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这座荒废的体育场大有来头,曾是全国之最,刘长春在此成名

万小琦漫游记 2024-01-03 22:11:53

辽宁沈阳有一座荒废的体育场,落成于90多年前,曾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体育场,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此成名,您知道它在哪里吗?

本期小琦漫游记将带您走进小琦的家乡辽宁沈阳,去了解这座荒废的体育场背后的故事。

这座荒废的体育场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1号,北陵公园的东南,翔云佳苑小区旁,要说这座体育场可是大有来头。

这座体育场名叫汉卿体育场,相信了解近代历史的朋友看到“汉卿”两个字,自然会联想到这座体育场一定与张学良有关。没错,这座体育场正是由张学良斥资兴建的。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其子张学良继承父位,开始主政东北。同年8月,张学良开始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当时的东北大学刚刚建校不久,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为文法科,利用当年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的校舍授课;北校区为理工科,于1924年秋天落成,位于现在北陵公园的东南。张学良出任校长以后,除了实行男女同校,增设学院等举措以外,专门强调要大力发展体育教育。

在就任讲话上,张学良指出“我今天所欲与诸位说的,首先是提倡体育,说起来中国的教育界,大多数不肯注意体育,所以学生多失于软弱,我很希望本校关于体育方面要特别注意,然后用健全的身体好求精妙的学问,所以,体育是不可轻视的”。

基于这样的想法,加之考虑到1929年5月第14届华北运动会将在沈阳举行,而当时奉天城(今沈阳)所有的体育场均规模不大,不足以举办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张学良决定斥资24万银元在当时的东北大学北校区建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场,于是将此事交由其秘书长吴家象负责督办。

经过周密的选址、著名建筑设计师关颂声的精心设计(另一说法为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和工匠们紧锣密鼓的施工,1929年10月,一座堪称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体育场全面竣工。

整座体育场功能完备,不仅有400米的田径跑道,还有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和两个网球场,整座体育场建筑总面积达3189平方米,可容纳3万人同时观看比赛。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场的主席台为罗马式建筑风格,而俯视整座体育场酷似马蹄形(东、西、北三侧为看台),因此又被称为罗马式马蹄型体育场,可以说这座体育场在当时算得上是全国最先进的体育场了,也是那时候沈阳的标志建筑。

1929年5月29日,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在这里如期举行(当时体育场尚未完全竣工),正是在这次运动会上,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崭露头角。

当时刘长春在比赛当中,分别以10.8秒、22.4秒和52.4秒的优异成绩打破了100米200米和400米3项短跑全国纪录,比赛当天张学良也在场观看,并为刘长春颁发了奖品。

在同年10月20日举办的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上,刘长春依旧是在这个体育场以10.7秒的成绩击败了被誉为是“短跑怪杰”的日本选手吉冈隆德,获得该项目的亚军,同时刷新了中国百米记录。不仅如此,刘长春又以20.6秒的成绩获得了200米比赛的亚军,这更加坚定了张学良培养刘长春的信心,为后来他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0年10月,当时的东北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运动会也是在这个体育场召开,张学良任大会会长,这也是当时东北体育史上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大学成为了第一所流亡大学,北校区和体育场也因此被迫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纪念张学良为东北体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将这座体育场更名为汉卿体育场(原名为奉天体育场,张学良字汉卿,故由此而得名)。

上世纪50年代,这座体育场被作为沈阳体育学院的训练场,继续为国家体育事业贡献着力量,先后有28位世界冠军曾在这里训练,其中便包括中国女子速滑健将叶乔波。

2007年沈阳体育学院搬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座体育场开始荒废。

2001年6月,汉卿体育场暨东北大学旧址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便是这座有着90多年历史的汉卿体育场的故事,它见证着我国东北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沈阳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期待这座体育场能够早日重新焕发生机,以全新的面貌助力体育事业的发展!

小琦床车自驾游也将不断为您挖掘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文旅资源,敬请期待!

0 阅读:118

万小琦漫游记

简介:一个酷爱自驾旅行的85后,自驾周游中国,分享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