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一战史(4):史上最大规模战舰对决,大舰巨炮的巅峰之战

佳霖谈历史 2024-02-23 10:12:54

1916年5月31日,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爆发了一场史诗级大战。

为了毕其功于一役,两支舰队倾尽全力。战列舰对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对战列巡洋舰。

但整场战役却充满了坐失良机,以致双方都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而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最终结局,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19世纪末,德国的综合实力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

德皇威廉二世雄心勃勃,企图称霸全球。

可德国的地缘态势很不给力。

由于丹麦的存在,德国海岸线被分成东西两部分。

其中,东部海岸濒临波罗的海,被多个国家环抱。

西部海岸虽能直通大洋,可杵在面前的却是海军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

这种糟糕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只要英国封锁北海外围,就能困死德国的海上运输。

德国人的软肋,英国非常清楚。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英国就以“第一舰队”与“本土舰队”的“第二舰队”之一部为基干,组成了专门对付德国海军,拥有各种大小水面战舰151艘,总排水量超过125万吨的“大舰队”。

英国“大舰队”

另一边,为了打破英国的封锁,在威廉二世的主持下,德国发奋追赶。

至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海军的主力“公海舰队”,拥有各种大小水面战舰103艘,总排水量超过70万吨。发成为仅次于英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军。

可尽管如此,比之对手,德国海军仍然有不小差距。

德国“公海舰队”

1914年8月,德国突袭比利时,英法联军与德军在欧洲西线战场杀的天昏地暗。

同一个月,英国海军偷袭赫尔戈兰湾,击沉德国3艘轻型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

几个月后,英国海军又在多格尔沙洲海战中,击沉德国1艘装甲巡洋舰、重创其2艘轻型巡洋舰。

连战连败,为保存实力,威廉二世下令:没有他本人同意,公海舰队不许出航。

而通过这两次海战,英国大舰队就像一条看门狗,死死锁住了德国公海舰队通向大西洋的道路。

庞大的海军被堵成了“存在舰队”,这对德国而言,显然是致命的。

因为如果不能冲破封锁,德国就无法从海上获得战略资源,也就难以支撑消耗巨大且长期化的战争。

举个例子说,战争需要钢铁,德国缺铁矿石。

美国人手上有铁矿石,并且美国也宣布中立,只要付现金和自己运输,任何国家都可以从美国买到想要的物资。

这套“付现自运”的政策,看起来很公平,但英军封锁北海后,别说铁矿石了,就连一粒粮食也运不进德国。

而英国却可以一船船地从殖民地和美国运来军火、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

自古以来,战争打得就是资源。

尤其是一战,参战各国的资源消耗极大。

可以说,谁的战争资源更多,谁就握有主动权。

因此,威廉二世的避战保船政策,注定不能维持。

1916年2月,西欧战场爆发了空前惨烈的凡尔登战役。

随着资源吃紧,威廉二世坐不住了,不得不将战略重心转到海上。

不久后,德国大洋舰队司令莱茵哈特·舍尔上将根据统帅部指示,制定了一个富有进攻性的大胆计划:

即首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沿海地区,打了就跑,引诱英国海军一个分舰队追击。

然后,公海舰队一拥而上,以极低代价吃掉这个分舰队,拉近英、德舰队的差距。

客观来说,舍尔的计划是有可行性的。

这个战术如果成功,多玩几次,就能拉平差距,使得德军获得制海权。

但舍尔不知道,早在1914年9月,俄国潜水员就在一艘搁浅的德国军舰上,发现了德军电报密码索引。

随后,俄国人将一份密码本送给英国。

英国海军掌握了密码,等于就掌握了德国海军的动向。

此前的多格尔沙洲海战,就是因为英军破译密电,成功挫败了德军的袭击。

马格德堡号,俄国海军就是在这艘军舰上找到德军密码本

1916年5月30日,舍尔决定正式实施计划。

可当天下午,一份被破译的电报就摆在了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上将的办公桌上。

情报显示,德国公海舰队将于第二天出航。

有意思的是,杰利科制定的作战计划,与舍尔如出一辙。

大致是这样的:由戴维·贝蒂中将率领英国前卫舰队的40多艘战舰先行出发,负责在挪威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拦截德国公海舰队,只许败不许胜。

同时,杰利科亲自率主力舰队在距离贝蒂舰队西北方向60海里处的海域设伏。

待德军进入包围圈后,围而歼之!

约翰·杰利科

5月30日晚上21时30分,英国大舰队151艘战舰分为两队,驶向目标海域。

5月31号凌晨2点,德国希佩尔中将率领由5艘战列巡洋舰和30余艘其他快速舰艇组成的侦察舰队先行出发。

半个小时后,舍尔率领主力舰队60多艘舰艇驶出威廉港。

为了引诱英军分舰队出击,舍尔命令主力舰队实施无线电静默和灯火管制,同时要求希佩尔大张旗鼓,故意让英国的监听系统发现其行踪。

莱茵哈特·舍尔

早上6点半,德国潜艇发现了贝蒂舰队,但并未发现杰利科率领的主力舰队。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依靠挪威海岸的通讯站,严密监视着希佩尔舰队,但也没能发现舍尔率领的主力舰队。

由于都以为对方上套,两支诱敌舰队兴冲冲地奔向战场。

但不知为何,贝蒂舰队跑偏了20海里。

这一跑偏,他和希佩尔的舰队就遇不上了。

眼看俩人就要擦肩而过,这个时候,一艘丹麦货轮奇迹般的出现在两支舰队中间。

双方指挥官看见货轮,摸不清虚实,为了保险起见,便很有默契地各派出了一艘轻巡洋舰侦查。

十几分钟后,随着两艘军舰越靠越近,英军首先发现情况不对,拉响警报,并向德舰开火。德国人随即还击。

日德兰海战正式拉开序幕。

希佩尔听到炮声后,立刻意识到自己与英军遭遇。

随即,希佩尔命令舰队全体转向东南,边打边撤,引诱英军进入己方的伏击圈。

德军刚交上火就撤退,贝蒂一头雾水。

他的任务是诱敌,敌人先跑了,还怎么完成任务?

于是,贝蒂也不管前面会不会有埋伏,命令各舰转向东南,穷追猛打。

本来,贝蒂舰队有两倍的兵力优势。

英军主力是4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而德军只有5艘战列巡洋舰。

但追着追着,舰队中的4艘战列舰因为航速慢,掉队了。与贝蒂指挥的6艘战巡拉开了10海里的距离。

下午15时49分,凭借速度优势,贝蒂追上了希佩尔。两支舰队形成同向异舷,距离约15000码,处在了炮弹射程范围内。

随即,贝蒂下令开火。

几乎同时,希佩尔也下令开火。

双方交火后,希佩尔舰队很快占据上风。

德军“吕佐夫”号开炮命中英军“狮”号。

“毛奇”号击中“虎”号两次。

英军“皇家公主”号命中“吕佐夫”号。

而“虎”号的反击,全部偏出2000米开外,落在侧翼担任警戒的德军“雷根斯堡”号轻型巡洋舰附近。

该舰官兵感到莫名其妙——英国佬是瞎了吗?放着两万吨的战巡不打,为何总是照顾区区一艘轻巡?

英国狮级战列巡洋舰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军确实是“瞎”了。

其实论炮术训练,英军要强于德军。

英军火力也略占上风。其舰炮口径为305毫米(12英寸)和343毫米(13.5英寸)。

德军则仅为283毫米(11英寸)和305毫米(12英寸)。舰炮口径明显小一圈。

但这一次,天时站在了德国人这边。

贝蒂舰队处在向阳的方位。

下午的阳光,直射英军,晃花了英国炮手的眼睛。

而德军炮手背对阳光,可以肆无忌惮地挥洒弹雨。

除此之外,北大西洋的海风也来帮了德国人一把。

贝蒂舰队处在下风向,炮手的视线被刮过来的煤烟和硝烟遮挡,希佩尔舰队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借助天时,德军“冯·德·坦恩”号用11英寸火炮连续三次击中英军“不倦”号的右舷。

“不倦”号受伤严重,发生大爆炸。舰上1026名官兵,仅有几人幸存。

下午16时25分,英军“玛丽女王”号被德军“德弗林格尔”号和“塞德利茨”号发射的炮弹同时命中弹药库。

仅仅一分钟,“玛丽女王”号便迅速化为一道火球,舰上1275名官兵只有9人获救。

“玛丽女王”号爆炸沉没

6打5,却被对手击沉了两艘战巡,贝蒂望着海面上飘动的尸体和舰体残骸,仍然咬着牙坚持着,他深信只要自己拖住希佩尔,等落在后面的4艘战列舰追上来,分分钟就能撕碎德军的6艘战巡。

不多时,掉队的4艘战列舰赶到,海战形势立刻扭转。

英军战列舰的15英寸巨炮威力惊人,打得又狠又准。

德军“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接连中弹,后者主炮塔报废,失去战斗力。

希佩尔见势不妙,命令各舰向主力方向撤退。

贝蒂得势不饶人,下令紧追不舍。

如果贝蒂舰队就这么一头撞上舍尔的主力舰队,估计就是一场屠杀了。

就在这时,英军一艘轻巡洋舰发现了舍尔舰队。

下午16时38分,贝蒂收到电报:发现敌22艘战列舰!

英军率先发现德军主力,战场就单面透明了。

16时40分,贝蒂下令撤退,

但由于通讯系统故障,4艘战列舰没有收到指令,遭到德军主力舰队群殴。

英军“巴勒姆”号上层建筑中弹;“马来亚”号一侧副炮被毁;“厌战”号舵机失灵,被打成重伤,被迫返航。

不过,这几艘新型战列舰的防护能力超强,虽然遭到重创,却没有一艘被击沉。

遭到重创的“厌战”号战列舰

随着德军主力参战,战场形势再次逆转。

舍尔一看贝蒂要跑,下令舰队全线追击。

希佩尔更是复仇心切,指挥所属战舰冲在最前面。

傍晚18点左右,贝蒂与杰利科率领的英军主力舰队会合。

在杰利科的指挥下,英军24艘战列舰和7艘战列巡洋舰,排成一条14公里长的纵队,如猛虎一般扑向德军舰队。

至此,日德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的主力舰队悉数登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列舰对决即将开始。

18时15分,杰利科舰队发现德军舍尔舰队。

由于情报不灵,舍尔此时还不知道英军主力舰队的存在。

直至前方现了一排飘扬着圣乔治十字旗的英国战列舰后,舍尔才发现自己上套了。

大舰巨炮时代的海战,最重要的事就是占领T字头。

也就是说,两支舰队遭遇,谁先排成一字横队,争取让敌方排成纵队,谁就能火力全开,用前主炮、后主炮、弦炮,向敌舰队开火。

而敌人只能用前主炮还击。

英军有情报优势,提前7分钟抢占了T头。

待德军进入射程后,英军24艘战列舰的主炮一起开火,炮弹像冰雹一样,劈头盖脑砸向德国舰队。

一时间,德军各舰纷纷中弹,希佩尔的旗舰“吕佐夫”号被炸开了侧舷甲板。

“冯·德·坦恩”号的舰桥被打飞,甲板上横七竖八躺满了死伤的水兵。

舍尔的旗舰“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也吃了几颗重磅炮弹。

但舍尔也非等闲之辈。

在局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指挥舰队原地转向,后队变前队,调头往回跑。

回撤期间,贝蒂舰队绕到侧后方,打算切断德军退路。

舍尔反应很快,当即指挥舰队转向西南。

这几个连续转向,难度不小,一般没半个钟头完不成。可德国海军动若游龙,只用几分钟就完成了。

连续转向的同时,德军“德弗林格尔”号还杀了个回马枪,一炮击中英军“无敌”号的弹药库,引发爆炸。

“无敌”号舰长胡德少将和舰上1011名官兵牺牲,仅6人生还。

值得一提的是,战后,英国海军为了纪念牺牲的胡德,将一艘新建的战列巡洋舰命名为“胡德”号。

但在1941年5月的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又被德国俾斯麦号击中弹药仓,导致舰体断裂,包括编队司令霍兰中将在内的1418人遇难,仅3人幸存。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不过,德军虽然摆脱了英军的火力网,但他们往西南方向跑,离本土越来越远了。

杰利科一看这场面,下令暂停追击。

他认为德军舰队总是要回家的,便打算在德国人返航的线路上守株待兔。

舍尔回头一瞧,发现杰利科不追了。顿时明白,那老小子肯定打算伏击自己。

思来想去,舍尔再次下令转向,决定从英国舰队的尾部杀出一条血路,返回德国。

傍晚19点左右,两支舰队再次遭遇。

但德军的航向出现了偏差,没有冲向英军的尾部,而是一头扎进了舰队的中央。

也就是说,英国人糊里糊涂的又占了T头。

这可把杰利科高兴坏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

随即,英军各舰火力全开,不断有德舰中弹。

见此情形,舍尔知道躲是躲不掉了。便一面命令鱼雷艇释放鱼雷,一面命令希佩尔舰队发动自杀式进攻,争取撕开一道口子。

希佩尔也不含糊,忠实地执行了命令。

弗兰茨·冯·希佩尔

在夜幕和希佩尔舰队的掩护下,德军主力舰队暂时摆脱了危机。

可希佩尔舰队就没那么幸运了,“塞德利茨”号挨了5发炮弹,进水超过5000吨。

“德弗林格尔”号挨了7发炮弹,伤亡超过500人。

最惨的是旗舰“吕佐夫”号,被打成了筛子,希佩尔被迫转移到毛齐号继续指挥。

要是这个时候英军再打几轮齐射,希佩尔舰队必然全军覆灭。

但杰利科慑于德军的鱼雷,命令英军向东退避,希佩尔这才得以死里逃生。

晚上20点左右,杰利科将英军舰队编为多列纵队,转向西南航行。

他的计划不变,仍然决心在德军的归路上守株待兔。

舍尔同样明白,杰利科肯定在某个地方猫着,就等自己冒头。

但时间不等人,如果耗到天亮,就凶多吉少了。

经过一番分析和推算,舍尔命令德军转向东南航行,并将鱼雷艇都派出去放鱼雷,掩护主力突围。

一战期间,还没有雷达。在黑暗中,战列舰的大炮无用武之地,而驱逐舰和鱼雷艇的鱼雷却十分可怕,可以轻易击沉一艘战列舰。这也是之前杰利科忌惮德军鱼雷的原因。

随着舍尔的一声令下,德国鱼雷艇如狼群一般,从不同方向出击。

杰利科被整蒙了,摸不清德军动向。

直到半夜23时10分,他才收到英国海军部情报局的电文,得知德军主力舰队正在东南偏东四分之一度方向撤退。

然而此时再部署,已经来不及了。杰利科只得通知拖在后面的英军各驱逐舰中队以分队为单位,对德军主力进行拦截。

在此之前,双方已经发生多次小规模交火,互有损失。

半夜23时30分,德国舰队后卫与英军第四驱逐舰队第12分队发生最后一次遭遇战。

双方借助照明弹和探照灯,互相射击。

混战当中,英军4艘驱逐舰被击沉,德军损失了一艘老式铁甲舰“波美拉尼亚”号。

本就受损严重的“塞德利茨”号和“德弗林格尔”号,在战斗中又挨了多枚炮弹。

不过幸运的是,这俩倒霉蛋的动力系统没有瘫痪,颤颤巍巍地跟上了大部队。

受损严重的“塞德利茨”号

经过一战刺刀见红的混战,德军主力舰队终于在6月1日凌晨3点半,从英军封锁线杀开一条血路,返回了威廉港。

由于一战爆发后,德国海军在赫尔戈兰湾布下无数水雷。

水雷阵就像迷宫一样,只有舍尔等少数高层才知道通过雷区的水道。

故而,尾随而来的英军也只能“望雷兴叹”,骂骂咧咧地回家了。

早晨5点半,随着英军舰队返回基地,日德兰海战正式结束。

战后,英国和德国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

从战果来说,英军损失更大,德军貌似占了上风。

但从过程来看,英军全程占据主动,德军在大部分时间里,只能狼狈逃跑。

更丢人的是,自此之后,德国海军主力窝在港口中,不再与英国海军正面交锋。

所以在战略层面上,英国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赢家。

德国人倾尽全力,也没能打破英国海军对自己的封锁。

当时美国报纸对这场海战有个形象比喻:囚犯冲出牢房,暴打了一顿狱卒,但他还是被关在牢房里。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公海舰队的70多艘军舰在协约国军舰的押送下,被拘留于英国的斯卡帕湾。

被解除武装的德国水兵

为了瓜分这些舰艇,协约国吵翻了天。

法国和意大利认为自己应该分得四分之一的军舰。英国为了保持海军优势,希望将这些军舰全部解体报废。

1919年6月,经过半年争吵,《凡尔赛和约》正式出炉。

根据和约内容,德国公海舰队将被协约国作为战利品瓜分。

德军各舰官兵不甘受辱,趁着看守不注意,打开通海阀,将全部舰艇自沉在了斯卡帕弗洛港内。其中包括10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

一名德军士兵看着沉没的军舰

曾经世界第二、倾尽德国三代人心血的公海舰队,就这么付之东流。

21 阅读:5445
评论列表
  • 2024-03-15 17:27

    德国人还是有血性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2024-04-11 16:16

    德国在造舰工艺和水兵的训练水平均强于英国,但英国利用遍布全球的殖民资源和天然优良的海岸线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还是对德国构成了绝对的战略优势!

  • 2024-02-24 12:25

    从现代人的观点来讲,德国海军落后的太多了,拿骚级六角形的炮塔布局反倒影响了适航性。在英国人后边305到380的追赶大炮口径反倒消耗了太多资源。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建造纵列4炮塔280口径的战列舰,放弃燃油锅炉。

  • 2024-02-28 11:33

    德国海军缺乏英国海军逢敌必战的勇气,从一战到二战,不是避战就是逃跑,就自沉很果断。

    汉末长歌 回复:
    萤火虫,一艘驱逐舰,单挑德国舰队;阿卡斯塔,一艘驱逐舰,单挑德国两艘战列舰。英国海军理念:逢敌必战,打不过你,也要拖住你,等着我一堆大哥来给我复仇。
  • 2024-03-09 07:04

    与其被封锁在港口无所事事不如冲出去拼一把,从日德兰海战的结局来看德舰比英舰扛揍的多,就算公海舰队全部拼光了足以拼掉英国80%的主力甚至更多,德国失去了海军还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足以自保,失去海军的英国将什么也不是,英国人绝对无法承受失去海军的后果!可惜威廉二世舍不得他的舰队出现重大损失,实际上杰利科得到的命令是尽量保存实力,英国人比德国人更加害怕损失[得瑟][得瑟]

  • 2024-03-16 20:57

    德国放弃海军,全力发展陆军!

  • 2024-03-16 15:19

    最后一张照片应该是二战德军士兵看着在土伦港自沉的法国舰队吧?

  • 2024-03-30 00:48

    战争末期,德国准备海军孤注一掷,向英国自杀进攻,结果兵变了

  • 2024-04-02 22:13

    出来个猛人把这段拍成电影,大舰巨炮对轰多壮观

  • 2024-03-02 08:22

    这就是基尔港水兵起义的结果,有胆量反抗命令不去送死,没胆量反抗帝国主义的羞辱,玩沉船自强的把戏,葬送了日耳曼民族称霸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好局面

  • 2024-03-04 02:38

    [阅]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