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黄桃初长成!快来看看它们从青涩到金黄的蜕变之路→

上海奉贤 2024-06-03 11:21:11

眼下正是夏播农忙时,在青村镇解放村的千亩桃林中,一颗颗毛茸茸的翠绿果子挂满了黄桃树枝头,合作社内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给新生的黄桃进行套袋。

取出套袋、撑开袋口、套住果实、套牢封口,四个连贯的动作一气呵成,在解放村村民丁阿姨的娴熟操作下,一颗颗黄桃“穿上了新衣”。

“一棵桃树大概最后留下70~80只桃子,套袋同时,再给桃树进行最后一次疏果,这样留下的桃子就能吸收到足够的养分。”丁阿姨边手脚利索地套着袋边说,没一会功夫,就完成了一棵桃树的作业量。

据了解,丁阿姨工作所在的上海岱伯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是青村镇黄桃种植龙头专业合作社之一,自2020年起,在解放村开展现代化黄桃种植探索,总承包桃林面积315亩。合作社负责人陈贤介绍说,“这几年,我们基地和青村镇、市农科院、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开展新品种、新栽培模式和恢复提升土壤肥力等研究,去年第一批新桃树结出的黄桃一经上市就收到了广泛好评,今年基地内230亩桃林都已挂果,预计亩产能达到3000斤。”

然而前几年,青村镇的黄桃种植产业却面临诸多危机,随着地老、树老、人老“三老”问题显现,黄桃品质呈现断崖式下降,拥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光环的奉贤黄桃却屡屡与专业奖项擦肩而过。“桃农当时都不愿意对土地进行流转,在2018年的时候,一亩黄桃利润普遍在1万多元,家里有个三四亩地,老夫妻一年收入就有了着落。如果把土地流转出来,只有2000元/亩的流转费,桃农普遍难以接受。”青村镇解放村党总支书记马孝锋说。

合作社对流转土地的桃农作出约定,桃农在流转土地后可以继续选择为合作社打工,每月都有一笔固定工资收入。“不用靠天吃饭,不用为销路发愁,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小辈们都劝我把桃树放掉,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顾虑都是多余的。”丁阿姨笑着说。

青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袁欢介绍,“经过前几年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持续投入,青村镇的黄桃种植‘三老’问题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解决。黄桃种植模式从之前的“开心型”到现在的“Y型”转变,更适合机械化操作。品种也从之前的锦绣,到目前已经发展成锦冠、锦花、锦园等多个品种,成熟期也从6月延长到10月,增加了黄桃销售期。下阶段,青村镇将在做好黄桃增收提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黄桃品牌文化打造,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带动更多桃农增收。”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