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9年入伍,第4年从文书岗调去新兵连当班长,人生因此而转变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5-21 08:09:54

讲述:李洪军,编辑:拾点旧时光

1972年,我入伍的第四年,当时我已担任文书一年多,指导员突然找我谈话,说让我去新兵连当班长,我当时还有些诧异,可结果因为在新兵连发生的事情,让我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

60年代末,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际形势不稳,边境常有冲突,俗话说“未雨绸缪”,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响应,贡献出自己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当时国家已经恢复了一年一度的征兵活动,而我当时也决定响应号召,报名参军。

1968年年底,在得知了国家征兵的消息,我心里特别激动,决心报名参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特地写下了一份决心书,表示自己有志报国。

乍一看,有点喊口号的意思,但当时却寄予了我真切的情感,我将决心书交到了武装部陈部长手里,再次郑重的表明了决心,最后也是如愿报名了参军。

体检很顺利,我自觉家里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根正苗红,参军的事情应该是十拿九稳,可入伍通知书一天不到手,悬着的心就不会落地,吃睡都不香。还隔三差五跑去打听入伍通知书的情况,结果第二次去时,听到陈部长的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

那天,我又跑去询问陈部长征兵的事情,期间,陈部长突然问了我一句:“洪军啊,你可知道你父亲解放前参加过什么组织没有?”

听到这话,我隐约察觉到了什么,要知道当时参军是非常严格的,不仅讲求身体素质,更讲究个人出身的问题。

陈部长这么问,肯定是存在问题,我当时就愣住了,沉默片刻我回答道:“我没听我爹说起过,陈部长,是出了什么岔子吗?”

可陈部长当时并没回我话,只是让我回去等消息。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担心,害怕因此事无法入伍,到家我就找到父亲问起了此事,父亲并未告诉我,只是说没啥问题,为此,气得我还和父亲大吵了一架。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了此事,特地去找了陈部长谈话,不过具体谈了些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我参军的事情却峰回路转了。

因为不久后我便拿到了心心念念入伍通知书。

记得那是1969年的2月份,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也奔向了期望的未来。告别父母和乡亲,我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奔赴了军营——这是一个改变我人生的地方。

新训结束后下连,我是工程兵,当时部队国防施工,采用倒班制全天24小时不停施工,生活很艰苦,但我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工作起来,个个生龙活虎,不怕苦、不怕死,谁也不甘心落后。

而艰苦的工作也更好的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为我们之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年年底,连队要从部队中选一名年轻、有文化、表现较好的战士到连部当文书,连长陈国忠找到各班班长谈话了解情况,我的班长(姓邹)知道我读过初中,而且写的一手好字,于是推荐了我。

最后经过一番筛选,我很幸运,担任了连队文书这一职务。

连队文书,主要负责连队的文件收发、上情下达、战士档案和连部人员的管理。类似于连队干部的文秘,工作还是比较繁琐的。

也因此我成长的很快,不论是在政治、文化和军事素质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实这也为我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期间,我很感谢连长和指导员,他们一直以来十分关心我的成长和进步,也经常指导我的工作,并且鼓励我要学好党的基本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一个优秀的战士。

在他们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也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最终也是不负他们的期望,1971年,就在我入伍第三年的时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说那时才20岁出头,但当我举起右手宣读“入党誓词”时,顿时觉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那一刻,我也在心里暗自发誓,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给祖国和人民。而入党誓词,也被我铭记于心,刻在骨子里,一直激励我奋勇前进。

在之后的工作,我更加努力,期间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就在我文书岗位上干得正起劲时,第二年初,指导员突然找我谈话,说让我到新兵连去当班长。

当时我还有些诧异,我文书工作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调我去当班长呢?指导员没再说起他的,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好好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

三年多的军旅生涯,我也早已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思想刻在骨子里,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听指导员这一么说,我当即接下了任务,并承诺一定好好完成任务。

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去新兵连当班长,会因为一件事情,在全团传开了名声,我的军旅生涯也因此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

我到新兵连当了新兵13班的班长,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深知战士们到一个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除了在训练上,在思想、生活上,也都十分关注,遇到问题及时处理,也因此很快和大家打成了一片,但之后唯独因为一次分餐的事情,我发了火。

70年代初,当时国家还处于较为艰难的时期,全国上下都是勒紧裤腰带,原本相比地方上的百姓,军人的生活算是好的多了,那时我部队已经实行了供给制,按人头计划用粮,伙食标准我们工程兵是0.45元,每月供粮45斤,但对于一些新兵来说,还是不够好吃。

我们班16人,好几个都是山东大汉,长得人高马大,新训消耗又大,饭量大小,可想而知。

有一次,我们班到伙房打来半桶小米饭、半盆白菜炖豆腐,前面的人稍微打的多了些,就不够吃,当时,副班长也是出于好意,就想到了平均分餐的方法。

他让战士们把碗都摆在桌上,然后拎起饭勺均匀地将饭、菜分别盛在碗里,并时不时对比一下,看哪个碗打多了,哪个碗打少了,多了就匀出来一点,少了就加点。

如此这般,似乎看起来相当公平合理,但我看了却是火上心头。

我一反往日平易近人的形象,当即掷地有声的说道:“都给我倒回去!”

大家听了,愣在了原地,随后还是将分好的饭菜倒了回去。

这是大家第一次见我发火,都很诧异,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沉默片刻,我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道:“我们部队一直在宣传雷锋,学习雷锋,学习雷锋不是喊口号,要付诸于行动,雷锋精神强调的事奉献精神,一事当前要先为别人打算!我们作为一名军人,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虽说现在生活艰苦,但如果这点难处都不能克服,那还谈什么保家卫国?我看以后上了战场都会是个逃兵!”

话虽说的有点重,但在原则性问题上,我认为是坚决不能逾越的。

大家虽没说什么,但之后的做法让我还是很欣慰。

之后,战士们在打饭时,都会酌量而为,不再只顾为已不管他人,饱汉不知饿汉饥的现象多有收敛,甚至还有些懂事的新兵将饭菜主动让一些给其他饭量打的战士。

而我也把这些都看在眼里, 并一一记了下来,并在班务会,集品德行为,内务卫生、队列操作,军事训练等诸多因素,综合奖评。

凡事表现好的,我予以表扬和奖励,也因此,战士们积极性更高了,学雷锋也不在停留在口号,而是真正付诸于行动中,我们班的战士拧成了一股绳,团结互爱,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出色。

不久后,我们的“停分餐制”砸烂平均主义的做法在连队传开,连部也认为此举很好,于是在全连推广,各班效仿,连队形成了一股很正的风气。

新训结束后,我们班因为各方面都比较突出,还被评为了先进班,我也因此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团嘉奖一次。

回到老连队,连长和指导员对我表示了赞扬,指导员欣慰的说道:“我们没看错你小子,加油,好好干吧!”

而后好事接踵而来,不久我便担任了班长,那年秋,突然提了干当了排长。

此后,我一直兢兢业业,在军营度过了12年时光,85年营级转业,到地方成为了一名军转干部,一直秉持着军人的本色,不怕苦难,甘于奉献,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同事的赞赏。

回望过去,虽说并未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也绝非碌碌无为,从一个农村子弟到参军,再到提干,最后营级转业地方,科级干部退休,我已经很知足了。

而这一路走来,我也一直心怀感恩,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战友和领导,当然,最应当感谢的是部队对我的栽培,军旅岁月难忘!

(注: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删,在整理时,为顺畅阅读,部分细节演绎处理,文是为原创,全网监控,谢绝洗稿搬运)

0 阅读:114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