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来了!内蒙古“天价切糕”一刀切出12000元,当事人发声曝内幕

英豪说娱乐 2024-05-02 03:44:41

男子在内蒙古服务区买切糕,原以为是16元一斤。

没想到结账时变成了16元一克,总价更是高达12000元。

“天价切糕”再现江湖,立即刷爆了全网。

可就在众人纷纷吐槽的时候,事情竟然迎来了“反转”。

4月30日,一名网友发视频称内蒙古某服务区,再度上演“切糕门”。

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不少媒体也闻声而动,对视频进行了转载和解说,称男子买切糕被坑。

视频中,身穿白色上衣的年轻小伙,站在一个摊位前和摊主对峙。

说刚开始谈价格的时候,明明说的16元一斤。

身穿黄色衣服的摊主,闻言立即反驳:我是说的16元,但不说一斤16元,而是一克16元。

所以按克来算,总价就是12000元。

买个切糕而已,竟然要上万元。

这天价的切糕,谁能吃得起?

反正年轻小伙是吃不起,他连连表示太贵了,自己不要了。

羊已入套,岂能这么轻易地放过?

摊主表示,东西都已经切好了,也上称了,哪里能说不要就不要的。

摊位外的“顾客”,也跟着附和:切好了还能不要,这样做不地道。

很明显,这是摊主找的“托儿”,企图用“道德绑架”这招儿。

但年轻小伙不买账,直言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吃不起这12000元的切糕。

而且明明说的16元一斤,现在偏说是按克来算。

摊主的做法,才是不地道。

这下,倒是摊主先急起来了,让小伙不要乱说。

自家摊位卖东西是明码标价,绝对没有骗人。

不要为了逃单,就胡乱扯皮。

或许是看年轻小伙盐油不进,摊主和“托儿”又开始分长红白脸。

摊主唱白脸,说小伙在扯皮;

“托儿”唱红脸,提议周围围观的顾客,帮小伙分担一些。

周围的顾客一听,立马表示他们只是围观群众,也不认识小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视频到此戛然而止,也不知道年轻小伙最后到底有没有买单。

但整个对峙的过程,以及天价的切糕,依旧震惊了无数网友。

自从10年前,湖南岳阳出现了“天价切糕”后,人们就是谈切糕色变。

日常生活中见到切糕车,更是立即绕道而行,深怕遭遇“切糕刺客”。

有网友感慨,都多少年了,居然还有人敢买切糕。

如此勇气,着实令人佩服。

有网友则希望媒体说清楚是哪个服务区,如此不可思议的土匪行为,就应该好好查清楚。

而原本计划“五一”假期到内蒙古游玩的网友,也被这则新闻给吓到了。

担心自己也会被“宰”,便打算取消旅游计划。

随着淄博、哈尔滨和天水的火爆,许多网友都希望自家也能够有这样的契机,拉动当地的旅游增长。

生怕一个负面事例,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口碑。

有内蒙古当地的网友,就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按克来卖的切糕。

这究竟是哪个服务区?

突然出现的事件,是不是刻意炒作的剧本?

眼见舆论愈演愈烈,发布视频的当事人也站出来发声了。

不过,他是解释视频中的白衣小伙,买的并不是切糕,而是名贵药材。

他发布视频时,只是用了“切糕门”来做比喻。

最开始的文案中,他也是在提醒广大网友,不要在服务区或旅游景点购买名贵药材,或者珠宝首饰。

而视频中的摊位上,也写有“酒行”的字样,旁边的广告牌还有“石斛”二字。

没想到,各网络媒体只注意到了“切糕”两个字,报道时也纷纷在说“天价切糕再现江湖”。

所以,整件事情闹了半天,就是个乌龙事件。

但问题也来了,无意造成的乌龙,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吗?

答案是不能,原因有三点。

一是,摊主坚持自己是明码标价,可从年轻小伙的对峙中,便能知道他有意隐瞒了“按克来算”的事实。

二是,16元一斤的石斛,也算上是天价了。

野生石斛的价格倒是能上万,可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摊主敢卖吗?

三是,摊主还找了“托儿”,来合伙忽悠顾客。

如此来看,用“切糕门”来形容此次事件,也的确很贴切。

所以,相关部门更应该严查这次事件,及时做出处理。

不能因为是个乌龙,便小事化了。

要知道,当下的旅游事业,形象和口碑可是重中之重。

尤其,又恰逢“五一”黄金周,更应该打击类似的欺诈行为。

行文至最后,也提醒各位旅客——

外出游玩,谨防“消费陷阱”。

0 阅读:59

英豪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