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危机四伏,美国核战准备升级,中方应坚定维护国家安全

军秘一点通 2024-04-23 11:43:48

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核武库的美国,和俄罗斯齐名,两国共拥有的核弹头数量约占全球总量的95%。

可以想象,未来许多年里,美国不太可能面临“核弹头不足”的问题。

然而,近日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在积极研发全新型号的核弹头,以备未来可能的核冲突,这一举动无疑传递着极其敏感的信号。

据英国媒体报道,五角大楼准备研发历时40年以来首款新型核弹头,旨在“与未来潜在对手的威胁并驾齐驱”。

这款名为W93的核弹头将采用潜射设计,并计划于2030年代中期投入生产。

01

按照美国人的预期,W93的性能会超过现役的W76和W88这两款供潜射洲际导弹搭载的核弹头,并在未来逐步淘汰二者。

单从这句话来看,W93的当量调节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将成为一种能够同时满足战术核打击和战略核打击需求的导弹头。

毕竟,W88的最大当量为47.5万吨,典型用于执行“二次核打击”任务;而W76更注重战术核打击,其当量范围从0.5万吨到9万吨不等。

由此可见,W93的最小当量将接近W76的最低水平,而最大当量将接近W88的最高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一大于二”的效果。

世界范围内看,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自主研发核弹头的能力,而美国的W88和W76被视为性能卓越的产品,在工艺质量、结构紧凑度、命中精度和储存年限等方面几乎全球领先。

尽管如此,美国仍然决定启动新一代核弹头的研发工作,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究竟出于何种考量?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和军方为了确保未来的军事主导地位,特别是保持核霸权地位的关键举措。

在我看来,这种解释虽然有其道理,但未必是全面的。

02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恐在于美军需要迎合划时代的全新技术,即高超音速,即便该国在这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乃至被中俄等国逐步超越,但其依然需要“拥抱这一变化”。

一种常用的方法来区分运载火箭和洲际弹道导弹是观察其头部搭载的“货物”,如果载有卫星或宇宙飞船,那就是一枚运载火箭;而如果搭载核弹头,则为洲际导弹。

在洲际弹道导弹中,核弹头与再入飞行器及上面级连接在一起,再入飞行器返回大气层后,核弹头会分离出来,朝向预定目标飞去。

在一般情况下,一种型号的上级只能搭载一种或是有限数量的核弹头;同样地,一种型号的再入飞行器也仅能搭载一种或是有限数量的上级,这些都会引发一系列影响。

如今,美国计划研发全新型号的核弹头,这表明上级和再入飞行器等相关装备也需全面更新,无法继续使用现有型号。

这一事实从侧面验证了“美国将在新一代核弹头上采用划时代技术”的推测。

03

只不过,笔者猜测美国着眼未来而研发的“高超音速核弹头”虽然听起来十分唬人,却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肉眼可见的核武器技术优势,中国也完全没必要担惊受怕。

中国的国产核弹头的相关信息相当有限。

从少数几篇公开的技术论文中可以看出,535型核弹头,可能由“东风-41”洲际导弹搭载,其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于美国现役的W88核弹头。

这两者的技术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中国目前显然拥有超过美国的实力,这一观点被广泛认可。

就新一代核弹头而言,高超音速技术已成为其代表性的划时代技术之一,而中国显然已经成功地跨越了这一技术门槛。

04

也就是说,在可能存在的下一代国产核弹头研发项目中,国内无需再为高超音速技术去进行什么投入。

美国目前还未突破高超音速技术领域,因此即便是讨论下一代核弹头W93的战斗力,先不说实际效果如何,仅是确定技术指标都已经成为一项艰巨任务。

因为就连美国自身都未能确切了解其高超音速技术的实际水平,以及其可靠性的程度。

因此,对于美国计划启动W93核弹头研发的行动,笔者认为这并非美国要继续巩固核武器优势,而更像是被迫进行的一场“技术追赶”,因为他们可能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比如掌握了高超音速技术的中国)。

也许中国自主研发新一代核弹头的时间,会比W93还要早些呢。

1 阅读:58

军秘一点通

简介: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