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什么要用布将脸遮住?这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科普博物馆 2024-03-30 15:03:33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必然会经历出生、成长、生病和死亡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的最基本规律。

俗话说“人死为重,死者为大”。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死后之事,当一个人死后,不论他生前犯下了多少过错,人们都会让逝者早日入土为安,以此表达对死亡的敬畏和对逝者的尊重。所以在中国很多地区,丧葬的仪式和步骤,甚至超过降生、成婚这些红喜事。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丧葬的程序虽然在不断简化,但它的核心内容仍然保留了下来。比如在停尸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用一块布盖住死者的脸部。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在死者脸上挂一块布是为了隔绝死者的阴魂,以便他早日投胎,还有人担心死人的“阴气”会从七孔泄露,对生人造成影响。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用布遮脸的习俗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一是降低恐惧情绪。我们都知道,人死之后的外貌特征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皮肤变白,面部浮肿,看起来已经不像人类了。

而这种似人非人的既视感会使人产生“恐怖谷效应”,如果盯着看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压迫感、恐惧感或者抗拒心理,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此外,有的死者并非是正常死亡,那些面部已经严重损毁的死者所产生的“恐怖谷效应”更加明显,而用白布遮住他们的脸,就能减少生者的恐惧情绪。

这其实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要知道,当一个人死后,他的亲朋好友们还会在葬礼上见逝者最后一面,如果让他们直接看死者受损的脸部,很可能会产生不好的情绪。

二是杜绝假死误葬。假死,又称之为微弱死亡。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假死是因为人的新陈代谢、大脑功能活动、神经反射等受到暂时性的高度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假死的人没有呼吸,脉搏全无,心跳停止,身体僵硬,和死亡的特征极其相似。

在古代,因为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因极度饥饿或者失血过多出现休克,但其实人还活着。在死者脸上盖一张轻轻的白布,就能判断他是否还有呼吸。如果发现白布有轻轻的起伏,那说明人已经恢复呼吸,这样也就避免了把活人“误葬”。

三是防止疾病传播。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死后,要经过七个七天才可以投胎转世,而第一个七天就是“头七”离别关。一般情况下,停于灵堂的遗体会在头七之后才入土,有些地方则是停满三天就会下葬。

如果是在热天停灵三天或者七天,尸体的内部早已腐败,进而导致体内滋生出大量致病细菌,或产生腐烂的臭味,甚至还可能散播传染病。人们用布盖住死者的面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细菌和异味。

四是避免生者伤心。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当看到身边亲近的人离世后,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悲伤情绪。在这种时候,如果亲友再次见到了死者的遗容,就会联想到他生前的一些事,从而加重悲伤的情绪,甚至还会对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而为了避免亲友出现强烈的情感波动,往往都会用一块布遮掩死者的面部。这样的做法,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缅怀方式。

关于给逝者脸上遮布的习俗,其实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后,伍子胥曾劝夫差杀掉越王勾践,以除后患,但吴王却听信了受越国贿赂的伯否的提议,接受越国的投降。

在这之后,伍子胥又多次劝谏夫差灭掉越国,可夫差却想北上争霸中原,同时还对伍子胥产生了反感和质疑,最后,吴王夫差将伍子胥赐死。

伍子胥临终前,曾吩咐下人把他的头颅挂在城墙上,以方便看到越国大军攻来,但夫差却让人把他的尸首丢入了长江。结果,在伍子胥死后的第九年,勾践真的把吴国给灭了。

此时,幡然醒悟的夫差觉得已无颜面对伍员,于是便告诉众人,在他死后一定要用布遮掩他的脸。

总的来说,人死之后,用一块布盖住面部并不是迷信,这样做是有科学道理的!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