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后传:大皇子率舰队东出全军覆没!范闲在北齐建立创新中心

第一滴露珠 2024-06-07 13:14:14

看过《庆余年》原著,以及《庆余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观众,肯定发现了庆帝治理下的庆国,就是一个字:卷!

叶轻眉的到来,给东夷城和庆国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活力。叶轻眉被害后,庆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庆帝做为庆国的皇帝,除了权谋心机朝堂争斗和想通过一统天下争夺土地人口外,对庆国如何治理,如何发展,没有任何构想和方案。

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庆帝不想,而是因为庆帝的头脑就是这种水平。庆帝和朝堂官员的头脑,是处于封闭状态的。

范闲的出现,给庆国又带来了一些活力。但是,范闲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先扳倒庆帝这些障碍,获得权力和资源后,再慢慢改造庆国。

由于庆帝和庆国官员在发展生产问题上源头枯竭,庆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横向争夺上。庆帝采用权谋,一茬一茬换人,也只是换了人而已,并没有使庆国跃迁到更高的层面。

范闲在和庆帝的博弈中,建立了一个跨国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三大坊的走私,纽带是联姻关系。

庆帝死后,庆国如何发展,就是范闲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是范闲没有新的发展构想,没有几年,庆国又会在新的层面上,回到庆帝时的状态。

范闲下江南时,为了架空庆帝,同时也为了江南的长治久安,把三大坊的技术以购买使用权的方式扩散了出去。

技术扩散,导致庆国各地大小工业作坊遍地开花,经济跃迁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借着这波红利,范若若开办了医学堂,广收学生,把医馆开遍了庆国各地,还延伸到了东夷城北齐西胡。

通过医学堂和医馆,范若若也积累了大量财富。

范闲的抱月楼开遍全庆国,但是抱月楼是有钱人的场所,一般百姓根本就消费不起。范若若受范闲的现代思想影响很大,觉着应该让普通百姓也能听曲听歌。

于是,范若若开办了一所歌手学校,投资培养了一批流行歌手,专门为普通人集中巡回演出。这些流行歌手,经过精心包装,以全新的形象和唱法,迅速走红,很快收入就超过了抱月楼。

范若若的医馆体系,继续延伸,和鉴查院冷师兄合作,开办了制药作坊,开始规模化生产药品。

三大坊的技术扩散以后十年,庆国北齐东夷城的市场开始饱和了,为了争夺市场,不少地方之间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这个问题再不解决,庆国内部,庆国和邻国之间,很有可能爆发战争。

为了扩大内部市场,范闲劝说李承平进行了三次变革,大力发展农业养殖业旅游业,提高农民收入,但是仍然解决不了市场饱和问题。

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发展造船业,发展强大舰队,走出去。叶轻眉当年已经建立过泉州水师,但是,这些水师的舰船已经老化,不适合远洋出海。

于是,范闲组织各地的工业作坊,在江南开了一个大会,提出了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水师的方案,号召大家出钱出人参与这个计划。

经过几年建设,运输船队和舰队建立起来了,这支远洋舰队的目标是大洋彼岸的大西国。远洋舰队的班底是原来的泉州水师,搭载着大皇子的步兵和骑兵。

大皇子虽然不懂海战,但上陆后作战的主力,还是他的步兵和骑兵。于是,这支远洋舰队带着大量的工业品和庆国北齐特产,在大皇子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出发了。

范若若其实是范闲王国的长公主,大皇子和范思辙是亲王。大皇子这个时候,还叫和亲王。大皇子他们出海1000里时,遇到了一支更强大的舰队。这支舰队,来自于大西国。范闲要出海寻找市场,大西国同样也在寻找市场。

就这样,两支舰队在大洋上展开了激战。因为大西国的技术装备更厉害,大皇子他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大皇子和水师提督等一部分人逃了回来。

消息传遍庆国,朝野震动,各方面的心思开始发生变化。

大西国的舰队首先到达的是东夷城,舰队上的步兵登陆后,开始进攻东夷城。虽然大西国的步兵装备好,战斗力也强,但毕竟人数不占优势,没打多久,双方就停战谈判了。

大西国的要求是,东夷城变成真正的自由港,大西国可以自由出入,庆国对大西国产品开放市场,让大西国的产品自由进入。

这可不行,范闲不答应,李承平也不答应,庆国地方势力也不答应。庆国各地工业作坊的幕后老板,不是各地豪门就是各地官员。大西国的产品如果自由进入,他们怎么过日子。

于是,范闲对大西国的谈判代表说,要是这样,就一直打下去,我们出不去,你们也进不来。要是想进来,就只能搞合作,把大西国最好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雇工搬过来。

范闲话一出口,庆国内部又开锅了。

李承平第一个要跟大西国合作,庆国地方势力也纷纷要求跟大西国合作。大西国的人非常狡猾,非常坏,他们就是不松口。

他们为什么不松口呢?因为他们已经从庆奸这里获悉了庆国的情报,知道范闲和李承平以及地方势力的矛盾,他们要借此挑起庆国的内斗,好渔翁得利。

但是,此时的庆国,虽然范闲实力最强,但是李承平和地方势力联合起来,范闲还是打不过。形势非常危急,就在这个时候,西胡草原帝国海棠朵朵的骑兵突然大兵压境,北齐这边也频频调动军队。

迫于压力,大西国的代表搞了一个四方方案,就是同范闲李承平以及地方势力都合作,比例是各占1/3,这是最佳方案了。

这个方案,范闲同意了。但是,在医学和药品的合作上,因为范若若的医馆体系遍布天下,并且还有独家的制药作坊,这方面,大西国只能同范若若合作。

范若若的医馆制药作坊,背后是庆国户部系统,还有鉴查院的分子,别人没有办法对付。

范若若的经济王国,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腾飞。

既然要合作,范闲的三大坊体系,就不能留在庆国了,三大坊大部分搬到了北齐,西胡也去了一部分。

东夷城这边,还是大皇子和王十三郎在这里看着,因为这是庆国北齐之间的商业命脉。

到了这里,在庆国中,范闲的经济力量只占1/3多一些,但军事力量和情报系统还是最强的。

由于西胡北齐只和范闲合作,庆国其他作坊的产品去不了。范闲把三大坊搬到北齐西胡后,经济力量加起来,还是超过了庆国的其他势力。

李承平和庆国地方势力的原有技术和产品,要出去,只能向南向西南方向走,这条路,非常难。

三大坊迁出去后,范闲的下一步目标是要通过创新,超越大西国,先把大西国赶出去,然后再第二次进军大洋,同大西洋较量。

范闲的创新中心,不是在庆国,而是设在了北齐。就这样,长公主范若若的儿子范李,即将登场,创造一段比范闲还范闲的传奇。

同样是长公主,李云睿为庆帝干了一生的事情,但是因为眼光的局限和思维的封闭,在横向争夺中以自杀收场。

范若若作为新一代长公主,因为有现代眼光和广阔视野,她和范闲一起,从来没有争斗,而是一起合作创造了大业。

在《庆余年后传》的后续故事中,范闲李承平庆国地方势力,虽然也有矛盾,但是合作多,争夺少,他们将在范李的带领下,开始纵横大陆。

到了第三代,在李承平的孙女婿,也就是言冰云的孙子言寰宇的带领下,庆国北齐东夷城将联合南边的婆多国,在南部大洋上和大西国展开第一次局部决战。

1 阅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