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防卫策略重大调整:取消首击政策设立应变区,12海里内开火

文史书生一枚 2024-06-11 07:26:08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6月6日,台湾所谓“防卫部门”的负责人顾立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后没有“第一击”,只有“自卫权”的行使,这还是台湾当局首次提到这一理论,也意味着其军事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

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能首先要明白台湾当局所说的“第一击”是什么。

“第一击”是台湾当局防卫负责人过去在论述防卫策略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说法,比如顾立雄的前任邱国正就经常提及这一概念。所谓“第一击”,指的是一旦解放军主动开炮、开枪,台军就可以将其视为大陆发动“第一击”的标志,进而发动相应的反击。反过来说,台军自身是不能发动“第一击”的,以免在舆论上落入不利境地。

虽然台湾当局这个“第一击”的说法本身也很无理,无视了解放军完全有权保卫台湾这一事实,但至少还是保留了一定缓冲空间的。这种情况下只要解放军不先开火,台军就也不会先开火。否则开火者不但会受到解放军的反击,也会受到台军内部的制裁。这样的防卫策略降低了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让台湾当局有了更多的解释余地。

但随着赖清德及其“台独”班子的上台,一切都不同了。赖清德本人就是一个顽固的台独分子,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其民进党同僚还要激进,以至于获得了“台独金孙”的称号。

赖清德的用人策略也是任人唯亲,肆意打压支持统一的台湾人士,提拔与自己一样狂热的“台独”支持者,被他任命来负责“防卫工作”的顾立雄是个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早在今年3月,邱国正就透露称,今后“第一击”的定义可能会有所转变。过去一般认为,解放军只有开炮、开枪,才算是发动了“第一击”,但如今台军已经修改了对“第一击”的界定:只要解放军的“实体航空器”越过“界限”,台军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怎样的“实体航空器”呢?邱国正又解释道:航空、海航、无人机都算,只要有实体“越境”,就认为是解放军“违规”,可以进行“处理”。怎么处理呢?包括喊话警告,发射信号弹和派军舰跟随等,这是行使“自卫权”的表现。不过许多台湾网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邱国正不过是在打嘴炮。

而赖清德正式上台后,其防卫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也跳出来对这套“自卫权”进行了解释,并对“界限”的具体范围给出了定义,鼓动台军对解放军采取强硬态度。很讽刺的是,别看顾立雄这么“硬气”,实际上他没什么军事经验,甚至此前都没有管理过军队。

在从政以前,顾立雄是个律师,还在美国留学过,几乎没有接触过军事方面的内容。后来他加入民进党,大肆颠倒黑白,发布“台独”言论,也因此受到了大陆的制裁。然而顾立雄却还是冥顽不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顾立雄的心思也根本不在什么建设台湾上,而是专注于打压国民党。顾立雄曾担任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委,上台后就放出狠话,要将国民党“打掉重练”。他所谓的金融管理,实际上就是调查国民党的“党产”,对国民党“釜底抽薪”。

更搞笑的是,顾立雄这个管理金融的,其实也根本不懂金融。在台湾当局调查地震基金再保费率个案时,顾立雄曾接受采访,结果在采访中对金融术语一问三不知,很明显缺乏对金融专业的了解。有台媒就讽刺称,如果顾立雄这样的人都能管理金融,那随便“从大街上抓个人”,也能来担任金管会主委了。

顾立雄连金融都搞不好,却被赖清德调来管理更加超出其本行范围,也更加考验专业能力的军事,他能干得怎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不,顾立雄刚上任,不顾台军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两岸关系,而是上来就挑衅解放军,提出了“应变区”的说法,可见他也没什么真本事,不过是借着挑衅大陆,宣扬台独来讨民进党的欢心,同时也是讨民进党背后的美国主子的欢心罢了。

“应变区”是顾立雄上台后新设的一个区域,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范围,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台湾当局发布的“防务动态”进行推测。有人认为“应变区”指的就是海峡中线以东,台湾岛以西的海域,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从台湾“防务部门”6月5日发布的台海空域动态我们可以看出:当天一共就有19架次的解放军战机越过海峡中线,但被台湾当局认为进入了“应变区”的战机仅有7架次。其中1架次在台湾北部海域,6架次在台湾海峡。

因此,台湾当局“应变区”的边界线应该是在海峡中线以东的,越过海峡中线也不一定意味着进入了“应变区”。可见赖清德当局虽然猖狂,但对台军的实力还是有点数的,知道台军根本不可能在海峡中线拦住解放军,只好放弃了部分区域。

而从台湾“防务部门”标注的战机轨道来看,应变区其实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距离规定。比如有一架解放军战机抵达了距台湾最南端鹅銮鼻约40海里的位置,却没有被认为进入了应变区。还有一架解放军战机抵达了距台湾北部港口基隆约41海里的位置,却被认为已经进入了应变区。

由此可见,台湾当局对南部和北部的重视程度是不一致的,北部的“应变区”范围要更广一些,毕竟台湾的中心在这里,赖清德等政客也害怕被“擒贼先擒王”。不过这个范围差距并不大,总体来说,台湾当局眼中的“应变区”就是距离台湾本岛12到40海里的范围。

为什么是从12海里开始算的呢?因为12海里以内就是台湾当局自认为的“领海”了,警戒级别比应变区更高。顾立雄在接受质询时就讲了这个问题,他声称,一旦解放军进入这个“领海”的范围,台军就要行使所谓的“自卫权”,采取对应的反击措施了。

这里就跟台湾当局过去的政策完全不同了,之前台湾当局讲的“自卫权”,是在解放军主动开火,台军遭受攻击时才能使用的。也就是“第一击”只能由解放军发起,不能由台军发起,台军不能主动开火,无论如何都不能发起“第一击”。

但如今台湾“防务部门”已经不提第一击的说法了,而是以“应变区”和“领海”的说法取而代之。如果满足条件,台军也将主动开火。什么条件呢?就是进入台湾当局的所谓“领海”,即12海里范围内的区域。这样一来,“应变区”就成了一个台军准备反击的空间。

在解放军进入约40海里范围内的应变区后,台军将采取战机、军舰伴飞、喊话“驱离”等措施。解放军进入24海里范围内后,台军将开启侦查定位系统,对“敌军”进行锁定。如果解放军进入12海里范围内,也就是进入其所谓“领海”,台军就要开火了。

总结一下,顾立雄这番发言意味着台军的“防卫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行使“自卫权”的条件从过去的解放军主动开火,变成了解放军主动开火或进入台当局“领海”。一旦解放军的军舰或飞机进入这个12海里的范围,台军就要先开火了,至少顾立雄是这么宣称的。

顾立雄这种解释也是别有用心,意在通过取消“第一击”的说法来混淆是非。过去他们认为主动开火就是“挑事”,因此不能发动“第一击”,这一点对台军自己也有效。只有解放军发起攻击,他们才能“自卫”。

可如今这个“自卫”的范围增加了,台军也不再将开“第一枪”视为禁忌。他们认为一旦解放军进入台湾“领海”,就等于是“主动攻击”了,而台军仅仅是行使“自卫权”。这就是试图将台海问题国际化,在国际上伪装出一副受害者形象,以此博取同情。也意味着赖清德当局将“台独”摆在了明面上,铁了心要阻止统一。

但问题在于,就算解放军真的突破了12海里这条界限,台湾当局就敢真的开火吗?

如果台军不敢开火,那就是打了他们自己指挥层的脸,顾立雄的“应变区”、“自卫权”就都成了笑话,也会彻底让赖清德政权颜面扫地。

如果台军真的开火了呢?那对于解放军而言,就是台军主动开火,发动了“第一击”,到时候主动权还是在我们手上。

简而言之,这12海里的“领海”和所谓的“自卫权”就是台湾当局最后的遮羞布,一旦这层遮羞布被揭开,一个新的时代就将到来。至于什么时候才能揭开这层遮羞布,取决于何时才是最佳时机。总之,主动权在我们这边。

其实,台湾当局所谓“领海”的说法,本就是个笑话。两岸同属一家,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又哪来的领海?

正如解放军在面对台军“喊话”时所宣示的那样:这里是中国管辖海域,我们有权在台海航行。因此台湾的安全由解放军保护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台湾当局执迷不悟,非要对抗历史潮流,那迎接他们的,将会是全中国人民的正义惩戒。

0 阅读:0

文史书生一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