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枚火箭弹从天而降,以军司令部被炸,美英法德为何集体失声?

文史书生一枚 2024-06-15 06:05:17

突发!160枚火箭弹从天而降,照亮了以色列北部采法特地区的夜空,重兵拱卫的以色列北方集团军司令部,甚至也挨了一发火箭炮。

向来推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以色列国防军IDF,这一次反应却很微妙——

除了发文谴责之外,号称睚眦必报将同态复仇进行到底的他们,这一次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直到黎巴嫩真主党这个以色列头号克星出来“认领”此次袭击事件,事情才变得合理起来。

除此之外,英美法德等美西方国家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持续性失声,在这时候亦显意味深长

向来以“中东小霸王”自居的以色列究竟为什么这么忌惮黎巴嫩真主党?此次针对性袭击会是巴以冲突加剧的又一标志吗?作为力挺以色列的靠山,这一次英美法德又为何集体失声?

以军克星

回顾自2023年10月7日延宕至今的新一轮巴以武装冲突,其导火索毫无疑问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武装组织哈马斯的“阿萨克洪水行动。”

彼时,在数千枚火箭弹的掩护下,颇具规模的哈马斯武装人员从加沙渗透进入以色列境内,发动了大规模武装袭击行动。

事后复盘时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铁穹”系统,还是因为曾经过往战绩被一些军事爱好者尊为“天兵”IDF,似乎在面对哈马斯武装分子时失去了过往优势。

诚然,这里面有以色列兵员素质、单兵技战术水平衰退的原因在内,但哈马斯能够闪击成功,能够在以色列国防军堪称残酷的战争政策下于加沙闪转腾挪至今,于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力量的牵制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当日,以色列正规军还因为忌惮黎巴嫩真主党的突然袭击而重兵布防于北部边境,从而南线国境出现了一些疏漏,某种程度上给了哈马斯武装成功扩大事态,将以色列拖进战争泥潭的机会。

说起来,五次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国防军英勇作战,力破阿拉伯国家包围网的往日辉煌依旧令人印象深刻,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怎么还越活越回去了?这个黎巴嫩真主党究竟有何魔力,让中东犹太人退避三舍的同时被尊为“以色列克星”?

说来有趣,黎巴嫩真主党的诞生乃至于发展壮大,以色列功不可没。

1984年,以色列趁着黎巴嫩国内爆发内战防务空虚的当口悍然发动突然袭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五次中东战争。

彼时的以色列军人还没有褪去骁勇善战的特质,在轻松拿捏黎巴嫩,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战争造成的流离失所,在黎巴嫩南部催生了几十万无家可归的难民。

而正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之中,对以色列带着刻骨仇恨的黎巴嫩真主党在南部难民对国仇家恨的念念不忘应运而生。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武器、伊朗的支持和一腔勇气,历经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将以色列侵略者赶出本土,光复全国。

2006年,在黎巴嫩频频吃瘪的以色列军队妄图卷土重来,重兵进攻黎巴嫩。怎料时过境迁攻守易型,四万号称“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国防军,竟然被只有一千余人的真主党打到丢盔弃甲!

自那时起,曾经横行中东的“天兵”以色列,就患上了“真主党恐惧症”。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以色列国防军外强中干的本质终于日渐暴露在大众视野当中,而真主党更凭借着自己在战场上的精彩表现,坐实了“天兵克星”这一光荣称号。

在战局越来越不乐观的情况下,以色列会对真主党的袭击展开大规模报复吗?本就已经乱作一团的中东局势,会因为这一次袭击事件继续加剧混乱吗?

息事宁人还是破釜沉舟?

其实纵观以黎冲突的历史,双方互射火箭弹的记录,可谓不胜枚举。比如上个月五号,真主党就在社交网络上公布过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的视频和记录。

再往前的4月29日,再往前一周的4月22日,都可以找到真主党以火箭弹为“媒介”同以色列国防军友好交流的记录。在数量上真主党这个榜一大哥也是毫不吝啬,动不动就是几十发火箭弹招呼过去。

从频率和数量上来说,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边境的攻击和袭扰简直称得上家常便饭了。那么为什么偏偏这一次此前一直“逆来顺受”的以色列政府对真主党的突然袭击有了这么大的反应?

追根溯源,这次首先挑事并造成实质损失的,还是以色列。

根据黎巴嫩媒体证实,当地时间6月11日以色列国防军发动的针对北部边境真主党的火箭弹攻势时,一个名叫亚塔布·阿卜杜拉的高层指挥官死在了炮火之下。

据悉,这是自去年十月份巴以冲突以来真主党在一系列针对以色列军事行动中丧生的最高级别官员。

对于从来不习惯忍气吞声的黎巴嫩真主党来讲,这亏是绝对不能吃的。于是在6月12日,就有了一次相对以往来说规模更大、针对性更强的火箭弹袭击行动——

数量上,真主党一次性发射了一百六十枚“喀秋莎”,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战果:根据以色列媒体的“官方认证”,此次精准打击行动中真主党发射的火箭弹直接命中了以色列北部边防军司令部。这才是真正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那么随着真主党强烈反扑的落幕和以色列军方各高层纷至沓来的强硬表态,是否意味着巴以局势注定再度升级?

客观来说,在加沙战局未定的情况下贸然与比之哈马斯还要悍勇不少的真主党宣战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然而政治生涯愈发走向穷途末路的内塔尼亚胡会不会再度将已经杀红了眼的犹太民族押上牌桌以期用一场久违的胜利来延续自己在以色列国内的统治,挽救自己已经一片狼藉的声望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只能观望着瞬息万变的中东局势拭目以待了!

说起来,这次黎以潜在冲突升级等一系列事件的看点除了两位“主角”之外,英美德法等一众曾经在巴以冲突中力挺以色列的西方国家,这一次却集体失声了。

难到说以色列由于战场上的表现不利已经“失宠”了?

渐生嫌隙的欧美

2024年5月24日,一则堪称重磅炸弹的消息被公布,瞬间引爆了国际政坛——挪威、爱尔兰和西班牙这三个铁杆欧盟国家,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个国家在法理和外交上认可了巴勒斯坦的存在。

可即便在国际上收获了如此之多的同情和拥趸,巴勒斯坦正式“入联”却仍旧遥遥无期。巴勒斯坦遭受不公待遇,乃至本应该繁荣富庶的中东一次次深陷乱局的根源,毫无疑问都是美国。

在巴勒斯坦建国、入联问题上,正是美国人一次又一次的偏袒和纵容,甚至不惜动用一票否决权来抹杀巴勒斯坦人在国际上的发声和努力。

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包括游离于欧盟之外的英国、名义上欧盟领袖德法在内的诸多发达国家,从中美、俄乌到巴以,都坚定不移地选择和美国站在一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诸国和英国逐渐回过未——对于美国的无条件跟随,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俄乌开战,俄罗斯收获了乌东四洲、美国在战争中贩卖军火大发一笔横财、中国虽然保持中立但由于欧美诸国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封堵平白无故收获了一个人口规模1.5亿且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贸易市场···

看来看去,只有欧盟既在贸易上失去了俄罗斯市场,又在能源贸易方面与物美价廉的俄罗斯擦肩,更在本身经济萎靡的情况下还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挤出几十亿上百亿的军事、资金驰援乌克兰。

在中美之争中坚定不移站队美国的欧盟诸国,更是在这几年时间里陆陆续续吃到了“唯立场论”的苦果。

远的不说,就拿日前欧盟事务委员会刚刚通过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加征关税的决议来说吧!这就是纯纯的损人不利己。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电车在欧洲整个市场的占比并不高,只有百分之五的份额。可欧洲最具盛名的车企如宝马、奔驰等一直以来在华的销路都非常好。

为了保持与美国的步调一致不惜自断臂膀高筑贸易壁垒从而完成所谓“产业去中国化”目标?怎么看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换句话说,为何英法德等国在巴以问题上愈发沉默?因为他们终于发现“跟着美国混,三天饿九顿”的现状,完全不值得他们再在巴以冲突问题上违心地替美国、以色列摇旗呐喊了!

由此可见欧洲大陆的“觉醒”已然开始,美国拉帮结派妄图称霸全球的野心,在不远的未来也将彻底宣告落空!

参考文献

巴以问题上欧美嫌隙加深_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__肖丽娟

黎巴嫩真主党为何让以色列忌惮_本报特约记者__晨阳

中东“抵抗轴心”的兴起及前景-李睿恒

0 阅读:245

文史书生一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