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硬的铁娘子,在中国脚软了

开扯吧 2023-06-03 19:41:10

今天接着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故事,1979年她竞选成功,成为英国第49任英国首相。英国最强硬的一任女首相登台了。

很多人以为撒切尔的强硬是工作中的强硬,一个女人面对国家那么多棘手的问题嘛,你必须做出有原则性的坚持,姿态上的强硬。后来看了很多资料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的,这个女人的强硬深入骨髓,不经意间都能展现出一种严父的感觉。

在1980年英国6月17号的一则新闻,撒切尔夫人在电视节目中会见中小学生,她要孩子们坚持看书,电视不要看得太多了;她说,童年时代父母对她非常严格。

意思你们要听父母的话,做一个乖孩子。你们看我,从一个小女孩一路成长为英国首相,我就是这过来的。把自己这种严格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小朋友。

她不光对小朋友这样,对待所谓的刁民,她不妥协表现的更坚决。1981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这一年,最令她头痛的问题,是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博比.桑兹等4人在狱中绝食,闹得民意汹汹。

简单说是怎么回事呢,英国是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但是这个爱尔兰呢老想闹独立,从英国分出去单过。 你想英联邦怎么能同意呢,双方之间就产生了很多摩擦,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博比.桑兹等人就被英国抓了。虽然历届英国政府都在尝试取得北爱“正常化”的政治解决方案,却都功亏一篑。

1976年,由于取消了准军事组织囚犯的政治犯身份,博比.桑兹这帮人的身份和优待就木有了。被当作一般罪犯处理,而且他们在其他英国人看来,你们不就是一群搞分裂的混蛋,所以遭受的待遇比正常的罪犯更加残酷。

1981年3月1日这一天他们觉得要行动了,桑兹发动接力绝食行动,提出了5项要求:1.不穿囚衣的权利;2.不做囚犯的劳改工作的权利;3.自由与其它遭囚禁者结社聚会以及举办教育与娱乐相关活动的权利;4.每周可获得会面一人、收一封信与一件包裹的权利;5.全面恢复政治犯地位。

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很普通的抗议,但是在爱尔兰人中间引起了强烈回应,很多支持爱尔兰人,4月10日,在北爱尔兰一个以罗马天主教徒为主体的选区的补缺选举中,桑兹居然当选为英国的下院议员,而议会却不能阻止这行动。

因为符合规矩,合理合法免选的英国的下院议员。结果撒切尔夫人更不就不认。当时爱尔兰共和国的议员、美国的议员、罗马教皇的特使、欧洲人权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相继来英国为桑兹说情。

撒切尔夫人不为所动,谁的面子都不给说:“他们搞绝食,既然自 愿求死,那就成全他们吧,当局理当尊重他们个人的意愿。但是,他们提出的要求,一条也不答应!”

66天后,1981年5月5日,桑兹终于活活饿死。桑兹死后,9名共和军成员继续志愿“接力”参与绝食抗争,也平均在五六十天内死亡。他们的死激起了国际媒体对撒切尔政府的强烈抗议。

因为在欧美的价值观里,这种事情是不敢想象的,不顾民意一意孤行的首相。这哪里是我们选的首相,你不就是一个肆意独断的独裁者嘛。所以铁娘子在很多英国人的口碑很差,被称为“十分自负”,是一个“十足的专制者”。

但是她运气很好,到了1982年的马岛之战,让她在民众当中,重新树立了威信,让她的支持率重回巅峰。

马岛之战是怎么开始的呢。从地图看这座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阿根廷600公里,距离英国本土13000公里,是英国和阿根廷一直存在争议的领土,双方都声称对该群岛拥有主权,但实际控制权一直在英国人手里。

上一期我们讲了,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搞了很多经济改革,减少了很多开支。为了缩减军费,节约开支,撒切尔夫人早前命令守在南大西洋的军舰撤回。

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但是英国军舰回撤这个动作,被阿根廷错误的误解了。他们误以为是英国人示弱了,当时也正赶上阿根廷内乱,当局就想通过夺取马岛,转移国内矛盾。

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在铁娘子的支持下英国赢得了这场战争。英国用实力证明,日不落帝国的荣耀依旧,民心所向,英国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但是当时情况不是这样,面对马岛这样一个远离英国本土的地方,当时大部分英国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为这样一个既无资源又远离本土的地方跟阿根廷开战。

因为英国向来都是一个讲究利益的国家,他没有很多宏大的理想,是一帮小商人组建起来的国家。不像有些国家讲文化,尊严,传统,认为这些东西很重要,英国人喜欢巴拉算盘,算账。  划算就干,不划算拉倒。 你看,马岛当时不能给英国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而且还要支出很多军费,费力不讨好。现在再去打一仗,赢了没什么好处,输了损失更多,那何必去打这一仗呢。

这种商人思维,在英国人中深入骨髓,比如二战之后,印度要独立,英国也没办法。虽然印度做为大英帝国殖民地,给英国输送大量经济利益。

一度被誉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珍珠,英国人也舍不得舍弃印度。可是英国人在家一把拉算盘,发现只能是让印度独立。

因为二战结束,英国已经被德国炸烂了,千疮百孔,整个伦敦一片废墟。英国当时总人口约为4700万,总动员人数约为740万,其中兵力约有460万,士兵伤亡45万人。战后饭都吃不上,如果想让印度留在大英帝国,继续殖民,英国对印度作战,要付出的兵力和二战的投入是一样的。

账一算发现这事搞不定,索性最后就愉快的让印度独立了。而且友好的帮助印度搞了印巴分治,和平分手。 统治不了,人情还在,大家继续做生意。

你看到现在为止,印度和英国的关系还是很好的,现任的英国首相就是印度后裔。

你去看美国的独立,其实双方之间没有发生多么惨烈的战斗,现在也亲如父子,生意照样做,坏事一起干。

这也是为什么马岛之战之后,撒切尔夫人的个人威望,达到巅峰的原因。因为她的强硬做派,专制者的风格,坚持打马岛之战的根本原因。

不信我们去看看战损:英军阵亡255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飞机和舰船损失数占参战总数的15%以上,耗资12亿美元以上。

阿军的损失更惨重,阵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参战的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被英军击毁或缴获,损失相当于陆军装备的1/4;损失舰船18艘,占海军舰船总数的13%;飞机117架,占飞机总数的15%(都是能参战的精锐部分);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阿根廷战斗力也确实是菜,而英国除了保住了马岛之外,带来的实质经济利益,实在是乏善可陈。 那个常年气温在5度左右,只能养殖一些绵羊的地方,群山地形想搞种植基本没戏,岛上住着三百多人,英国每年在马岛的防务费用高达6000万英镑。

所以你说马岛之战是一个什么好买卖呢,但是这场战争成就了撒切尔夫人,给英国人民注射了一支兴奋剂。民众的自豪,大英帝国的荣耀,国民的自信心激发出来了。如同花了12亿美元,上千人的伤亡,几十艘军舰,飞机,免费给全世界拍了一部英国版本的《战狼》。

就问你们怕不怕,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英国人,牛不牛。

很快现实却给铁娘子狠狠的上了一课,你英国的战狼,到亚洲雄狮这里啥都不是。欺负欺负菜鸡还行,在中国你真的没有多少资本给你横。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投降。三个月之后,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首都机场徐徐降落。9月24日上午,撒切尔夫人和被喻为钢铁公司的邓会谈。

稍事寒暄便进入了正题,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打出“三个条约有效”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离不开英国”这两张牌,坚持三个条约必须遵守。  你看这就是英国的双标,对待阿根廷这样的弱国,不给你讲什么道理,不听话就揍你。你讲道理,他给你耍流氓,你刷流氓,他给你讲实力。

实力上干不过,铁娘子也开始给你讲道理了。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三个条约”是指19世纪英国政府同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十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问题是这些条约都是武力胁迫下签的,不平等条约,国际上也是立不住脚的。撒切尔当然也知道这些玩意不灵,所以紧跟商人的嘴脸就显露出来了,拿出了第二张牌,只有英国能维护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言外之意香港的繁荣是英国人给的,如果收回香港,香港的繁荣就不存在了,对你们是巨大损失。你们算算看,要不要这么干。

这也是英国人自以为是了,就算没有英国,我们依然能够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邓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论的余地。

到这里,撒切尔夫人就知道,英国人管理香港的时代要结束了。

之后顺利的签署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英国很多人很是不服。你想他们三个月之前才打赢了,经济价值微乎其微的马岛之战。现在要放弃富得流油的香港,他们怎么会愿意呢。

有人曾经做过统计,英国在香港回归之前,每年从香港拿走的上千亿港币。如果放弃香港,损失是巨大的。

所以英国就有军人跃跃欲试,希望出兵,通过武力解决香港问题,不归还香港。

这也是异想天开了,这个问题撒切尔夫人出访之前,早就讨论过的。在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她就问她的国防部长,我们能不能保持香港的安全?  她的国防部长说不可能,没有这个实力。

说白了就是和中国开战,有没有胜利的把握。部长不用思考,直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对啊,你和中国作战,在别人家门口,你在开玩笑么。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经说过一句话:谁想要和中国陆军打仗,那一定是脑子犯迷糊了。

朝鲜战争,中国吊打联合国军。1962年吊打印度,1969年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教育越南。

这些都是周边国家作战,苏联,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都占不到便宜。你英国距离香港直线距离8000多公里,海运要二十天,几千万人口的岛国。拿什么和叫板,马岛之战的余威吗。

最后强硬的铁娘子也只能,悻悻而归。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撒切尔夫人在走出回趟的台阶上,实实在在地摔了一跤。手里的公文包也跟着甩了出去,摔跤一事,顿时成为世界头条新闻,

这个事件还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撒切尔夫人因何摔倒?是意外还是害怕了?

如果你细想或许还有另外的因素,如果说打赢马岛之战是铁娘子的荣耀,那失去香港就是她的职业上的一个瑕疵。

因为在你得任上发生了这件事啊,虽然利益权衡后的结果,但是事实就是英国损失了嘛。

对一个女首相的内心压力,功绩形象都是巨大的。虽然撒切尔夫人表面装作风平浪静,但是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内心不颤抖怎么可能呢!

当走出会堂的一刻开始,她知道一切都成为事实,无法改变了,木已成舟。

强硬的铁娘子,在强大的东方雄狮面前,也不得不颤抖。这里已经不是1840年的那这个国家了,雄狮觉醒了,他们战无不胜。

列强横行的时代结束了,哪怕是日不落帝国的冷酷无情的,铁腕铁娘子,在他面前也被震颤发抖。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