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颂(一五〇)八路军(38)毛主席演讲《论持久战》之六作者李渊慧

历史新体诗 2024-03-31 01:05:42
战役或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中心点在于一个进攻 也就是所谓运动战 这是实行持久战的最好的方针 实行起来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三要项,主动性是军队的命脉 说的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 失去了这种自由 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一样。 战争和战役多数是以绝对的优劣而分胜负的 毛主席指出日本将以绝对劣势而失败 中国将以绝对优势而获胜仗,但是在当前则双方的优劣都不是绝对的而处于相对的情况。 军事上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发动敌后游击战争 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倒敌人的优势和主动地位的胜仗,就能逐渐地造成战略的优势和主动地位 原战略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这就是主动和被动之间、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无常, 一战而胜再及其余 各个击破 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来 可以使日阀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 化为亡国之君败军之将。 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 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重要的妙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运动之敌举行不意的攻击而打胜仗。 发动所有一切反对敌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装起来反抗,对敌袭击、封锁消息、掩护我军使敌人变成瞎子、聋子和疯子 常能有效的陷敌于判断和行动错误而丧失主动的苦恼境况。 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 就是灵活地使用武装力量, 在以弱敌强的情况尤需极大的主观能力 克服战争特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 而从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 方能实现指挥上的灵活之妙方。 灵活地使用变换战术有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 要取胜 需得时、得地、得于部队之明确情况,不但使用战术还须变换战术 依据敌我部队 地形情况及时地恰当地给以变换是灵活性的指挥之重要担当。 所谓“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妙"即灵活性 出于聪明的指挥员的奇思妙想,说的是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的和有效的处置方法以变得极为恰当。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打胜仗,战术、战役和战略计划各依其范围和情况而确定而改变 是战争指挥的重要关节 也即是实际的运用灵活之妙方。 由于华北战争和八路军分散作战的行动在一定阶段的固定性情况, 因而八路军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种战略的作战方针 在一定阶段内有其相对的固定性 这就是对于抗日战争计划或方针的根本性主张。 毛主席在说过了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后 又论及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之后总起来讲:抗日战争应该是有计划的 战争计划要带灵活性使之能适应战争的情况 要处处照顾化劣势为优势 化被动为主动 以便改变敌我之间的形势 而这一切都表现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同时也就表现于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上。
0 阅读:0

历史新体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