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意外受伤,对抗日战争影响有多大?他三篇战斗总结,可见端倪

乐蓉说过去 2023-08-31 13:33:03

平型关大捷后,时任八路军115师长林彪马不停蹄,亲率115师主力,又取得了广阳伏击战的胜利。

两次战斗共击毙日军2500多人。林师长声名鹊起,头上又多了个抗日名将的光环。

两次战斗结束后,115师进入战后休整状态,林师长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在半个月时间里,连续写出三篇战后总结,并作为延安抗大的教材,供学员们研读。

能进入抗大进修的学员都是身经百战的铁血战将,他们敏锐的发现,林师长教材中,充满了对日军战斗力及战术的不屑。

林师长认为日军攻击力太差,骄横且懒惰,宿营后不肯修筑工事等等。甚至日军穿着皮靴进行山地战,严重迟滞了他们爬山的速度,也被林师长注意到了。

最让学员们感到意外的,是林师长对友军的态度,竟直言友军的指挥官都是草包,根本不会指挥作战。

林师长的话,学员们都深信不疑。

在红军时期,林彪就有“红军之鹰”“常胜将军”等美誉。指挥作战的能力,在诸多红军将领中首屈一指。

长征结束后,红军在瓦窑堡成立红军抗日大学,29岁的林彪担任校长一职。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时,林彪对改编颇有微词,因为按照国军编制,部队中不设政委一职。可林彪认为,政委的工作,是军事干部难以替代的。

洛川会议时,张浩(林育英)劝导堂弟要顾全大局,放弃个人成见,以抗日大业为重。

林彪茅塞顿开,同意辞去抗大校长职务,接任八路军115师师长。

此时115师主力部队,已经在政训处主任罗荣桓、343旅旅长陈光的率领下,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洛川会议上,林师长慷慨陈词: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我们更应该在运动战中打几个漂亮仗。以扬八路军军威,灭日军之气焰,振奋全国人民和友军坚决抗日的信心。

“画角三声动军愁”,不待会议结束,林师长和副师长聂荣臻就踏上征程,他们先乘车后骑马,昼夜兼程赶到古都西安,连夜登上开往潼关的列车。从风陵渡口渡过黄河以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到太原。

太原城中的一家小旅馆,成了林师长的临时战地指挥所。

一幅《华北战区敌我双方态势》图,挂满了整面墙壁。

林师长非常重视地图,他做抗大校长时,给学员们上的第一课《如何当好红军师长》,这堂课分9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强调红军高级指挥官,一定要学会读地图。

林师长不止一次的对手下的将领们说:是读地图,不是走马观花的看地图,仔细的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信心。

林师长还说:读地图的正确办法是把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的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段的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逐块逐点儿的读。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村镇、道路标出来,边读边划,等地图差不多划烂了,地图也就牢牢的记在心里了。

可是在太原的招待所里,林师长却不能坐在凳子上读地图。

几天前日军飞机轰炸太原,发电厂遭到破坏。林师长现在只能站在地图前,手举蜡烛苦思冥想。

这是八路军对日军的第一仗,首战必胜,所以林师长在选择战场时,要格外的慎重。

夜深了,林师长取过健脑器戴在头上,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那个叫平型关的地方。

平型关是晋冀两省交界处的重要隘口,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型关口下有一条通往灵丘的公路,两山夹一沟,是打伏击的绝佳地形。尤其是中间十几里,犹如葫芦的细腰,公路突然收窄,最窄处只能容一辆卡车通过。

天亮以后,林师长顾不上休息,他要到平型关勘察地形。

半路上,林师长终于见到了115师的先头部队343旅。旅长陈光报告说:全旅两个团共5000人,每个战士都配备了100发子弹。

林师长很高兴,自从南昌起义后,他指挥的部队,从来没有配备过如此多的子弹。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林师长突然对友军有了信心,感觉他们与八路军合作是认真的。

林师长随即推翻了他殚精竭虑制定的作战计划,他要跟友军合作,打一个震惊中外的大胜仗。

其实这也是林师长无奈的选择,兵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的他。

115师下辖五个团,其中一个团留做预备队,一个团负责打援,峡谷两端留一个团,防止敌人突围。剩下用来发起攻击的两个团,兵力只有5000多人。

被包围日军板垣师团辎重部队,兵力有4000多人,进攻部队与日军相比,兵力上没有太大的优势,很难达到全歼日军的目的。

如果战斗期间,独立团的防线被日军援军突破,115师主力部队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但是八路军如果能够得到友军的支持,哪怕只有一个团,林师长就有了全歼日军的把握。

林师长致电友军指挥官,希望在平型关战斗中,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友军非常爽快的同意了,他们答应战斗打响后,将派出71师,新编第2师,以及独立第八旅,共八个团,从平型关峡谷东端,向峡谷里的敌军发起进攻。

林师长很高兴,友军的支持,等于替他增加了八个团的生力军。

林师长又从师直属部队中抽调了一千多人,与谷口撤下来的半个团,组成一个团,连夜连夜加强到前线攻击部队中去。

这样115时用于的部队,兵力达到8000余人,与日军兵力形成2:1的优势,再加上平型关的有利地形,胜利犹如探囊取物。

大战在即,林师长又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他将负责准备向敌人发动进攻的三个团,都摆在一侧阵地上。

没有人知道林师长这样排兵布阵有何玄机,围三阙一,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谜底很快揭晓了。

战斗打响后,林师长亲赴最前线,耳听为虚,他要亲眼看看,日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可日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似乎并没有传说中强悍。

可是林师长一直眉头紧锁。

已经过了约定时间,友军还是按兵不动。没有及时切断日军的退路。

林师长致电友军询问,对方回应:奉上峰命令,已取消出击计划。

林师长闻讯后,面色如常,淡淡的回了一句:“知道了。”

进入峡谷的日军后卫部队开始从容撤退。

林师长对李天佑说:有多大碗,吃多少饭。我们管不了人家,可眼皮底下这些日军,一个也不能让他们跑掉。

此刻,日军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的援军,已经和负责打援的115师独立团交上了火,敌众我寡,独立团能撑多久,谁心里也没底。

一旦日军增援部队突破独立团,阵地,就将与退出峡谷的日军兵合一处,然后对115师主力发动反扑。

如果开始林师长把三个团的兵力,布置在峡谷两侧的阵地上,就可能被反扑的日军从中间分割开,形成首尾不能相顾的被动局面。

林师长将主力安排在一侧阵地,就会在战斗不利的情况下,避免被敌人分割后各个击破。

八路军独立团的顽强,也出乎板垣征四郎的意料,他派出的增援部队,受阻于灵丘以北以东地区十六个小时,寸步难行。

板垣征四郎恼羞成怒,亲自赶赴前线督战。可一直坚持战斗的独立团,突然消失的踪影不见。

原来此时独立团已经完成了阻击任务,被115师主力包围的日军,此刻已经被全歼,战场上除了横七竖八的尸体,什么也没给日军留下。

平型关战斗,共歼敌1400余人(包括独立团的歼敌人数)。

平型关战斗是全面抗战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大捷。

参战的八路军将士阵亡300多人,阵亡人数不及日军的四分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祝捷贺电,犹如雪片一般飞上林师长的案头。

当115师参战部队进驻五台县时,万人空巷,老百姓聚集在城外,为的就是一睹这位抗日名将的绝世风采。

五台山上的僧人们也下山了,他们身着袈裟,齐奏梵乐,超度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的英灵。

林师长还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他对平型关战斗的结果并不满意,按照开始制定的作战计划,部队伤亡300人,已经是林师长心理承受的上限了。

可实际上参战部队阵亡人数就达到300多人,其中包括团职干部三人,营级干部5人。如果友军能按时出击,这个损失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林师长还有一个疑虑,平型关战斗中,115师伏击的只是敌人的辎重部队,并不能真正的反映出日军的真实战斗力。他还想再打一仗,专找日军的野战部队打。

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115师转战千里,终于在昔阳县广阳村附近寻找到新的战机。

这次中彩的是日军第20师团,林师长运筹帷幄,取得了歼敌1200余人的佳绩,还破天荒地抓了三名日军俘虏。

这次战斗参战的115师主力,伤亡人数200余人。

对这样的战绩,林师长依旧不满足,他认为日军第20师团不是主力师团。

在广阳伏击战中,第20师团野战部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远不及平型关战斗时板垣师团辎重部队。所以广阳伏击战的胜利,不具备现实意义。

115师在一个月时间里,连续完成两次大的作战任务,部队需要进行短时间的战后休整。

林师长趁此机会奋笔疾书,相继写下《平型关战斗经验》《与日寇作战的经验》《八路军对敌要采用进攻战法》三篇文章,作为抗大学员的教材。

在这几篇文章里,林师长直言,日军在作战时,远不及八路军勇敢。但是比友军略胜一筹。

日军过度依赖飞机,坦克,大炮等重武器。而我军这些武器极端匮乏,所以应该自觉的处于内线作战地位,认真的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采用各个击破的运动战法。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么不打,打就要让敌人感到痛彻心扉。

第二、由于友军的过分妥协,日军轻视友军,已经变成了习惯。行军、宿营时,警戒甚是疏忽,更不爱做工事,隐蔽在雨裂沟休息。

日军的这些习惯,更有利于我军袭击,当我们把手榴弹扔进敌群中,他们才迷迷糊糊的往外冲。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吝惜机枪子弹。

第三,敌军长驱直入,所需的粮食、弹药都要从日本本土输送而来,运输线长达上千公里。我军需要严格的坚壁清野,不让敌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另外应该大胆派出精干的游击队,携带电台深入敌后,破坏敌人运输线上的道路、桥梁。

将正规战和游击战有效的联合起来,加速日军物资的消耗。敌人缺粮少弹,就会不战自退。

第四,日军进攻友军阵地时,我军应主动的从日军侧翼发动攻击。让日军陷入顾此失彼的不利境地。

第五,日军过分依仗飞机和大炮,战斗开始后,我军应迅速的接近敌人,敢于与敌人近战、夜战,我们和敌人混战在一起,他们的飞机和大炮就没了用武之地。

第六,日军步兵攻击精神甚差,行李太笨重,尤其是他们穿着皮鞋爬山,慢的犹如乌龟爬。

有时他们已经爬到了半山腰,而我们还在山下,结果还是我们先上到山顶,一顿手榴弹砸下去。日军就像滚萝卜一样滚下山去了。

在山地战中,日军的重炮运动不方便,坦克更无用武之地,飞机的作用也不大。所以我军应尽力引诱日军进行山地战。

第七,我军在战斗中很难抓到日军俘虏。即使是他们败了、伤了、溃散了,仍坚决不缴枪。这并非是日军勇敢坚决,主要是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担心被俘虏后遭到报复。

我军在平型关战斗中,很大一部分伤亡是在战斗后期造成的。

我军有优待俘虏的传统,战斗结束后,战士们聚在一起。对那些不肯缴枪的日军高喊:“老乡,缴枪不杀”。

日军不是我们的老乡,我们说的话他们也听不懂。日军向我们开枪射击,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平型关战斗后,我命令战士们要学会三句日语“不杀日军俘虏”“八路军优待俘虏”“八路军医治日军伤员”。

由于时间太短,我军绝大多数指战员都没有学会这三句日语。仅有两名文化教员能运用娴熟。

结果在广元伏击战后,这两名文化教员向日军喊话,当即就有三名日军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

第八,日军士兵普遍士气低落,自愿作战意愿不强。

战斗后,我们缴获了日军大批的日记、信件,字里行间透露着思乡、厌战的情绪。

我军将这些日记、信件稍作整理,编纂成一本小册子,散发到日军中间。

结果日军中连续发生数起哗变事件,士兵持械要挟长官“结束战争回国”。

其实对这类事件,我们应该加大宣传,达到从心理上瓦解敌军的目的。

林师长同时也总结了日军的几个优点,火力猛,普通士兵识字率高,擅长精度射击,善于伪装,进攻时队形分散。还有近乎迷信的服从意识。

另外日军白刃战时排出的阵型,也值得借鉴。

林师长对友军颇有微词,认为他们在战争中,就是猪队友一般的存在。

友军自己制定的出击计划,自己却不能遵守。八路军在前线打仗,他们在一旁冷眼旁观。却经常吹牛说要决战,结果却是决而不战。即便是打了,打的也不坚决。

本来友军中的编制就不满员,平型关战斗以后,友军放弃有利地形,以区区8个团的兵力,在平原地区阻击溃敌。

八个团分成三路,还留下两个团做总预备队,每一路中间留下20多里的空隙。

从平型关战斗中败退下来的日军,友军不但不能歼灭他们,反而被日军冲的七零八落。

友军的指挥官真是笨极了,都是些饭桶草包!

友军如果以后还是坚持被动防御的战术,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他们声称不丢弃一寸土地,美其名曰守土抗战。

不少友军将领信誓旦旦的说,如果不是“守土”这两个字,那么我们老早就会攻击前进,主动去消灭敌人了。

他们对防御战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实在令人感到可悲。

我国有千千万万座山,千千万万条道路,千千万万个村庄,友军每个点都要守,本来还算雄厚的兵力,愣是被摊薄了。

日军可以调动一个师团的兵力,来消灭友军一个团。就可以轻易的突破友军的防线,只要一个点被突破,就意味着整条防线的溃败。

可友军并不吸取教训,只是忙着构筑新的防线,任由大片的国土沦落敌手。

友军畏敌如虎,对普通百姓却大发淫威,以抗日为名征粮、征款、抓壮丁,搞什么焦土抗战。把老百姓强行迁走,把他们的房子统统烧光。

友军这样做,固然是想不让日军得到一粒粮食,从未考虑过普通百姓的死活。

在上海和南口的战斗中,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昼夜不停地轰炸友军阵地,友军牺牲很大,却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他们看不到日本兵,只能被动的挨打。

这种单纯的防御作战,只能更加发挥敌人的长处,掩盖敌人的弱点。削弱友军的士气,从而导致他们丧失对胜利的信心。

友军也装备了大量的飞机和大炮,却像守财奴般的不敢拿出来和日军决战。

如果这些武器在八路军手中,我们就可以自由的决定,打击敌人的时间、地点,兵力和方法。

以攻代守,这才是击败日本侵略者的不二法门。

最后林师长又语重心长的说:相比起日寇,八路军无论在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在现阶段八路军还不具备和日军决战的实力。所以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八路军要正规战,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主动出击,不打没把握的仗。要尽量打赢每一场战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只要有了信任,八路军就如鱼得水,不用再为兵员、粮食、伤员、情报发愁了。

我们应该加强对新兵的培养,教育他们学文化,增强战斗技能,尤其是加强白刃战、夜战的训练。

最后林师长还强调一点,对那些数祖忘典,助纣为虐的铁杆汉奸,坚决不能手软。

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召开公判大会,当着诸多百姓的面,公开处决这些汉奸。

林师长在抗大的这三篇教材流传很广。其中有些内容,让友军看了,更是五味杂陈。

一个多月后,林师长被友军枪击身负重伤,从而缺席了整个抗日战争。

这次枪击事件,是意外,还是故意而为之。迄今没有定论。

林师长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本应该在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如果他不是意外受伤,日本侵略军也许根本坚持不到1945年。这话绝非是小编危言耸听。

林师长在抗大的三篇教材,一共有5万多字,迄今读来还字字珠玑,字字诛心。其中的真谛,您品,您细品。

0 阅读:64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