放射线X射线,对人体有杀伤力,医院规定非病人不能进去。这个理由让马际宇等人无法反驳,只得一起在门外等着。

时间慢慢过去,马际宇等人心里非常焦急,暗自祈祷千万不要出什么意外,否则没法向少帅交代。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张闾琪进去大约三分钟后,胸透室突然传来一生巨响,像是炸弹爆炸的声音,随后便沉寂了下来。

就在马际宇等人心里暗叫不好时,胸透室想起了孩子尖厉的哭声,显然是张闾琪的。马际宇等人立马起身要进去,这时广野三田还在门外想阻拦,侍卫们也管不了这么多了,直接撞开广野三田冲了进去。

胸透室内的血腥景象让所有人不禁愕然,只见胸透室内烟雾弥漫,胸透机被炸开,正坐在胸透机对面的张闾琪,脸上身上鲜血淋漓,人早已昏迷不醒了。

再看那两个日本医生和女护士吗,虽然也是一脸惊恐的表情,但是由于爆炸时站的离胸透机很远,并没有受到什么致命伤害,只是身上的白大褂沾了一些爆炸时的粉尘。

马际宇质问广野三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广野三田故作惊讶,支支吾吾的说这是刚从国外进口的胸透机,玻璃板遇冷后发生爆炸。

可是当时虽然外面很冷,室内温度却并不低,而且胸透机早不爆炸晚不爆炸,偏偏张闾琪用的时候爆炸,这个说法明显站不住脚。

不过,马际宇等人忙着把身受重伤的张闾琪带回大帅府救治,暂时没空和广野三田算账。当时张学良夫妇正在南京,听闻此事后立即飞回沈阳,当看到已经昏迷不醒的爱子时,夫妻两心都快碎了。

晚上一众医生都来对张闾琪进行紧急抢救,但由于张闾琪实在伤势过重,爆炸的玻璃碎片击中要害,当天晚上就在大帅府里的小青楼咽了气。

爱子的离奇死亡让张学良悲痛欲绝,然而更加让他难以接受的的是,一年前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六孔桥上被日本关东军用数百吨炸药暗害,最后也是在小青楼咽的气。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张学良做梦也想不到,日本人在暗害了自己父亲后,又马上对自己儿子下手,而且都死的那么惨。

张学良既悲痛又悔恨,悔恨自己不该在局势如此敏感的时期,将儿子贸然送到日本人开的医院,无异于主动将爱子送入虎口。

为什么关东军会对张学良十岁的儿子下手呢?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全面接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众所周知,日本人早就谋划将东北吞下,因此张学良自然成了他们拉拢的对象。

但是,张学良拒绝了日本人,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承认南京国民政府。

张学良的做法,引起了日本人的嫉恨,关东军一直在找机会除了张学良,不过张学良平日戒备森严,难以刺杀,这次谋杀他的儿子就是对他的一个警告。

张学良虽然知道关东军的险恶用心,无奈手中没有证据,而且广野三田是日本人,张学良没有权力随意缉拿,只得要求沈阳日本领事馆彻查胸透机爆炸原因,并让广野三田拿出一个说法。

然而,日本领事馆和关东军本就是蛇鼠一窝,他们对事实其实心知肚明,当然不会真的去查胸透机爆炸真相。而仰德医院也以种种接口推卸罪责,坚持这是一起意外医疗事件。

更加恶心人的是,在推卸罪责的同时,他们还猫哭耗子假慈悲,派人到大帅府吊唁,表示对张闾琪的不幸离世感到遗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与关东军正式决裂,这件事情也就成了一个悬案。广野三田到底有没有和关东军勾结,他们又是如何在胸透机上做手脚导致爆炸,一切都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爱子的惨死加深了张学良对日本人的怨恨。1936年,张学良下定决心联合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张学良用另一种方式为父亲张作霖和儿子张闾琪复仇。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遭到蒋介石长期软禁,本以为儿子惨死一事的真相会就此掩埋在历史尘埃中,谁料在六十年后事情竟有了转机。

1989年,张学良在长达半个实际的软禁后,终于恢复了自由。由于他的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名气,很多记者都来采访张学良,其中就有一位名叫池宫城晃的日本记者。

池宫城晃虽然和张学良素未谋面,但是对张学良的事迹颇为仰慕,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关东军在东北与张学良有关的秘密档案。当他见到张学良后,把这些资料的复印本给了张学良。通过这些日本绝密档案资料,张学良惊愕的找到了历史的答案。

原来,1929年那个冬天,在张学良送张闾琪去仰德医院治疗之前,日本特高课特务就获悉了这一消息。他们连夜去了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要求领事馆出面,以威逼利诱之手段,收买了仰德医院的院长广野三田。

在广野三田的配合下,日本特务在胸透机内秘密安装炸弹,等张闾琪拍片时,暗中引爆炸弹,导致张闾琪被炸身亡。

张学良得知真相后,昔日儿子惨死的场景重新浮现脑海,不禁老泪纵横。然而,此事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一切早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已是耄耋之前的张学良,只能在心里默默悼念爱子。

隔年,张学良在台湾接受日本NHK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不顾自己是公众人物,开头就直言不讳:“我恨日本!”此言一出,让日本记者惊愕不已,只能用含糊其辞来掩饰尴尬。

试想,如果张学良当年能够早点知道消息,会不会冲冠一怒与关东军撕破脸?历史会不会扭转?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不过我们可以确信的是,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日本法西斯终将会被埋葬在地狱之中。

0 阅读:6

品读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