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前线录像送到中央后,叶帅惊叹:淮海大战后没见过这么多尸体

品读古今 2024-03-27 06:14:19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野心勃勃的黎笋集团统治下,越军公然向解放军挑衅,不断蚕食我边境领土,杀害边境老百姓,我军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战。

开战一个月后,我军就占领了越南北部二十多个县镇,兵锋直指越南首都河内。由于我国并不想战争规模继续扩大,因此主动将军队都撤回国内。

然而,越南黎笋政府却并不甘心失败,在解放军撤退后,竟也厚颜无耻的宣布获胜,并继续派兵攻占两国云南、广西等边境山脉的骑线点,骚扰、杀害边境百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长达十年的老山轮战开始。

在老山战役中,我军非常注意发挥火炮优势,曾一次调集400门火炮对越军展开狂轰,致使越军阵地尸横遍野。叶剑英看完战场录像后感叹到:自从淮海战役后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尸体。

一、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的周边形势

在谈及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有一个槛往往绕不过去,那就是中苏关系。

中国和苏联同属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全面倒向苏联,中苏两国的关系迅速升温。

然而,苏联始终有“大国沙文主义”情节,对其他社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指手画脚,横加指责。尤其是赫鲁晓夫上台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在此期间发生的“长波台”、“联合舰队”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1969年珍宝岛战役爆发,标志着中苏双方关系正式决裂,多年的“同志加兄弟”反目成仇,横兵相向。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双方在边境各自陈兵百万,局势变得十分紧张。

中苏两国关系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究其原因,是苏联谋求世界霸权,意图把中国变成其参与争霸的一枚棋子,这与毛主席所追求的独立自主相违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而两国在敌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威胁中国的国土安全,苏联在中国西、北、南三个方向上挑起战火。在北面,苏联在中苏边境部署了五十多个师,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在西面,苏联出兵阿富汗,雄心勃勃的想称霸中东。在南面,则怂恿越南对抗中国,不断在边境制造军事冲突。

越南也同属社会主义国家,老一辈领导人如胡志明、武元甲等人同中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越南反抗法国殖民者以及后来的统一战争中,中国都对越南给予了大量援助。然而,随着胡志明等人的去世、越南南北的统一,中越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中越关系恶化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因为领土争端,尤其是越南趁中国不备抢占我国南海十多个岛屿,引起了我国强烈不满;另一方面,中国与美国交好也引起了越南的嫉恨。

当时越南刚结束统一战争,越军打败了世界最强的美军,在加上接受了大量苏联和中国的武器和军事物资援助,野心不断膨胀,黎笋当局甚至自诩为“世界第三强国”,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

因此,越南在边境不断与中国制造摩擦,仅1978年8月到1979年2月的6个月时间里,越南就在边境制造了700多起流血事件,打死打伤我国无辜军民三百多人。

越南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我国军民的愤慨,1978年12月初,中共中央就已决策要发起惩越作战,30多万解放军集结在中越边境地区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了。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在访美时邓小平表示:

“目前正在考虑,为了惩罚侵略者,冒某种危险也要采取行动,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其实,当时越南的处境并不容乐观。越南的人口为中国的十七分之一,而粮食产量仅为中国的二十二分之一,越南国内的粮食供应十分紧张。经济方面,由于越南的工业极不发达,导致商品全面短缺,物价上涨厉害,经济十分不景气。

虽然粮食供应、经济形势都不乐观,但是越南却长期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当时我国人口为10.44亿,现役军人共有423万,越南人口只有5970万,但是总兵力却高达120万,庞大的军费开支让越南的经济形势更加雪上加霜。而且,在与解放军开战前,越南还对柬埔寨进行着侵略战争。

可以说,越南在这个时候选择和中国开战,完全是一场痴心妄想的豪赌。

二、战云密布的老山前线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解放军一个月内便连克越南二十多座城镇,将战线推进到离越南首都河内仅仅四十公里的地方,越南的黎笋政权甚至萌生了迁都的想法。

不过,为了表示只是对侵略行为进行反击,我军在获胜后主动将军队撤出越南,并宣布不在中越边境15公里范围内驻军,展现出了大国风范。

但是,中国的友好示意,却被越南当成了软弱可欺。解放军前脚刚撤走,越军后脚就卷土重来,秘密派兵占领了云南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的骑线点。

老山是中越边境上诸多山脉中的一条,具体位置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与越南江河省交界处,是中越边境上重要的骑线点和制高点。老山大小峰共7个,其中主峰为老山主峰,海拔1422米,接近主峰坡度有六十多度,而且北面是悬崖峭壁,难以攀登,可谓是易守难攻。当地瑶族老乡这样形容老山地形:猴子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

八里河东山和老山隔江相望,这两座山就像两扇大门,牢牢控制着麻栗坡到越南江河省的通道。从老山主峰俯瞰,中越双方二十多公里纵深一览无余。可以说,中越双方谁控制了老山,谁就占据了主动权。这就是越南始终觊觎老山的原因。

越军占领老山骑线点后,在上面修筑了大量工事、碉堡和藏兵洞,还将号称战无不胜的313师“决胜团”派到了老山前线,妄图长期占据。

之后,越南又派出大量特工袭扰我国边境。据很多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回忆,越南特工大多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并且受过特殊训练。越军在正面打不过解放军,就派特工进行潜伏、偷袭等任务,解放军在这些神出鬼没的越南特工手里吃过不少亏。

在这种情况下,1984年4月,中央下定决心拔除越军在老山的据点,收复老山,战役主要围绕老山主峰和松毛岭展开。

越军虽然打正面战不行,但是守山是一把好手。他们在老山、松毛岭上经营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防御体系。根据有关资料记载:

老山、662.6高地经敌长期占领已经初步形成以坑道、短洞、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并于土木质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阵地;各种火器形成了曲直、远近、侧射与倒打两结合的严密火力配系;前沿阵地设有防步兵地雷、削壁、壕沟、竹签、铁丝网等障碍物,构成了能打能藏能生活和便于独立坚守和相互支援的支撑点群式防御体系...

收复老山,必定是一场恶战、血战。

三、惨烈的老山战役

负责攻打老山的部队是昆明军区第12军第40师,战前,师部连续召开了八次作战会议,最终确定118团进攻老山,119团进攻松毛岭,炮兵第4师负责炮火压制。

按照昆明军区的作战指示,各攻击部队昼伏夜出,陆续到达前线,而越军对此却一无所知。为什么越军没有发现我军的调动呢?一位参加老山战役的老兵回忆解释道:

“我们这些部队都是坐着解放牌卡车进的麻栗坡和前线,而且这些卡车四周是全封闭的,越军还以为只是运送物资上前线而已。”

解放军先以炮兵打头阵,对老山地区进行了炮击作战。炮兵调集了18各炮兵营、共400余门火炮对老山进行炮击。要知道,当年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在美军号称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炮击中,最多的一次也才集中了300余门火炮。也就是说,解放军对老山阵地的炮击,其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上甘岭战役。

炮击整整进行了二十六天,几十万发炮弹落到越军的阵地上。在强大的炮兵火力下,越军死伤惨重,18门火炮被摧毁。同时,在炮击的掩护下,我军成功秘密进驻老山地区。

根据原定计划,118团一营先完成穿插,切断越军后路,二营、三营再进行正面突击。老山地区植被茂盛,本就难以行走,而且又是夜晚穿插,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部队之间联系,每个战士的钢盔后面都用黄磷涂了两个黄豆大小的点,这样后面的就能看到前面的人了。

不幸的是,这次穿插计划被越军察觉,恰巧穿插路线又是敌人火炮的重点区域。再越军的炮击下,一营被分割成几块,损失惨重。但是战士们并没有因此吓倒,相反,失去联系的战士和最近的战友就地集结,孤胆作战,哪里有枪响就往哪冲,以逸待劳的越军反而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一营战士的视死如归精神更加激起了二营、三营的斗志,4月28日凌晨六点,老山拔点作战正式打响。再炮火掩护下,解放军迅速对老山主峰发起突击。越军则发起猛烈回击,双方进入激烈的阵地攻防战。

二营五连作为攻打老山主峰的突击连,在连长张大权的率领下首先接近了老山的核心阵地,在阵前前遇到了一片雷场。老山丛林密集,现代化的扫雷武器发挥不了作用。为了不贻误战机,九班班长情急之下只身滚入雷场,用身体为战士们开路,自己则英勇牺牲。

越军的反击也非常猛烈,老山主阵地经过五年精心设防,早已形成了强大的火力配备,五连三次冲上主峰,但都被越军炮火轰下来,根本立不了足。其他连队也遭到火力压制,进展缓慢,战斗陷入胶着状态。

118团分析了目前的情况,决定调整部署,集中力量向老山主峰猛攻,同时呼叫炮兵进行了五分钟火力急袭。终于,三营率领取得突破,先后攻占了三个高地,二营紧随其后,连续拔掉五个高地后攻上老山主峰。至此,118团按作战任务要求,全部攻占了老山地区的预定目标。战后,二营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英雄营”荣誉称号。

30号下午,松毛岭也被119团拿下,捣毁了越军驻扎在此的前敌指挥部。松毛岭战斗的惨烈程度,比起老山主峰战斗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参加战斗的一个侦察兵回忆:

“119团刚打完仗,我们侦查人员就来清缴越军物资。当时越军的前指被炸的不成样子,战场附近尸体遍地,空气里也满是血腥味。119团团长张又侠亲手将一批带血的纸质材料递到我手里。血腥味太刺鼻了,我当场在旁边呕吐了起来。”

经过17天的连续作战,我军先后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地区,并迅速修筑起工事,转入战略防御。越南当然不甘心丢失这些地区,不断发起反扑,试图重新夺回,但都被我军击退。

越军多次反扑无效,恼羞成怒,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反攻计划,这便是老山战役中著名的“7.12”大战。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7月11日夜晚,越军集结了两个炮旅、四个炮团随时待命,同时派出五个步兵团和一个特工团趁夜秘密潜入老山阵地前沿,从四个方向对我军阵地发起进攻。

不过,老山地区早已被我军布满地雷,越军如此大规模的偷袭肯定引发地雷,暴露行踪。驻防老山的依然是40师,当听到地雷炸响后,40师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在越军可能进犯的方向上进行布防。

这次作战我军依然充分发挥火炮优势,调集数百门火炮对越军猛轰,连装甲坦克也一字排开,对着越军猛烈集火。据刘昌友师长回忆:

“当时每门迫击炮至少要准备3根撞针,一根弯了换上再打,炮管都打红了,我讲打红了也得打。”

首轮炮击就打的敌人死伤惨重,越军两个营长在炮击中身亡。紧接着我军进行第二轮炮击,越军被打的哭爹喊娘,已经招架不住,我军得监听台里充满了越军得惨叫哀嚎。

越军不顾炮火造成得惨痛代价,继续按原定作战计划向老山上的各个高地进行报复式进攻。7月12日凌晨四点,越军一个营和一个特工连摸上了142高地,该高地由119团的一个排驻守。代理排长李海欣率领3排战士迅速投入战斗,但是由于人数悬殊过大,加上我军炮弹消耗过多,炮火支援不足,3排被迫退出阵地。

天亮后,我军紧急调用几百辆卡车拉炮弹,红河自治州和文山自治州的民众,也自发支援前线。人们放下手上的工作,用大车小车帮助解放军运送物资,连拉猪的车都运起了炮弹。

下午1点,炮弹运输到位,我军的火炮又怒吼起来,炮兵将全部炮弹倾泻到越军驻守的142高地上。在火炮掩护下,119团用一个排的兵力顺着火力往上冲锋,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重新夺回高地。

“7.12”大战中仅松毛岭一地,越军就伤亡四千多人,进攻的3各步兵团全部被打残,据很多参战的官兵回忆,战后越军的尸体盖满了山坡。

战报传到中央,叶剑英元帅看了照片和报道后惊叹:“淮海大战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敌人的尸体!”

当时正值酷夏,阵地前沿尸体堆积如山,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军允许越军上来收尸,但要求必须赤裸上身,不能携带武器,否则就开火。

这次大战后,我军参战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强大的炮兵火力终于让越军意识到,这种大规模进攻除了扔下更多的尸体,其他无济于事。战后,越南重新确定了作战方针:游击袭扰为主,消耗我有生力量。

但是,越南也就相当于我国一个省份的体量,战争潜力远弱于我国。越南当局妄图通过袭扰消耗我有生力量,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此后,我军从各个军区抽调部队开赴老山进行轮战,一方面把老山当成练兵场,另一方面将战事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损耗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也没有收到多大影响。

反观越南,因为老山战役的牵制,不仅国力被打的山穷水尽,百姓生活民不聊生,而且还因为地区争霸陷入在国际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生生错过了八十年代的发展机遇,实在是咎由自取。

1 阅读:51

品读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