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7国联合“逼宫”,只为销毁中国一项武器

南斋孤风中 2024-06-02 21:03:48

2008年12月4日,一个寒冷的冬日。

挪威奥斯陆的会议大厅内,107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

共同签署一项名为《集束弹药公约》的国际条约。

大厅内,镁光灯闪烁,快门声此起彼伏。

一张张或严肃、或欣慰的面孔,映衬着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这股禁止集束弹药的浪潮中,中国的缺席显得尤为突兀。

作为一个一贯以“以和为贵”为外交理念的大国。

中国对该公约持保留态度,没有签署。

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一时间,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在报道中国的缺席。

一些不友好的国家,更是借机恶意攻击,指责中国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威胁全球和平安全。

字里行间,充斥着对中国的偏见和敌意。

然而,事实真的如他们所说吗?

在这些喧嚣的背后,人们是否真正了解中国不签署《集束弹药公约》的缘由?

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是德国发明,成为了二战战场上一个可怕的新名词。

乍一看,集束炸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外表看似无辜,体积仅如一个一岁大的孩童。

重量可一点不轻,45公斤以上。

集束炸弹的外壳薄如蝉翼,脆弱得仿佛一捏就碎。

它的破坏力与其他炸弹相比,并不算出类拔萃。

然而,当你深入了解它的内部结构时。

你会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子母体"的设计。

想象一下,一枚巨大的炸弹外壳,犹如一位母亲的子宫,孕育着数十乃至数百个小型子炸弹。

这些子炸弹或大或小,各有各的用途。

有的是燃烧弹,专门用来引发大火;

有的是破甲弹,专门用来击穿装甲……它们各司其职,威力各异。

当集束炸弹被投射到目标区域时,一切都在瞬息之间发生。

母体炸弹在半空中解体,犹如一朵盛开的烟花。

紧接着,数不清的子炸弹如同烟花的碎片。

倾泻而下,带来大规模的杀伤。

地面上,原本宁静的村庄或者车来人往的街道,转瞬之间就变成了人间炼狱。

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建筑物倒塌……

集束炸弹,被称为“最残忍”的武器。

“最残忍”的武器

以美国的M404式203毫米集束炸弹为例,它就是一个小巧而致命的死亡使者。

104枚子炸弹,被母弹仓紧紧包裹。

当母弹仓在理想高度引爆时,子炸弹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展开它们的触角,将死亡的阴影笼罩在2万平方米的区域内。

相比之下,普通榴弹的杀伤面积,不过是它的八分之一。

和平年代,我们习惯了用一岁孩童的身形,来比喻美好和希望。

但在战场上,同样的身形,却成为了死亡和绝望的代名词。

而且集束炸弹,没有制导装置,精确度低。

打击目标常常偏离预期,造成无辜平民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1999年的南联盟战争中,塞尔维亚尼什机场遭到集束弹的袭击。

噩梦,却悄然降临在尼什的市中心。

两枚集束炸弹偏离了轨道,落进了人口稠密的市区。

顷刻间,爆炸声响彻云霄,硝烟弥漫了整个城市。

在爆炸中,167栋房屋被夷为平地。

32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幸存者们茫然地站在废墟中,眼睛里写满了恐惧、绝望。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死神会这样残忍地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为什么一向宁静的家园,会在瞬间化为人间地狱。

更可怕的是,集束弹的子炸弹未爆率极高,有时甚至高达20%。

这意味着,战争结束后。

那些未引爆的子炸弹,会像定时炸弹一样,埋伏在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随时等待着下一个受害者。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在老挝境内投放了大量集束炸弹。

战争结束多年后,这片土地上仍然遗留着超过八千万枚未引爆的子炸弹,覆盖了老挝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

对于老挝人民来说。

和平年代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起舞。

农民,在田间劳作时,随时可能触发埋藏在地下的炸弹;

孩子在田野里嬉戏,随时可能成为炸弹的牺牲品。

每年,都有数不清的老挝平民因此而伤残或丧生。

2001年,当“9·11”事件的硝烟还未散尽。

美国就将战火烧到了阿富汗。

在短短两年内,美军在这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上,投放了1200余枚集束炸弹。

每一枚集束炸弹,都如同一个恶魔的子宫,孕育着约200枚子炸弹。

超过24万枚子炸弹,散布在阿富汗的每一个角落。

村庄、城镇、田野、山林……没有一处能幸免。

爆炸声此起彼伏,哀嚎声不绝于耳。

人们惊恐地奔逃,却不知道下一秒死神会从哪个方向降临。

阿富汗人民,在集束炸弹的阴影下,度日如年。

而美国,还在不断地改进升级这种恐怖武器。

现在,美军研制的集束炸弹。

可以在短短十分钟内,释放出75万枚小炸弹。

75万枚小炸弹,足以将一个小国的国土覆盖成筛子。

这样的杀伤力,让人不寒而栗。

2006年,战火再次燃起,这一次是在黎巴嫩南部。

以色列发动了疯狂的集束炸弹攻击。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仅在冲突的最后三天,以色列就向黎巴嫩南部投放了多达400万枚子炸弹。

这场残酷的袭击,夺去了超过4万人的生命,6万多人受到伤害。

美俄没签,中国不签!

2008年的冬日,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挪威的奥斯陆。

一百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签署这一公约。

面对铺天盖地的压力,中国代表沉着冷静,霸气回应了八个字:

“美俄没签,中国不签。”

这八个字,道出了中国的立场和决心。

集束炸弹,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武器,一直是美国“心头好”。

研制、生产、使用集束炸弹,从未止步。

而现在,它们却在集束弹公约上缄默不语,没有丝毫签署的意愿。

如果中国在此时贸然签署公约,无异于“自断手臂”。

在国际舞台上,没有哪个理智的国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事实上,自从研制成功集束炸弹以来。

中国,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这一武器。

中国始终秉持着“以和为贵”的理念,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然而,那些指责中国的国家,却对真正使用集束炸弹的“凶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们不去谴责那些制造战争、伤害平民的行为。

反倒一直咬着中国不放,用道德绑架中国。

这是什么道理?

难道只允许别人拥有集束炸弹,而中国就必须放弃吗?

难道中国就不能拥有自卫的权利吗?

面对这样的双重标准,中国坚定地说“不”。

集束弹,从人道主义出发,避免更多无辜生命遭受集束弹的残酷摧残。

然而,这些国家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完全出于善意吗?

当时全世界只有六个国家,掌握了集束弹核心技术。

其他国家,并非不想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器。

只是苦于技术壁垒,无法攻克难关。

他们所谓的“维护世界和平”,不过是一张冠冕堂皇的幌子,背后隐藏的是利益的角力。

面对中国的霸气回应,一众国家被怼的哑口无言。

美国和俄罗斯,都不是好说话的主。

它们在集束弹问题上尚且不愿让步,更不会轻易签署公约。

会议结束后,签署集束弹公约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4 阅读:2085
评论列表
  • 2024-06-02 22:26

    好像美国还研制出一种在空中50米左右爆炸,然后崩出来成百上千的刀子倾泻而下,方圆一公里,这玩艺太可怕了,如果战士集体冲峰时,遇上这种武器简直是恶梦!后来好像联合国不充许他生产了。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