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幅连环画原稿惊艳世人!贺友直诞辰100周年画展纪实

江户小歪 2022-11-24 12:57:40

今年是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的百年诞辰。

11月21日,贺老的纪念画展在宁波帮博物馆(宁波镇海区)开幕,将持续一个月。

宁波是众多海派连环画大师的故乡,贺友直的祖籍也在这里,但关于连环画的展会却很少。

机会难得,我忙里偷闲带上单反相机,赶去参观。

整个布展面积并不大,但精彩的原稿着实不少。现场灯光昏暗,我坚持举着单反认真拍摄了三个小时,一直到五点钟闭馆,而后修正了照片曝光不足等问题,呈现给大家欣赏。

(下文多图预警)

第一板块:贺友直的风俗画

官方介绍本次展出有《我自民间来》、《话说宁波》、《生活记趣》等72幅原作,是从上海和宁波美术馆搬出来的藏品。

贺友直是国内连环画领军人物,90年代开始画了大量的风俗画,什么是风俗画?您看看下面的图就能领会了。

是不是有些明代陈洪绶的笔法韵味?

贺友直走入俗世,在村间地头记录一幅幅趣味的情景。线条多用短线,节奏上类似插画,用意上接近漫画,充满诙谐趣味。

他的风俗画格调轻松欢快,童趣十足,这片大地上小小的人儿们,就这样快乐地生活着。

这幅吃瓜图我最喜欢,仿佛能跨越时空:天上是一轮明月,刺猹的叉架在瓜棚旁,孩子捧着甜甜的西瓜,爷爷笑着抽着烟,也许是无数人的童年吧。奇怪的是,这个西瓜为什么有棱有角的。

这样的灶台,和我外公家的非常相似,小时候还在灶洞里烤年糕,香味至今记得。

大家摩肩接踵挤着看戏,那样的热闹如今很难再现了,成天躺着刷手机,哪比得上那种热闹的烟火气暖人心呢?

贺友直的风俗画自成一格,人物类似玩偶,嬉皮笑脸,做戏味道足。

这些情景,多是我们常见到的一幕幕,最接地气,最挠人回忆。重视整体意境,但和贺老早期的连环画作比,显然有潦草之嫌。

我认为民间这些还不错,其他回忆自己学画之路,就不太好看。

学画之路

学画之路回忆类稿件,这类内容过于庞杂,绘画也不好看,我不愿多作停留。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局部)

街景长卷

第二板块:贺友直的名作

看贺友直画展,风俗画只能算餐前甜点,重头戏还得是他的成名作连环画《山乡巨变》,除此以外还有成熟之作《朝阳沟》、《李双双》、《白光》。这绝对是广大连迷心动的部分。

《山乡巨变》原稿

这套《山乡巨变》是贺老深入湖南乡村,四易其稿才完工的,其中辛苦努力可想而知,获得了首届全国连环画评比一等奖。

《山乡巨变》原稿

原稿比印刷品的欣赏价值高了几个数量级,纤毫毕现,细节毫无遮掩,画家匠心独运的构思留下的痕迹,运笔的轻重缓急,都能令观众揣摩一二。特别是读过连环画的朋友,看到原稿的激动之情可想而知。

《山乡巨变》

龚子元与亭面糊对谈的一段戏,是贺老的经典演绎案例。这里人物的动作神态,场景设计都可圈可点。

《山乡巨变》

如果说《山乡巨变》使得贺友直名声大噪,《朝阳沟》和《李双双》则意味着他的连环画进入成熟阶段,笔法炉火纯青,捏人造景皆胸有成竹,充满巧思。

《朝阳沟》

《朝阳沟》

《朝阳沟》

贺友直依然是用《山乡》同款清新秀美的白描线条来描绘《朝阳沟》,这样的乡村谁不爱呢?

《李双双》

《李双双》

《李双双》

《李双双》

彩绘年画《小二黑结婚》局部

彩绘《小二黑结婚》

李双双还有彩绘版,贺友直用色艳而不俗,背景估计用了淡墨,隐隐还能看到一些细节。

彩绘《小二黑结婚》

彩绘《小二黑结婚》局部

他还擅长营造画面氛围,构思创意能力极强。

彩绘《李双双》

彩绘《李双双》局部

《白光》开始走抽象写意路线,大胆的尝试使得他又一次获得连环画评比一等奖。

《白光》

然后能看到影片介绍,也展示了一些他的名作。

影片介绍

影片介绍

影片介绍

影片介绍

第三板块:助阵的名家

展会现场有一些美术老师在探讨美术技法,另外还有稀稀拉拉几对老夫妇。由于是工作日,人气比较冷落。

让我惊喜的是,还有不少其他国内连坛名家的作品助拳撑门面,画风各有不同,置身其中如逛百花园一样。

1.陈谷长《放牛娃智捉俘虏》、《严贡生与严监生》

陈谷长《放牛娃智捉俘虏》

陈谷长《放牛娃智捉俘虏》

陈谷长也是老一辈名家,放牛娃作品与下图的严贡生很明显是不同风格,水墨与单线白描切换自如。

陈谷长 《严贡生与严监生》

《严贡生与严监生》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画风显然脱胎于明清版画。

陈谷长 《严贡生与严监生》

2.范生福《老上海风情画》

范生福是我非常欣赏的画家,他典型的范氏眯眯眼很容易辨认,线条敦实稳重,比例精准,态度认真,我从未见他有过敷衍之作,《老上海风情》是他著名的彩绘作品。

范生福《老上海风情画》

范生福《老上海风情画》

范生福《老上海风情画》

3.高云《长生殿》

28岁抱得全国美展金奖而归,跻身国内十大连环画家,第七届美展获得四个奖项,为邮政局设计邮票获奖,江苏画家高云也是连坛传奇人物,他的画风曾开创了连环画的一个新境界,后来很多画家偷懒学他,却没学到精髓,反而引发了80年代后期的跑马书之风。

《长生殿》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高云《长生殿》

高云不强调墨线粗细之分,只以疏密来排列布局,可以造化出极简的构图。

高云《长生殿》

繁华的长安,建筑如林,他搭建得格外用心,楼台宫阙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

高云《长生殿》

适当的“无”,就是服务眼前的“有”,杨贵妃望着这盛世长安被浮云遮盖,一时痴了。

观众也痴了。

高云《长生殿》

在高云的画中,人物脸部就是随便点几下,意思就到了,更注意整体的美感。

高云《长生殿》

这本长生殿精装连环画,早就被炒到了几百元。

4.韩敏(93岁)《谢瑶环》

上海连坛有“韩氏五虎”,很多读者容易搞混,我之前也弄不清楚。其中韩伍、韩敏和韩硕出现频率最高。

韩敏生于杭州,长于上海,他的国画作品极多,连环画也极好,看他的谢瑶环,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自然。

韩敏《谢瑶环》

韩敏《谢瑶环》

5.韩硕《隐身叶》

韩硕曾和施大畏经常搭档,受到施大畏影响,所以笔墨线条歪歪扭扭,不按照规矩来,反而剑走偏锋,形成特别的风格,“丑得”令人印象深刻。

韩硕《隐身叶》

韩硕《隐身叶》

6.韩书力《邦锦美朵》

韩书力的邦锦美朵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这部作品早已成为美术界的著名教学案例,这是一部充满异域色彩的西藏神话,属于高雅艺术,大众未必喜欢。

韩书力《邦锦美朵》

韩书力在西藏生活很久,抓住了民族性的特色,上图运用了剪影纹饰,描绘了梦中的情景。

韩书力《邦锦美朵》

白鹤身后的背景借鉴了彩陶的条形纹饰,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韩书力《邦锦美朵》

艺术价值很高,值得细细分析品味,但不如老连环画那样直观也是事实。

7.贺友直合作作品《向秀丽》、《官渡之战》

另有贺老的合作作品,一部近代一部古典。

贺友直与韩敏合作《向秀丽》

贺友直与徐纯中合作《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系列的一册,代表了贺友直少见的古典水墨题材风格,细节颇多。

作为古典连环画迷,小歪对这几幅画稿非常满意。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密不透风的白刃战,紧张而焦灼。

《官渡之战》

80年代的古典战争作品,已经在盾、甲方面进行了优化,比老三国连环画更忠于历史。

《官渡之战》

原稿微微发黄,新鲜清晰的墨色视觉效果远超印刷品。

《官渡之战》

8.刘金贵《二十四节气》

刘金贵,央美教授,他的节气图色彩明丽治愈,清新秀雅,人物形象很可爱,难以想象是一位年逾花甲的前辈画的。

刘金贵《二十四节气》

刘金贵《二十四节气》

9.刘铁泉《成吉思汗》

刘铁泉,沈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在70年代第四届美展就已崭露头角。

这套《成吉思汗》是十一届美展入围作品,看起来气势磅礴,细节引人入胜。

刘铁泉《成吉思汗》

刘铁泉《成吉思汗》

唯一美中不足还是色调过于灰暗,是想暗示成吉思汗将会失败?

刘铁泉《成吉思汗》

10.施大畏 《夷陵之战》《金绣娘》

施大畏,高手。论绘画水平,我认为足以比肩贺友直。他的笔力雄强,重场景人物气势,绘画《夷陵之战》时还是稳打稳扎的学院风,不像后期那样变形“脱缰”严重。

施大畏 《夷陵之战》

施大畏 《夷陵之战》

施大畏的画,早就超越了许多一笔一划纯白描的画家,他以墨笔皴擦、晕染,粗看有些脏乱,但细看还是遵循了严谨的章法,大大增加了战场的动感。

施大畏 《夷陵之战》

施大畏 、王纯言合作《金绣娘》

11.王以时《水浒》

这部著名的四川版《水浒》连环画,明明稿件基本都存世,因故迟迟未能再版。这次能在展会看到其中武松的分册,也倍感振奋。

王以时是重庆老画家,擅长油画,喜欢极强艺术感的表达,即使是四川水浒中他的表现也是比较奔放。

王以时《水浒》

四川水浒特色就是两幅拼作一幅,武松和老虎被分在不同格子中,冲破画框战斗。

王以时《水浒》

内容一目了然,王婆和西门庆给潘金莲下套。双图联动,带给读者剧随景移,长镜头、散点透视的特殊体验。

王以时《水浒》

12.徐恒瑜《广告楼》

徐恒瑜,四川国画大师。他的线条顿挫有力,好像是刻出来的,相比之下,贺友直虽然也常有短线,却无徐恒瑜那般锐利。

徐恒瑜《广告楼》

徐恒瑜《广告楼》

徐恒瑜《广告楼》

如果不是很熟悉徐老,会错以为是贺友直的作品。

徐恒瑜《广告楼》

这种近代室内表现,构图要求难度不低,要有变化不乏味,徐老做到了,人物情态也很传神。

其他不够出彩的

本次展出汇集了老中青三代画家作品81套,500多幅。受限于文章篇幅,不能一一列举鉴赏。除上述佳作外,另择一些尚可一观的,置底供读者翻找。

詹忠效《秘密恋人》

詹忠效《秘密恋人》

金成《明姑娘》

金成《明姑娘》

董克诚《尘埃落定》

汪晓曙《吴文俊的故事》

王正均《奎宁的故事》

沈尧伊《??》

老沈的画我一直欣赏不来,所以这次干脆连标题都没记得,出于名气留一幅。

李晨《铁人王进喜》

这次展会作品呈现很多种画风,如水彩,版画,线描,油画等等。为了便于公众欣赏理解,最好还是标注出绘画类型,并标注一些简单介绍,否则大部分游客未必能领会其深刻的魅力。我记得那群参观的美术老师都只停留了半个多小时。

刘孔喜 《534号证婚人》

王首麟《定风波》

杨宏富《残酷的罗曼史》

杨志刚《得道者多助》

很明显,近年创作的新美术完全不能和前辈大师们的旧美术相比,某些就是辣眼睛之作,我毫无兴趣逗留,瞥一眼就走。

写在最后

我也曾去过一些城市的美术馆、博物馆,分明感受到:90年代以后优质美术越来越稀少,色彩整体变得晦暗,以灰彩混合为主;笔法肆意胡来,美曰其名是创新;人物造型丑陋;传统技法与现实题材的搭配适应性也不好。即使是那些曾经的大师,从连传艺后,水准也多有下滑之势。

这些年会展经济高速发展,我们进入崭新的城市空间,看着格调高端的展出布局,穿戴齐整的馆员,感受城市文明在外壳上的一次次升级,如果没有足够份量的美术作品作为内核去支撑,其实是一种尴尬。

小歪利用远焦镜头回避玻璃反光,努力拍摄三小时,离馆时胳膊酸得已抬不起来。

这样费时费力将原稿拍摄上线,一来是为了远方的朋友能直接欣赏最好的作品不必奔波;二来就是希望旧美术能启发引导新美术,即使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只要那些旧美术佳作不被埋没,复兴还是有可能的。

贺友直的画展信息附在最后,如果方便,不妨去现场看看。

注:持续一个月,周一闭馆

我是江户小歪,如果你也觉得旧美术不错,请不吝点赞与转发。

2 阅读:56
评论列表
  • 2022-11-29 22:19

    一代宗师,永照人间[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