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斗争发生质变,美国援手到位,7国统一战线,名单上全是强敌

在东方寻史 2024-06-01 11:00:47

近期,全球地缘政治摩擦愈演愈烈,美国自顾不暇,却再次打起了“经济战”的主意,动作频繁,中美贸易关系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美国方面日前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的一系列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及其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实施新的关税政策。

这一决策不仅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系列关税政策,而且颇有扩大化的趋势。

5月14日,美方声称,加征关税的措施将影响约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

一系列行动预示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同时表明中美贸易战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缓和后,又将来到一个新的时期。

与此同时,七国集团(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与5越27日,在意大利斯特雷萨的召开,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态势推向了新的阶段。

G7成员国间的讨论明显透露出对华贸易政策的协同意向,尤其是美国财长耶伦的呼吁,得到了德法等国财长不同程度的响应,尽管响应的具体态度和策略存在差异,但对华贸易的态度的相同的。

法国财长勒梅尔更是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称中国的电车产品已经破坏了欧洲市场的平衡。这里虽不乏跟风美国之嫌,但也揭示了G7内部在对华贸易政策上逐渐形成的一致声音。

G7成员国包括美、英、法、德、日、意、加,七个发达国家。

七国的意见统一标志着一个由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组成的“统一战线”雏形初现,其名单上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可小觑。

勒梅尔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又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出口模式,强调其可能对全球经济构成的潜在威胁。

这一言论与G7会议期间对中国的批评声音相呼应,显示出G7在贸易问题上立场的硬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立场变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美国宣布提高对华关税、欧盟可能对中国汽车出口采取措施等动态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关系网络。

G7国家的统一战线,可能表示着中国与G7国家,甚至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都可能会受到影响,中美斗争正在发生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的质变。

美国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拉拢盟友等手段,来限制中国的国际贸易;而中国也在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如欧盟、东盟等加强贸易关系,以应对美国的贸易压力。

面对这一局势,中国是否难以应对呢?仔细揣摩G7财长会议的发言,我们可以推测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G7国家在对华贸易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具体措施上,欧洲国家内部对于全面开启“贸易战”的保留态度。

德国财长林德纳明确表示,“贸易战”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反映出即便是G7成员之间,在实际行动上也存在着微妙的分歧。

欧洲国家的谨慎态度,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贸易战”反噬效应的深刻认识——历史经验表明,高关税和贸易禁运虽然能在短期内对目标国造成压力,但长期看也会损害施加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加剧市场不稳定性和国内通胀压力。

美国近年来频繁的贸易干预措施,已导致其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挑战,如持续的通胀问题,这无疑是对“贸易战”反噬效应的现实例证。

尤其是当针对的对象是像中国这样的世界顶级经济体时,“贸易战”的代价更是巨大。

因此,中美之间的斗争虽然呈现出质的变化,即从单一国家的对抗演变为以G7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集体行动,但这种变化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泛的贸易伙伴和深厚的经济基础,通过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盟、东盟的经济合作,是有能力缓解由G7联合行动带来的压力的。

同时,全球产业链的高度整合和相互依赖,也让任何一方在采取极端贸易措施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避免自我孤立和全球经济秩序的更大动荡。

中美贸易摩擦的新态势,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形成了以G7为轴心的对华“统一战线”,但实际上,复杂的国际经济关系、各国间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加之“贸易战”本身的双刃剑特性,为中国提供了多元化的应对空间。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对话与合作仍是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共同繁荣的最佳途径。

参考资料:法财长炒作G7与欧洲团结应对所谓“产能过剩”,英媒:法德分歧日渐扩大——观察者网

G7呼吁共同应对中国产业政策,德国财长:贸易战只有输家,没有赢家——观察者网

0 阅读:1

在东方寻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