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碗通仙灵:临在,人生当下即美好

本自具足文创 2024-04-16 09:40:45

七碗茶诗

唐 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不仅是一种日常饮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

“六碗通仙灵,只羡茶人不羡仙“,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中第六碗茶的描述。

六碗茶汤过后,不知不觉感受到万物在我心,通达天地,与万物相连,心意相通。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时此刻,我们心境变得清明而透亮,更能感受当下喝茶带来的美好体验,从而内心生发出“只羡茶人不羡仙”的感慨。

“六碗通仙灵”一句,不仅表达了连续饮用六碗茶后身心达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

而“只羡茶人不羡仙”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进一步升华。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在于追求遥不可及的仙境,而在于珍惜现实中的每一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简单与纯粹。

活在当下的美好,是许多人追求的生活态度。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如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物质欲望等困扰。焦虑、恐惧、抑郁等一系列看不见的精神疾病悄然而至。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而中国早在2007年就已超过3000万人,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我们国家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患抑郁症人数近1亿左右,已成抑郁最多的国家。

可想而知,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急需一种日常生活化的大众化的方式,来引领人们回归自然而然的生活。

而喝茶静心便是最好的方式,从古至今一直如此,七碗茶更是把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发挥到极致。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少则得多则惑”的智慧,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学会断舍离,不管是物品还是社交人际关系。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追求和选择,从而避免陷入困惑和烦恼。学会让周围的一切滋养自己,而不是消耗自己。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它启示我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同时保持空杯心态,关注内在精神世界的修养和修炼,减少对外部成就的执着。

本自具足文创通过喝茶、读诵经典的方式,让更多人回归这种临在,活在当下的生活。

活在当下的美好意味着珍惜眼前的一切。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和时刻,如阳光、大自然、亲情、友情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宝贵的财富。

活在当下,就是要用心去感受这些美好,珍惜每一刻的时光,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临在,就是人生当下美好的存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