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前上海市委书记,调任中央工作后,小平同志对此感到惋惜

历年壹沫 2024-06-12 10:24:37

1993年的一个秋日,芮杏文老人正在北京一处湖畔垂钓。他的鱼竿孤零零地伫立在岸边,头顶是那片熟悉的天空,眼前是平静的湖面,一切都如往昔那般祥和宁静。

可就在这一刻,芮老脑中却浮现出多年前的一幕:邓小平同志正怀着无比懊恼的神情,语重心长地说:"要是当初没把芮杏文调走,浦东新区恐怕早就发展起来了,上海也必将提前5年实现腾飞。"

是啊,那个窗口期就那样溜走了。芮老在心底轻轻叹了口气,他何尝不是当年的开拓者,可惜陷入了"滑铁卢"。

其实,芮杏文并非一路走来都是坦途。上世纪40年代,他就已加入革命,长期在华东根据地工作。

可在66年的动乱中,他一度被错误批斗为"右派",遭到撤职和下放农场"再教育"。直到69年,在周总理的极力斡旋下,他才重新被部门启用,开始了人生新的起步。

从此,芮杏文历经数个重要岗位,个人能力不断提高。85年,他通过竞聘成为上海市委书记,开始了执掌申城的新征程。

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大地,深圳、广州等城市已领先奋起,而上海却依旧步履维艰。芮杏文上任后,深知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他首先大刀阔斧地推行"土地出让金"政策,让上海的财政状况由紧绷转为充裕,为大规模建设扫清了障碍。

很快,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一系列工程拉开序幕,芮老将目光投向了那片当年被视为"化外之地"的浦东。他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将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因而亲自督办起了对浦东的开发计划。

然而,浦东开发需要巨额资金,芮杏文决定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以此来融资。这一做法在当时无疑是个"燎原之火"。

舆论哗然,有人直指他"要在上海搞资本复辟,联合资本家压榨老百姓"。

面对舆论的狂轰滥炸,芮老百口莫辩。他曾两度写报告给党中央解释,但风波实在太大,党中央为了平事态,最终决定将他调离上海,安排到中央工作。

就这样,芮杏文的浦东开发梦才刚酝酿就被生生夭折。

后来,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看到浦东的开发依旧进展缓慢,不由得对芮老当年被免职事件耿耿于怀。

他直言不讳地说,要是当初没把芮调走,浦东恐怕早就发展起来了,上海也必将提前5年实现腾飞。这话一出,在场者无不感叹邓老有先见之明。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已经过去。芮杏文被迫离任,浦东开发的大幕就这样拖延了下来,直到90年代朱镕基才将其重新提上日程。

离开工作岗位后,芮老的生活进入了新的阶段。他爱上了垂钓,常常一个人来到北京各大水库湖畔,安安静静地钓上一整天的鱼。这似乎成了他最后的消遣和乐趣。

进入新世纪,芮老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长期在医院里住院治疗。2005年的一个清晨,他再也没能醒过来,就这样与世长辞,离开了人世间。

让我们向这位改革先驱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芮杏文不曾看到浦东的今天,但他毕竟是最先提出开发浦东的人,为浦东新区的兴起播下了种子。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重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无限魅力。

正是有了像芮杏文这样一批敢为人先的开拓者,上海才能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4 阅读:4646

历年壹沫

简介:历史上最突出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