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2年入伍,在新兵连,第一顿吃了12个白面馒头,外加三碗小米粥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4-06 04:50:07

讲述:李智勇,编辑:旧时光

声明:文章为原创,全网监控,请勿洗稿、搬运!

1972年年底(按规定算是73年的兵),我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从家乡奔赴了军营。

闷罐车跑了不知道多久,中间还辗转过几次,最后汽车把我们这帮对军营满怀期望的新兵们带到了河北某部驻地。

到达驻地时,已是晚上,我们按班被带到营地,原本还一直憧憬着,可当我们看到眼前的一切时,惊呆了,这哪是我们想象中的军营!

后来才知由于新营房容量有限,我们新兵住的是废弃多年的老旧营房,即便经过修缮,但依旧能看出残败的痕迹,破烂的门窗,顶上几块木板,就像补上了一个补丁。

我们嘴里念叨着,但很快被舟车劳顿的倦意取代,床架不够,就直接将床板直接铺到地上,倒头便睡去。

一大早一起来,一股牛粪味袭来,我们这才知道,我们住的这些营房原先是养过牛的。想到这,大家又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时,一个幽默开朗的战友打趣地说了一句:“没事,这也挺好的,就让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起茁壮成长吧!”

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而伴随着一阵开饭号吹过,我们也迎来了新兵连第一顿饭,这也是我军旅生涯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一顿饭。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食堂走去,来到营地的食堂,刚一进门,就看到了餐桌上摆着两大排箩筐白面馒头,好家伙,此时此刻还冒着热气呢!

我们这些农村兵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多的白面馒头,两眼直放光。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一年吃白面的次数用手指都能掰的过来,平日吃的基本都是红高粱面饼子。

记得小时候,每年夏秋收割庄稼的时,我便经常跟着村里人走出十几里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子。运气好点、勤奋点,一天能捡到一小篮麦穗,别提多开心了,因为能吃上一顿小麦饼子了。

有一次,我拾了满满一小篮麦子,第二天母亲把麦粒磨成面粉,做了一锅小麦饼子。比高粱饼子好吃多了,吃完了饭后,我还意犹未尽,悄悄藏了一块,事后偷偷享受起来。

此时,见到这么多白面馒头摆在眼前,那叫一个馋啊!琢磨着一会要多吃点呢,想到这,还真是没出息,不禁咽了咽口水,不由得心跳都有些加快了。

这时,司务长过来给我们安排好每个班的具体位置,然后我们一个班围成一个圈坐下,此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盯向餐桌上的白面馒头,就等待连长一声令下开饭了。

结果我们连长是个慢性子,讲了好几分钟,可我们的心思都集中到了馒头上,加之连长又操着一口浓重的广西口音,我们几乎是一句话没听进。唯独最后那句开饭,大家听得很清楚。

下达开饭命令后,老兵班长上去拿了第一个馒头,随后我们再也按捺不住了,一窝蜂上前,抓起那白花花的馒头就往嘴里塞。

吃了一个又一个,吃了好几个馒头后,才想起来拿筷子夹起一块咸菜,就着吃。我一边吃,还一边默默的数着自己的“战绩”:三个、四个、五个......

接连12个馒头下肚,还是意犹未尽,再去拿时,发现箩筐已经见底了。

随后又不满足的去喝了3碗小米粥。

至此,才满意的拍了拍肚子,可即便吃得撑了,总感觉味觉上还没吃饱,因为吃得快,颇有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味道,馒头什么味道,真没品出来,也没顾得上品尝。

新兵连的第一顿饭,我拿下了我们班食量的“第一把交椅”,结果后来得知在全连还报不上头名。

要知道,十二个馒头,足足有2斤4两(部队当时的刀切馒头一个是二两左右),部队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之前来军营时,听人说很苦,这会看,是进入了“福窝”。而伴随着这顿“美味”的结束,新训也很快开始了。

新训的时光很充实,整理内务、列队、紧急集合,新兵连站岗等等无一不在我军旅生涯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我们也从一个自由散漫的青年蜕变成了一个讲纪律、讲团结的解放军战士。而伴随着新训的结束,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告别新兵连,分到各个连队,走向各自的岗位。

我们因为共同的信念,从祖国的天南地北召唤在一起,在新训时,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素不相识的青年,成为了可以肝胆相照的战友。

分别的时候,不知谁轻轻地唱起《等到明年这一天》,内心莫名伤感,不禁眼眶湿润了!我们知道这一别,或许今生将不再相见,但这份记忆永远留在了心头。

如今虽离开军营数十载,回想起这段往事,恍如昨日,历历在目。说起军营,总有道不完的人、说不完的故事,军旅岁月难忘!

(注:图片选择网络,侵权联删!)

0 阅读:6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