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架港珠澳或将诞生,投资近千亿,西方国家:这不可能

采春说历史 2023-07-10 21:54:07

俗话说,想要富,先开路。

人们常把交通通道称之为大动脉,这便足以体现输送功能对于维持生命的重要性,而中国的经济运作离不开物质的输送和交换,这就需要靠交通通道才得以实现。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通车,从2009年开始动工,到2018年的开通,9年时光,是无数基建工作者们的努力付出,而这座大桥,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中国的基建团队再度出手,预计近千亿元左右的投资,第二架港珠澳大桥或将诞生,而在不少西方国家看来,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一架港珠澳大桥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从开始筹备再到建设完工,第一架港珠澳大桥前后整整历时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这也是我国继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港珠澳大桥是集隧道、桥梁和人工岛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这中间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澳门和珠海,因为其建造难度之大,被英国评价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大桥的顺利建成使用,也为当地各方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政府在构建起香港、澳门与大陆之间的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打通了香港同广东珠三角的交通联系后,就一直在努力巩固与推动香港同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经济互通。

然而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始终是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掣肘。

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先生首次提出了跨越伶仃洋、修建东西两岸跨海大桥的构想,此后中国各界人士也先后提出了数十种有关跨海大桥的构建与方案设计。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利用各种优势积极发展,其中珠三角的经济实力提升得最为迅速,但是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交通关系却始终未能得到改善,这个缺陷也使得珠江西岸地区的发展一直落后于珠江东岸地区。

再到后来,随着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为进一步协同发展港澳地区同中国内地之间的联系,跨海大桥的修建被再次提议,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海域,将香港、澳门和珠海相连,直接构建出一条贯通珠三角至粤西地区、直通香港的最便捷通道。

港珠澳大桥不仅完善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了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并且对整个珠江三角洲发挥综合竞争力都有着积极作用和重大的政治意义。

2003年8月4日,“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正式成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工程在广东珠海正式动工建设。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报告显示,港珠澳大桥施工工期大约在六年左右,该项工程全部投资估算为729.4亿元。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所面临的的是严苛的环境保护要求和空前的技术挑战,其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以全线跨海大桥的形式跨越伶仃洋海域,然而工程师在实际勘查中发现,伶仃洋海域的施工难度绝非跨海桥梁工程可以胜任。

考虑到伶仃洋航道特殊的自然条件与通航需要,工程师最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以桥隧工程结合跨海通道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自从开始设计和建设以来,港珠澳大桥就得到了国内外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极大地缩短了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往来时间,从以往三个小时的车程直接缩短至三十分钟左右。

除了时间上的改变以外,还在粤港澳三地口岸设有穿梭巴士,只需要带着通行证买一张巴士票,就可以在粤港澳三地之间轻松来回。

交通设施之间的相互连通,是湾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足以证明,交通手段对于湾区的形成和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东京湾、旧金山湾还是纽约湾,无一不是以桥梁相连。

第二架港珠澳或将诞生

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建成也打破了很多国家一开始就不看好中国的想法,再度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如此一项伟大的成就便足以让世界瞩目中国。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在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上提到,课题组已完成关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方案的战略性规划,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或将诞生第二架类似港珠澳大桥的跨海通道建设。

按照前期研究和方案和预算来看,该项投资项目总投资大约在2000亿至3000亿元左右。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方案”是计划在渤海海峡建一条跨海通道,这样就能连接山东蓬莱和大连旅顺之间的交通联系。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的念头产生于1992 年,彼时,鲁东大学副校长柳新华等人对该项方案提出了基本的构想:从第一到第三,明确规划了整个路线,并且阐述了其中深意。

烟台和大连之间的铁路轮渡项目在提出之初,不少人都将其看作是异想天开,但是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还是得以推进。

最终于2006年11月开始正式运营。

就对于柳新华的设想,当时外界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人认为,渤海海峡已经有火车轮渡了,再修建跨海通道是否真的有必要?

对此,柳新华认为,火车轮渡有其弊端,例如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运输的安全性就会大打折扣。

同时,若只依靠火车轮渡一种运输方式,无法满足未来几十年间的运输需求,而跨海通道的建设与火车轮渡之间是互不排斥的,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惟有两者并举,环渤海地区才足以承担起当下和未来交通大通道的重任。

柳新华的设想当中,蓬莱到长岛疆头要修建一条海底隧道和大桥,而这部分的意义就是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试验工程,此举动能够解决长岛的发展需求,也能够积攒更多的经验。

据有关资料介绍,规划中的这座蓬莱长岛跨海大桥全长大约8公里,双向部署6个车道,高度28米,造价大约为2.5亿美元。

大桥建成后,长岛和蓬莱之间将实现全天候通车。

柳新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如果按照计划进行顺利的话,蓬莱长岛跨海大桥建成之后,紧接着下一步就是启动更加浩大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

蓬莱长岛跨海大桥所提供的建设经验,以及生态环境、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资料,都可以为渤海跨海通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

柳新华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跨海通道的工程技术,前有港珠澳大桥珠玉在前,那么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在技术上来说也是完全可行的。

再者,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直线距离在106公里,最深处仅有80米,这也意味着施工难度较小。

同时,海中沿线众多的岛、礁、滩的间距在3到8公里左右,若以此为依托,还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的专家提出建议:第一期工程应先建设渤海海峡跨海公路通道,这一方案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施工技术条件好。

初步预算,8车道公路隧道桥的总长约在125公里,工程总投资约960亿元人民币,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施工期。

工程建成后,通过各种管线收费和利税、土地增值、旅游开发等,这将会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效益。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海,渤海辽阔的水域在提供舟楫之利的同时,也阻隔了车辇之便,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环海交通格局和经济形态。

京津冀地区濒临渤海,这些鲜明的地理特征深刻影响着该地区交通体系的部署和发展方向。

柳新华说,“蓬莱和旅顺之间建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成一条连接渤海南北两岸的运输干线,实现环渤海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的全面贯通以后,北面能与东北亚国家及横贯俄罗斯的欧亚大陆桥相连,南面能与经济发达的港澳台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连,最终在国内部分能形成一条总长约四千多公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特定地理条件限制的原因,东北和京津冀两个地区的交通网几乎是一种各自独立的状态,两张网络之间也仅通过山海关相互连通。

山海关北山南海,自古以来就是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东北与内地之间的交通也因此受到极大的阻碍。

要拓宽东北与京津冀两个地区之间的运输连接通道,建设一座横跨渤海的跨海大通道将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从地图上来看,受渤海水域阻隔作用最甚的就是秦皇岛与大连两地。

渤海岸线犹如一个“c”字形,从秦皇岛出关就必须绕道盘锦,相当于走了一个弓背。

两地直接若能直接连同,“c”变成“e”,秦皇岛将能最近距离地直奔大连,其中带来的效益也是极大的。

陆路交通的改变,将使环渤海交通的现状彻底改观。

首先,秦皇岛与大连两地跨海连接,将直接打开了山海关的咽喉要道,这能在很大程度减小东北和京津冀两大地区的交通压力。

其次,跨海通道将构成京津冀和东北两个地区之间的第二条联络交通线,山海关单点相连变为网络化互通,也将促进关内外交通体系的一体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在参加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讲到,关于修建渤海跨海大桥的通道问题,有关方面的研究和构建已经长达二十多年。

渤海湾跨海通道是中国沿海地区交通部署规划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已开始筹划该项建设。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杭州湾跨海大桥早在2008年5月1日就实现了通车运营,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轮渡港口——琼州海峡火车客货轮渡也早已开通多年,如今只剩下渤海湾跨海通道还未启动。

对于修建渤海跨海大桥通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孙钧教授提出了三点:首先就在于山海关内外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量方面,还有就是多个地区之间的交通便捷性方面以及通道建成之后的收益方面。

而山海关内外运输量增长方面的要求,则是修建渤海跨海大桥通道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仍旧采用旧线上增加列车的方法,环渤海城市的运能已逐渐处于饱和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兴建渤海跨海大桥通道势在必行。

从交通的便捷性来说,如渤海跨海大桥通道建成,从山东前往东北的路程就可以直线前行,时间将比之以前大大缩短,还能够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缩小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如今渤海跨海大桥的项目研究还正在规划中,当前研究还处在第二阶段,重点在于对跨海通道的西通道进行桥梁和隧道的比较论证。

渤海跨海大桥建成后,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都能够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实现紧密的串联,这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背景、历程、特性及意义

【2】《建筑知识》: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代枢纽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设计总负责人郭建祥访谈

【3】《青岛日报》: 蓬莱旅顺:跨海大桥一线牵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

0 阅读:0

采春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