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学者:中国科学奇迹远未达到极限

华舆 2024-06-14 14:30:46

英国《经济学人》6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已成为科学超级大国 2019年,《经济学人》调查了中国的科研状况,提出中国能否成为科学超级大国的问题。今天,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是的。最近,中国科学家在两项衡量高质量科学的指标方面取得了优势,而且中国在顶尖研究领域的增长没有放缓的迹象。由美国、欧洲和日本主导的旧世界科学秩序行将终结。

▲5月18日,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科技活动周启动。图为在工程科学科普点上,学生正在操控人形机器人。(图片来自中新社)

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方法之一是统计每年产生的高影响力论文数量。高影响力论文是指其他科学家最常引用的论文。根据数据分析公司科睿唯安的数据,2003年美国的高影响力论文数量是中国的20倍。到2013年,美国发表的顶级论文数量约为中国的4倍,而2022年以后论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了美国和整个欧盟。

目前,中国的专利数量也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尽管其中许多是对设计的渐进调整,不算真正的原创发明。但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廉价的能源,可以迅速启动材料等物理创新的大规模生产。英国AI材料公司Materials Nexus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比恩说:“这正是中国相比西方国家的真正优势所在。”

中国还在以更显眼的方式展示其科学实力。本月早些时候,中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巨大陨石坑着陆,挖出一些岩石样本,插上一面中国国旗,然后启程回地球。如果能在本月底成功返回地球,这将是首次从难以抵达的月球背面带回样品。

中国科学的变化主要通过3个方面来实现,它们分别是资金、设备和人才。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了16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21年起,中国的研发总支出虽然仍落后于美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研发总支出为6680亿美元,而美国为8060亿美元。但是,仅就大学和政府机构的支出而言,中国已略微领先。美国的基础研究支出仍比中国高出约50%,但中国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方面投入巨大。

人才队伍建设一直受到重视。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有600多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近年来,大批留学生带着新技能和知识回国。OECD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回国的科学家人数超过了出国的人数。中国现在雇用的研究人员比美国和整个欧盟都要多。

中国还在科学设备上大手笔投入。2019年《经济学人》调查中国的科研状况时,中国已拥有了令人羡慕的硬件,包括超级计算机、射电望远镜和暗物质探测器。此后,这份名单不断扩大。现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最强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不久还将拥有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

中国顶尖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也是装备精良。记者、麻省理工学院前研究员尼科·麦卡蒂不久前参观了中国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吃惊地发现中国科研机构的“机器比美国的更令人印象深刻、更壮观”。麦卡蒂说:“中国学生不会像他们的导师那样,把美国当成‘科学圣地’。”

尽管存在一些担忧,西方研究人员与中国的合作却很常见。在美国作者撰写的电信论文中,大约1/3有中国合作者参与。这些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中西方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合作必须继续,最好是加强,而且还有更多的空间。对希望到西方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关上大门,对西方科学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中国科研人员是美欧顶尖大学许多院系的中坚力量。

没有迹象表明,中国这个科学巨人不会继续壮大。牛津大学教授西蒙·马金森说:“我认为,宣称中国奇迹已经达到极限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它远未达到极限。”(完)

来源:环球时报

3 阅读:201
评论列表
  • 2024-06-15 20:11

    这翻译太英语了。。。。。。[无奈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