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失利,家长的不当可能会关闭孩子的人生之门

府右街二子 2024-06-08 10:15:07

官方媒体报道称,今年,全国共设考点7926个,普通考场35.9万个,备用考场2.2万个,监考人员107万。而参加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预祝1342万考生高考顺利的同时,有些话想对考生,尤其是他们的家长说说,凡事有万一,万一孩子考场发挥不好,高考失利,你会怎么办?或者说,你该怎么办?

以2023年本科录取率最高的上海为例(5.2万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率为77.9%,全国最高),也就是说,去年上海参加高考的考生,仍然有22.1%的人没有收到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些人去哪了?很遗憾,没有人关注。

毋庸置疑,如果选择继续求学,除了复读准备来年再考,余下的无非是降低择校门槛,一二流大学进不去,三四流大学行不行?正经大学进之无门,全自费的野鸡大学总进得去吧?况且,还有林林总总的民办大专中专专科和各种技术类院校可以选择。

除此之外呢?不再选择继续读书的那些人,他们去哪了?

人们喜欢用“十字路口”来形容人在某个时期的选择,向前有路,向左向右也有路,为什么非要一门心思向一个方向走呢?左右的路难道就是荆棘密布险阻重重?未必,路可能不好走,但是,再难走,条条大路通北京。

不上大学就业困难,上大学也一样面临择业困难这个问题。事实上,许多单位在选择用人方面(非公职机构),学历已经不是绝对衡量标准,高学历也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翘楚。从工作角度说,比如那些学计算机编程的人,很多人的实际工作并不需要他的专业知识,用的更多的是计算机基本操作,会打字,会复制粘贴,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制表工具等等无纸化办公,诸如此类。

北大生卖猪肉,这是学以致用吗?211、985毕业生干小白领的活可耻吗?有学校组织备考高考的高中生观看挥汗如雨的工人搬砖搬水泥,这是在传递什么?

可能除了高精尖技术研发,其他工作岗位需要的只是操作与应用,而管理岗位,则是“有能力者上”,“有能力者”包括高学历和低学历。

不要用“一考定终生”来看待高考,你对子女的高要求高标准,本意是好的,谁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初衷,但这个“初衷”,有可能转化成无以表述的“压力山大”,后果难以预料,成年人在压力极大情况下,会焦虑会抑郁,孩子也会,他们疏解的方式有限,他们怎么办?

大学录取率不到10%的八十年代初,你可以认为上大学意味着捧上金饭碗,那么,在录取率普遍高于50%的现在,人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就业难,没有考入大学的那些孩子们,他们要面临怎样艰难的抉择?你还敢用“一考定终生”来要求你的孩子吗?

世界很大,供一代又一代人工作谋生的岗位很多,这个世界需要用专业知识攻克尖端技术,也需要更多的人去应用这些技术,琢磨出电脑的人就那么几个几十个几百个,而应用电脑的人数十亿,数十亿人会因为自己不是那少数人而寻死觅活了吗?

显而易见,家有高考生,如果提前疏导孩子高考失利的心理?这是一个所有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举一个家长的例子供参考。

张家大哥去年女儿高考,高考结束,张家大哥两夫妻没有问三问四,都结束了,考好考不好,多说无用。张家大哥自己带着女儿去旅游,为什么不是两夫妻一起带孩子去?当时我也有此疑问,后来张家大哥说,孩子妈不在跟前,女儿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想想,是这个理,比如晚上,孩子独自一个房间休息,没有妈妈在旁边嘘寒问暖,她有的是时间去思考高考可能失利的选择。

张家大哥带女儿出发之际,他让妻子给女儿手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意如下:

女儿:

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好与坏已成定局,不要去纠结成绩,你现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考试不理想,你打算复读,还是选择一所你认为合适的学校开始大学生活?

2、如果放弃大学梦,你有什么打算?

3、走向社会需要勇气,你做好准备了吗?

最后妈妈想说,我和爸爸不会因为你的任何选择而抱怨你,不要怕遇到挫折,也不要担心社会冷暖,做任何选择都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你的本心本意?只要不负自己,那么你记住,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靠山。

没有为孩子提供“建议”,也没有给孩子引导性“暗示”,就是简简单单的三个供她思考的“问题”。

你觉得孩子会怎么去思考,高考之后她的未来?

0 阅读:112

府右街二子

简介:喜欢旅游、看书、喝酒、码字、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