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矩”、和“没规矩”的孩子,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兰妈谈育儿 2024-06-09 19:47:53

文/兰妈谈育儿

以前一直认为,给孩子立规矩就是为了更好管教他们

直到现在才明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习得规矩,这才是成长里最好的“保护伞”

开公司的堂姐,最近新招了一批实习生,有个新人给她的印象最深

因为公司应聘是有学历要求的,大家都纷纷拿出各自的学历底牌

那个新人看起来高高瘦瘦、还戴着眼镜,整个人也始终坐在角落里背演讲稿

听表姐说,女孩比较紧张,怕临场发挥不好才特意提前准备好一份自我介绍的稿子

而这件事被其他应聘者知道后都纷纷嘲笑不已,还吐槽“学历那么低,准备好演讲稿也没用,谁要呀”

女孩被挖苦得羞红脸,低着头看不完表情

等到正式开始进入面试环节时,女孩明明排在前排,却硬生生地被挤到最后

等到面试环节全部结束后,女孩也不同前面几个姑娘没规没矩,不管会不会被录取,她都深深地鞠一躬,然后感谢面试官给她机会做自我介绍

也就是如此规矩又有礼貌,引得堂姐把她破格录取了

她也告诉我:

“现在的很多小年轻,说得是找工作,其实就是混日子交差,你稍微挑点毛病,人家直接就辞职不干了,这哪里是招员工呀,分明是给自己找气受的”

不得不说,堂姐突出的,除了是当前年轻人的找工作状态之外,还存在一个隐藏问题

那就是“有规矩”、“没规矩”的差距

“有规矩”的人走到哪里都能管好自己,不会大呼小叫、更不会随便贬低他人

而“没规矩”的人呢,习惯了随心所欲,不考虑他人,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丢了人品、也很容易形成社交孤儿,没人愿意亲近、也没人愿意深交

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

特别是以下几方面,“有规矩”、和“没规矩”的差距几乎是一目了然:

01

餐桌方面

餐桌体现着人品,这句话适用于成年人,同时也适用于孩子

前几天,有个亲戚为宝宝办满月酒

我和女儿随便找了一桌就坐下,在等待上菜期间,餐桌上还专门准备了花生、瓜子、和糖果

可这些刚被端到桌子上,就被坐在旁边的一个男孩捷足先登了

那个男孩,看起来也就是7、8岁的样子,双手别提有多敏捷,迅速把盘子里的糖果都装在自己的衣兜里,然后还把花生和瓜子往奶奶衣兜里放

当时,他一边装还一边说:“多装些”,那架势,恨不得连盘子都要直接端回家

到了正式上菜的时候更是直接傻眼了,男孩的奶奶要了一个打包盒,奶孙俩遇到喜欢的那道菜,就会直接端起盘子就往打包盒里装,同桌的其他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到了后面,眼看着“抢菜”环节依旧如此,有些人则不满地发声说:“再好吃的菜,吃多了都会腻”

奶奶没听到,男孩更是听不懂,自顾自地胡吃海喝,还完全不注意形象地站起来夹菜,以至于不小心把饮料碰倒,瞬间流了一桌,然后顺着桌面往大家的身上流

最关键的是,不小心之失,怎么也得有一句“不小心”的话吧

从始至终,就没有这样的想法,面对有些不悦之人的抱怨和愤怒眼神,他们也似乎根本就看不到

讲真的,那对奶孙真的是把“人品差”体现得淋漓尽致

私底下说起这件事时,大家都纷纷抱怨,甚至还有亲戚说:

“下次有吃酒席的地方,千万别跟那对奶孙坐在一起,真的很影响心情”

这就是餐桌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一个人连基础的餐桌规矩都没有,那一起共餐、和相处的机会也就是那么一次

“没规矩”的一次性社交,和“有规矩”的见面还熟,也就形成了一种社交标志

02

学习方面

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更是一种习惯,而好的习惯又离不开“有规矩”的约束加持

有个朋友的儿子,读三年级的时候上课听不懂、课下不会写作业

为了逃避被老师责罚,他就撒谎说“作业忘在学校了”,然后就有了理由第二天到学校补作业

可补作业的质量呢,不用说就能猜到结果

孩子到学校的第一件事,也是问同学借作业抄答案,如果被发现、或者组长监督不准借作业抄

那他就直接点兵点将,点到哪个,就把哪个当成答案写下来

如此,作业虽然交了,但批改作业却错得一塌糊涂

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开始严厉关注孩子的英语作业情况

周日那天,忙完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孩子呢,继续撒谎说:“作业忘在学校了”

那一次,朋友没有再打马虎眼

直接给班主任打电话询问教室的门有没有上锁,然后又让儿子亲自到学校取回忘记拿回的作业

结果,儿子借口说回卧室换衣服,把门反锁后的十分钟,朋友多次催促,他才慢悠悠地从书包掏出作业

并解释说:“之前忘记了,刚才特意检查一下,结果发现作业是在书包里”

这是什么,这就是懒惰、和态度上的谎言

更通俗易懂一些,也是学习方面“没有规矩”

如果一开始就形成今日事情今日毕的规矩,那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另一种状态了

还有一个亲戚,她从小就注重女儿的学习习惯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基本上就是今天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拖到第二天

慢慢地形成习惯后,不需要大人再提醒,孩子就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是“有规矩”的束缚,孩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也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撒谎、和走捷径的耍小聪明想法

所以,管孩子就要幼时立规矩养成好习惯,好的习惯就是孩子学习上的保护伞

直到拥有更多能量克服困难、勤勉认真、努力提高自己…

03

礼貌方面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礼貌也不被人所喜爱

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

超市里有个3、4岁左右的小女孩,路过零食散称区时,看到掉落在地上的一袋吃的,她走向前捡起来,认真拍拍灰尘、吹吹气,然后才小心翼翼放回原位

短短的15秒时间,却获取了无数好评

有人说,这就是有礼貌素质的孩子

有人说,孩子如此优秀,那她的父母应该更有素质和教养

也有人说,可爱的宝宝,平时的家教家风一定很好

确实如此,一个小视频突出的何止是礼貌、素质、教养,还反馈着平时的教育家风如何

还有一个8岁女孩,准备了很久才参加汉字比赛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女孩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给我掌声,给点掌声”

虽然在场的观众都纷纷配合,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但评委们似乎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有个女导师就开口劝说:

“咱先静静,别那么闹腾,虽然你很活泼,也挺招人喜欢的,可我们现在是比赛、在闯关,要静下心来仔细听题,你刚才听清楚说什么了吗”

随着闯关继续进行,女孩似乎还是没有听进导师刚才说的话

一边闯关还一边不停地提醒:“我写对了就要给掌声,写对了,写对了,掌声呢”

对此,导师纷纷给出的解释是“这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话”

面对女孩接下来的活泼,评委老师也在不停提建议:“咱们认真地说话行吗”

看得出,评委老师对女孩的耐心在慢慢减少

而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活泼”都招人喜欢,如果孩子直接提要求、或者讲话太偏向自我感觉,那就很容易偏离大众接受程度

礼貌方面的“有规矩”、和“没规矩”,在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和社交差距方面,也简直就是一目了然了

04

榜样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成长榜样,好的家庭教育也需要全家人共同去经营、维护

有个常年在外打工的朋友,她女儿是放在家里让奶奶照顾着

平时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辅导不了的作业,基本上都会托我帮忙照看一下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身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撒谎、和不想写作业

其实,这两个问题还是相互连贯的

因为不想写作业,所以才想方设法地撒谎

就拿上个周,英语老师在群里点名说孩子“经常不交作业”来说,孩子当时就委屈巴巴地开始现场编谎言

她先是解释说:“作业写了、也交给组长,是组长没检查好作业,冤枉我了”

然后又开始声泪俱下地,把被冤枉后的委屈展现的淋漓尽致

朋友也不禁怀疑是冤枉了孩子,为了不让孩子因此受到内心伤害,她特意私底下找到孩子口中的组长了解情况,还特意向英语老师表明“孩子可能被冤枉”这件事

结果,了解来、了解去,她这个妈妈反而成了小丑

第一,孩子确实是没有及时交作业

第二,每次交作业都是组长催,催了之后才开始补交

第三,关于补交作业的质量,看看批改后的效果也就知道了

意识到孩子撒谎,朋友气得不行,取消了暑假带孩子出去玩的计划,还打算在假期安排什么样的补习班,让孩子可以趁着暑假弯道超车、把落下的功课好好补回来

可事实上呢,一个好习惯需要日日夜夜的坚持与积累,而一个坏习惯的形成只需要一件事就够了

听朋友说,她跟老家奶奶聊起孩子每次写作业到深夜的问题时,老人还主动说出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

原来,上星期五是学校的单元测试,孩子早上困得起不来床,奶奶心疼、又担心孩子睡不好影响考试,她就扯谎说:“孩子肚子疼,可能是昨晚着凉了,待会不疼了再去学校”

没想到,曾经在群里的这句打招呼话,居然是奶奶这个家长的扯谎之举

也因为这件事,朋友最近在给她家里立规矩、建立榜样

其实呀,这份规矩、和榜样早都应该开始重视了

不光是朋友,包括兰妈在内的所有家长,我们教育好孩子的标配就是先自己、后孩子

立好榜样、并成为孩子的上进目标,在这种“有规矩”下,孩子对学习的上进和求取欲望才会被有效激发

“有规矩”和“没规矩”差距很大,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也尽量让我们孩子成为“有规矩”的娃

那么,关于“有规矩”、和“没规矩”孩子之间的差距,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2 阅读:449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