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的“哭泣”!寿命75年体长3米,重达300斤的鳄雀鳝形成了种群

信方谈三农 2024-07-05 07:15:06

鳄雀鳝最近闹的沸沸扬扬,早已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这不《重庆日报》6月27日报道: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在耗时近3个月后,铜梁玄天湖工作人员抓捕到一条长1.42米、重近60斤的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

最近两年,关于鳄雀鳝的报道多了起来,因为已经意识到它的危害,那么鳄雀鳝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至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这要从鳄雀鳝的来历开始说起。

1、史前鱼类鳄雀鳝

鳄雀鳝属于史前古老鱼类,根据欧洲出土的化石表明,这条鳄雀鳝的化石形成年代约1.2亿年前,推测在1.5亿年前鳄雀鳝就已经出现。7500万年前恐龙都灭绝了,而鳄雀鳝躲过了“大清洗”,存活至今。

就拿我国的中华鲟来说,中华鲟最早出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我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纪(距今1亿4千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鲟类化石,名北票鲟。

任何生物想要从远古繁衍至今,并且进化完成后,体形和生存方式几乎再也没有过改变,那就证明这种进化的有效的,这也证明鳄雀鳝和中华鲟之所以能从远古生存下来,肯定有“过鱼”之处。

因为恐龙和其他许许多多的生物,都没能躲过7500年前的“大清洗”,但是它们躲过了,这就是“过鱼之处”,不管鱼类还是其他生物,只要生命延续足够长,那就肯定有存在的理由。

2、鳄雀鳝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

鳄雀鳝之所以人人喊打,主要是它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比较尴尬,这也和它完美的进化有关,可以说是完它,也害了它。

2.1刀枪不入的躯体、很多鱼类都有鳞片,鳄雀鳝也不例外,但是鳄雀鳝的鳞片比较特殊,它浑身被坚硬的鳞片包裹,这些鳞片不仅很密而且十分坚硬,堪称刀枪不入。

在古代印第安人,身子用鳄雀鳝的鳞片打磨后,制成箭头涂上毒药捕猎。网上甚至有用刀砍鳄雀鳝,蹦出火花的视频,从这里两个方面也能证明鳄雀鳝的“盔甲”有多么的坚硬。

2.2顶级捕食者、鳄雀鳝属于顶级捕食者,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并且不超过自己体长的三分之一,它就会去吞食,如果在一些风封闭的小水面,比如:公园小湖、小水库等等,它们能把里面的活物吃绝。

前段时间有个报道,公园小湖内的锦鲤一天天的变少,有些个体大的锦鲤伤痕累累,身体上都是被生物撕咬发炎的伤口,并且湖边经常发现死去的大个体锦鲤,开始以为是水老鼠,后来才知道,这是鳄雀鳝干的“好事”。

2.3有毒、钓鱼人都知道,一般肉食性鱼类的肉质比较好,比如常见的黑鱼、鲈鱼、鳜鱼等等,这类鱼类属于掠食性鱼类靠捕食其它鱼类为生,可能是长期运动的原因,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它们的肉质很好。

但是鳄雀鳝则不同,因为没人冒着中毒的风险食用鳄雀鳝,鳄雀鳝的鱼卵和内脏有毒,同时其本身也含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它的肉质比较柴,并不适合食用,这是鳄雀鳝保证自己不会其它捕食者捕猎的进化方式。

2.4没有天敌、大自然是公平的,不管是陆地上的生物,还是水域内的鱼类一般有天敌,如果没有天敌,那么这种生物要么繁殖能力低,要么生长环境受限,鳄雀鳝也不例外。

在鳄雀鳝的原产地,未成年的鳄雀鳝天敌比较多,比如鳄鱼、水獭等等,鳄鱼和水獭的牙齿能够轻易刺穿鳄雀鳝的鳞片,但是成年的鳄雀鳝几乎没有天敌,因为它的体形太大了,甚至能长到3米长。

2011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捕获的一条鳄雀鳝体长达2.5米,体重约296斤,是目前有记录以来的最重个体,接近300斤的个体即使是鳄鱼或者水獭也是无法捕食。

浑身被鳞片包裹“刀枪不入”、顶级捕食者、肉质不适合食用、成年后几乎没有天敌,这就是鳄雀鳝在生物链中的位置,这也是人人喊打的一个原因。

如果鳄雀鳝没有毒性,并且肉质好的话,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鱼类,肯定会成为餐桌上的美食,但是它并不想成为美食,造成它现今的尴尬地位。

3、鳄雀鳝进入我国

鳄雀鳝的原产地在墨西哥到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尼加拉瓜等地。

在它的原产地鳄雀鳝也不受待见,养殖从业者认为这种鱼类体形大、生长速度快,进食量太大,大量捕食其它鱼类,每天的进食量甚至达到体重的20-30%,对于其它鱼类生长不利。

从而遭到大规模捕杀,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甚至出台法律捕杀鳄雀鳝,导致鳄雀鳝甚至一度濒临灭绝,后来随着环保人士的介入,鳄雀鳝这才慢慢恢复种群。

那么这种在美国都不受待见的鱼类,怎么进入我国的?这就不得不说一些畸形的养殖爱好者。资料显示,鳄雀鳝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作为观赏鱼类引进到我国。

鳄雀鳝包括眼斑雀鳝、鳄雀鳝、长吻雀鳝等多个种类,目前我国引入比较常见的是眼斑雀鳝。这种鱼类可以说除了观赏鱼爱好者喜欢之外毫无价值,那么它们是怎么进入野外水域,甚至全国遍地开花的?

这还是观赏鱼爱好者的“功劳”,因为观赏这种鱼类的成本很大,在鱼苗的时候小鱼缸就可以了,但是随着它慢慢长大,就需要一步步更换鱼缸,而大鱼缸价值不菲,随着鳄雀鳝长大,这些观赏鱼爱好者,承受不了也就放生了。

不仅仅是鱼塘,还有饲料成本,鳄雀鳝食量很大,每天投喂的鱼类或者每天投喂的饵料就需要不少钱,这几年是公认的赚钱难,养不起了,也就随手放生了。

这些观赏鱼爱好者放生鳄雀鳝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我觉得绝对不是好心,因为它们很清楚鳄雀鳝的危害,但还是把它们放生到自然水域内。

并且美其名曰自己养的有感情了,舍不得扔进垃圾箱,牌坊立的很高,事情却做的很绝!把鳄雀鳝放生到自然水域内,不仅要花费大量人力捕捉(不一定能全部捕捞上岸,河道内很难捕捞)。

这些鳄雀鳝还大量吞食本土鱼类,对于本土鱼类生长不利。我国早已出台管理外来物种的法律,严重者将要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丢弃外来物种。

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处罚。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珠江内已经形成种群?

封闭的水域内,鳄雀鳝捕捞工作比较简单,但是放生在河流内的鳄雀鳝很难被捕捞。就拿珠江来说,珠江内早已出现鳄雀鳝的身影。

《新京报》2022年报道标题为:“水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难,凶残美洲“怪鱼”或已扎根珠江”。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专家顾党恩告诉记者:目前鳄雀鳝在我国的分布很广,主要在珠江一带建立了种群。

在广东,鳄雀鳝比较常见,特别是广州、佛山的城市公园湖泊里面大部分都有鳄雀鳝 ,一些河道中也有鳄雀鳝的身影。“在广东发现鳄雀鳝,我觉得应该都不算新闻。但它每次一出来,大家都比较敏感。”

从这里不难看出,鳄雀鳝在我国的分布特别是南方的分布其实还蛮多的,顾党恩说:有位渔友将他的鳄雀鳝送给了我,这条鳄雀鳝是这位渔友15年前在珠江钓获。这篇报道是在2022年,距今已经17年,可见鳄雀鳝在17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珠江流域。

顾党恩表示:这几年我明确知道的鳄雀鳝有上百条,从2018年之后就逐渐变多,几乎全国遍地开花了。据已有的报道,从广东、广西、福建到河南、四川、江苏等多省份均有鳄雀鳝的野外分布记录。

从这里不难看出,鳄雀鳝在珠江建立自然种群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雄性鳄雀鳝的性成熟年龄为6年,雌性为11年,寿命有记录的为75年,每年5-8月产卵,每次产下14-20万枚卵,孵化期约6-8天。

即使从幼苗开始,17年的时间,如果鳄雀鳝在珠江流域性成熟,那么它就可以繁殖几次了!可见形势多么的严峻。

“如果鳄雀鳝出现在河流、湖泊或者水库里,要想清除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水体太大,像那种几十亩上百亩的,根本没办法。你不可能为了一条鳄雀鳝,动不动就把水抽干,这成本也太高了。”顾党恩表示。

也就是说鳄雀鳝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就很难清除,因为水面太大了,我觉得钓鱼人行动起来,发现鳄雀鳝后能钓获就钓获,不能钓的话就上报有关部门,不要让这种外来鱼类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

最后:鳄雀鳝不要随意放生,这种鱼类对于水生生物的威胁太大,专家表示在封闭水体内,鳄雀鳝能够吃光水体内的鱼类,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同类相残对它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寿命75年体长3米,重达300斤的鳄雀鳝在珠江形成了种群,只能说是珠江的“悲哀”!因为想要全部捕捞起来几乎无法实现,并没有更好的方式,咱们集思广益,你觉得通过什么方式能把珠江内的鳄雀鳝捕捞上岸?

参考资料:

《重庆日报》2024年6月27日““水中杀手”被捕!铜梁玄天湖抓捕到鳄雀鳝,系外来入侵物种”

《新华网》2022年9月2日新华全媒+丨多地频现鳄雀鳝,如何正确对待它?

《新京报》2022年8月4日“水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难 凶残美洲“怪鱼”或已扎根珠江”

0 阅读:0

信方谈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