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后,刘禅为何要乐不思蜀?

叁哥观影 2024-03-07 18:56:42

你听说过“乐不思蜀”的故事吗?就在蜀汉皇帝刘禅献城投降后,被魏国晋封为安乐公颐养天年,此外还设下美酒宴席,并特意交代要独奏蜀曲跟蜀舞,去热情款待刘禅等蜀中大臣。

可就当蜀中舞曲响起来后,那些大臣们便开始低声抽泣,心里都无不怀念自己的家乡,唯有刘禅一人享受着眼前的一切。于是司马昭便试探性的去问刘禅,不知安乐公此时可思蜀否?怎料刘禅却乐呵呵的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至此刘禅便以乐不思蜀而冠名,又被人们称作“扶不起的阿斗”。

那么刘禅的乐不思蜀,究竟是他的一种懦弱无能,还是他的大智若愚呢?我们先来看下刘禅一生的作为。首先刘禅此人并非什么栋梁之材,而且早年不堪重任,刘备在世的时候吃喝玩乐,整日不思进取妥妥的败家子。

到了诸葛亮那里他依旧心性不改,将国事内政全塞给诸葛亮一人,所以这点不用过多去质疑,刘禅的治国能力肯定是有限的。哪怕是后来他自己掌权几十年,也只能说是诸葛亮的基础打得好。

那么再说到乐不思蜀这件事,个人认为这是刘禅的一种大智若愚。并非是夸赞刘禅他聪明,而是他的选择正好都是对的。说实话在刘禅心里真有那么开心吗?他也思念家乡,也不愿看到蜀汉亡国。而且最大的问题,他还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

要说去带领蜀汉死扛到底说得简单,那只能是白白牺牲,是用无数将士的命去扛的,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刘禅的投降就避免了所有,他的乐不思蜀也为他换来了一个善终。所以说刘禅既非什么治国之才,又何必去硬抗到底呢?当真不如趁早降了,还能为蜀汉上下以及自身,去争取最后的一线生机。

0 阅读:6

叁哥观影

简介:关注三哥,携手共影,想看什么告诉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