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幼崽教我做事?敢放手的人先享受世界

犀牛娱乐官方 2024-06-13 22:39:20

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我想妈妈,我爬山的时候想妈妈,抓鱼的时候想妈妈,看鸟的时候想妈妈,我每天晚上都想妈妈,做梦也想妈妈,我想你永远都不会变老,我想对妈妈说我爱你……”

当皮影戏幕布上“长大后的考拉”对着妈妈暖心表白,那真诚独立的表达,惹得毕业典礼上所有人都为之泪目。尽管独白里她用了6个“想妈妈”的排比句流露思念,但离开妈妈的考拉在节目里表现得相当坚强,她抓了鱼、看了鸟、走了秀、爬山还拿了第一名,这趟旅途她收获更多的分明是勇气与成长。

这场名叫“长大”的旅途,是腾讯视频《一路长大》里的一场暖心尝试。很显然,《一路长大》的创制思路打破了传统的娃综模式,“妈妈放手,孩子独立”的核心表达,让更自主灵动的15后人类幼崽有了他们自己的治愈番。

新世代人类幼崽“进化”成了什么模样?新世代爸妈展现出何种实操性满满的新育儿理念?成年人又能反向从萌娃身上学到什么?这些颇具社会意义的探讨,既是《一路长大》之于娃综赛道的新鲜输出,又是所有观众必学的“养娃大师课”。

每个幼崽都是独立宇宙

娃综找到“主体性”

可爱即正义。

概括来说,这是长久以来娃综赛道总能俘获一众“互联网爹妈”的核心内容卖点。毕竟可可爱爱、软软糯糯的萌娃谁不爱,当真是随手一拍皆有综艺效果。

但仅仅只看到“萌”,可太小瞧了这届人类幼崽。作为传统东亚家庭成长的一代,我们90后00后最遗憾的,不就是成长中父母看不到我们的主体性吗?但在《一路长大》里最令犀牛君欣慰的,就是这档娃综对于孩子“主体性”的尊重与挖掘。

每个娃都是一个独立宇宙,这似乎是《一路长大》践行的某种信条。为了帮萌娃们从被围观客体视角里挣脱、尽显其差异化人格魅力、挖掘其潜在内生力量,节目围绕“妈妈放手,孩子独立”的核心表达,让六个3-6岁小朋友暂时离开父母、一同结伴旅行,由自然幼儿园“领队”张颜齐哥哥和“幼师”小羊姐姐引领他们初尝各种新奇事物,踏上一场关于找寻勇气和独立成长的旅行。

基于此,观众们从不同萌娃身上都能感受到意想不到的内生力量感。混血公主考拉表面是个软萌妹子,谁知她竟是领先所有人首个登顶火山的宝宝。看到考拉一边嘴里念叨着“妈妈,我可以的”、一边义无反顾地拾阶而上,你会明白父母日常给予孩子信念感的鼓励教育在某些时刻会迸发多强大的力量!

东北娃大硕的“大方性格”是刻进DNA里的,黑土地味儿极浓的《东北的冬》一开口,那是立马就成全场焦点的存在,连观察室的朱丹都被唱燃整个篝火晚会的大硕圈粉了。性格从不怯场的他表白妈妈也是直白挂的,毕业典礼上“希望妈妈惯着我吃”的表达既令人捧腹又莫名有霸总般的可爱。

“梦中情娃”汤圆似乎天生就拥有名叫“暖男”的小宇宙。为了拿到奖牌让妈妈开心,他坚决爬了两次椰子树,展露出柔软外表下一颗坚毅勇敢的心,毕业典礼上一句“每天都很想妈妈但我也能照顾自己”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山东柴火妞Lucky与大自然连接最紧密,3岁就会帮妈妈烧柴火、从小泡在农场抓鸭子抱小羊的她全身都散发着野蛮生长的神秘“她力量”。而双胞胎左左和右右则有着灵魂默契的“兄弟宇宙”,吵吵闹闹是日常、但和好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在他们身上,犀牛君看到了血浓于水的手足情谊能给人类的成长带来多大的精神支撑!

如若不是看《一路长大》,犀牛君原以为3-6岁的孩子就只是“孩子”,万万没想到,这些人类幼崽其实是具备了独立思想和有趣灵魂的“智慧生物”。基于此,《一路长大》不仅挖掘到了过往娃综不曾涉足的孩子们身上的“内生力量感”,也给全社会观察新世代孩童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群像范本。

双向奔赴的爱的教育

娃综亲子“共成长”

孩子也可能是父母的“老师”。

过往我们看萌娃综艺的收获,要么是会醉心于那些“萌点”带来的情绪价值,要么就是顺便学点育儿经验。但《一路长大》提醒我们,娃综双向奔赴的亲子关系还可有更深刻的内容点可供挖掘,甚至孩子可能会反向教给爸妈更多东西。

由于“短暂的分离”,《一路长大》反而让观众感受到更多爸妈与孩子之间深刻复杂的情感羁绊,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堂针对孩子和父母双向成长的爱的教育课。

“时刻想着爸妈”是孩子最大的浪漫。有句老话说——“分享是爱的开始”。当汤圆宝宝克服恐惧吃下面包虫,发现口感和味道意外的不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带给妈妈尝尝”,咱就是说做汤圆的妈妈也太幸福了吧!

左右兄弟关于爱的表达则带有“戏剧性”,为了给妈妈送礼物哥俩只能割舍掉了最爱的奥特曼扭蛋,选择了两全其美的奥特曼花束。懂得取舍和退让,这恐怕是《一路长大》节目教会两个小朋友的第一堂爱的分享课。

反之,孩子或许能“教”父母更多。

当汤圆在毕业典礼上说出“希望妈妈不要工作这么忙”“希望多和我玩”等令人有些心疼的话,面对这个趋近完美的儿子,妈妈王琳有些愧疚,隔空回应儿子“妈妈会努力改正的”。

大硕妈妈惊诧于平日大大咧咧的大硕居然借皮影戏吐露了很多心里话,听到大硕霸气的表白“妈妈我真的好爱好爱你”,再也绷不住眼泪的大硕妈妈也在后面的采访中表示——“我要向孩子学习更直白地表达爱”。

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有时孩子对父母的爱又何尝不是深刻动人的呢?可以看到,《一路长大》最后的“皮影戏表白”,既展现出这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正向引导,又彰显出在有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如何有效“回应”父母之爱的弥足珍贵。

犀牛君小学时印象很深的一本书是《爱的教育》(原名《心》),那本意大利日记体小说曾带给我们那代孩子关于如何爱自己、爱他人最早的启蒙。在犀牛君看来,《一路长大》就像是献给如今这代15后孩子们的“综艺版《爱的教育》”,带给如今新生代孩子与父母关于亲子成长深刻的启蒙与思考。

带你找回“内在小孩”

娃综亦可治愈大人

娃综的社会价值可能还不止于此。

在《一路长大》里,犀牛君还对节目里的“成长陪伴团”印象深刻,他们由朱丹、郑恺、成长领队张颜齐和心理专家刘一阳组成,而这些嘉宾对于自然幼儿园诸多故事的解读,似乎也潜藏着治愈成年观众的深度思考。这促使我们思考一个很有行业价值的问题——

成年观众看娃综究竟在看什么?

“面对孩子,就是在看镜子里的自己”,这是节目里全程陪伴孩子左右的张颜齐在临别之际发出的一句感慨。犀牛君认为,这句话也点明了《一路长大》给观众提供诸多“愈己”功效的深度价值。

随着节目走向收官,犀牛君发现陪伴团的议题讨论也在慢慢向“爱己”的情感疗愈方向靠拢。比如朱丹在给孩子的一封信里表示——“人生是你自己的,慢慢走、慢慢看。”这句话不仅仅只讲给孩子们听,同时也是给我们每个成年人的寄语。以节目中五组幸福家庭样本为锚点,成年观众也可在心理层面代入,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将那个需要治愈和爱的自己再养一遍。节目提醒我们所有人,有时候我们需要从繁忙的生活里抽离出来,多多关照我们心里那个“内在小孩”,用童心和初心疗愈自己,继而能够更勇敢地奔赴往后的生活。

综上可看到,《一路长大》再度拓展了娃综赛道迭代升级的内容空间。关于当下新世代孩童成长实录、新世代爸妈实操性满满的新型养娃理念、萌娃故事之于成年人的治愈功效等,这都是今后娃综创作源源不断的内容源泉。

0 阅读:8

犀牛娱乐官方

简介:资深财经记者行业人士共同创建,聚焦娱乐产业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