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元璋的农民起义会胜利

晋堰聊历史 2023-06-01 08:29:49

在中国5000年的发展史上,农民的起义数不胜数,但真正能够胜利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建立了大明,成就了朱家统治了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朱元璋是如何登上顶峰的?是什么让他赢了?

朱元璋以其号召力笼络人心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朱元璋成为了一个乞丐,在流浪了三年之后,他的心智和眼界都变得更加的成熟。在此过程中,朱元璋目睹和体验了下层百姓的疾苦,结交了不少武林人士,心胸也宽广了不少,加上出家做和尚,性情也收敛了。三年过去了,朱元璋再次来到寺庙,发现这里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朱元璋一个人,在这座残破的神殿面前,他觉得自己已经无处可逃了。于是他就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会,朱元璋在起义会上大放异彩,郭子兴见他有前途,就将干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随着时间的推移,义军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由于义军的主要成员都是农民,所以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多。朱元璋看了看,认为这帮人不会有什么作为,就听从郭子兴的劝告,回乡去招募更多的人。朱元璋以自己的号召力,收拢了不少士兵,这才有了自己的基业。后来朱元璋见郭子兴没有什么领袖气度,就与郭子兴分手,将手下的军队交给了郭子兴,自己则率领徐达和吴良等二十几个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一挥衣袖,就聚集了一大批人。朱元璋在这段时间里,展现出了自己的领袖气质,他走在最前面,对自己的士兵疼爱有加,而且他的军队也非常的严格,从来没有让任何一个士兵受到伤害。朱元璋的声望越来越高,势力也在不断的壮大,朱元璋的野心也在不断的膨胀,但他的手下却始终缺乏一个智囊,对自己的前途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过,他的名声确实很好。在滁州,他结识了冯国胜、冯国用两个人,两个人都是惊才绝艳之辈,对朱元璋来说更是如虎添翼。他们给朱元璋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不愿做皇帝的领袖不是好领袖,那就是要把王朝给更替掉。朱元璋听从了冯氏兄弟的劝告,将南京当成了自己的大本营,同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让百姓对他刮目相看,同时也让李善长这个著名的政客加入了他的阵营。李善长就像是诸葛孔明一般,在他的帮助下,军队和百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眼看着朱元璋的野心就要实现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的“广收贤能识人”是其取得成就的基本条件,而其个人的个人气质则是其成就伟业的根基。和李自成不一样,他虽然也是一代皇帝,但毕竟是个鼠目寸光的人,在登基之前就开始沉迷于享乐,连一个重要的人物都没有抓到。而朱元璋则能将民心凝聚在一起,将军队凝聚在一起,在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之前,他绝对不会贪图享乐,他在晚年的时候,虽然有些犹豫,有些反复无常,但在最初的时候,朱元璋的处理方式还是很不错的,这才是他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优秀的军事才能,亦为胜利之本。一个王朝的更迭,并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成功的,没有过人的谋略,很难从一群义军中走出来。在此,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朱元璋的用兵之道。朱元璋最大的胜算就是以南京为大本营,因为江南盛产粮食,各地都有水旱灾害,而南京又是一块宝地,那时南京城里有充足的粮食,可以保证朱元璋大军的安全。朱元璋最聪明的地方就是他能保持镇定,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农民起事,只要取得了一些胜利,那些义军首领就会争先恐后地自立为帝。就拿最早期的陈胜吴广之乱来说,陈胜在取得了一些胜利之后,就自立为帝,之后又变得狂妄自大,最终死在了自己手下的马夫手里。又像是黄巢之乱,在没有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就自立为帝,大肆屠戮百姓,结果死在了自己的侄子手里。接下来便是早已落败的李自成。

而朱元璋则是可以接受幕僚们的劝告,“缓称王”,坚定地不步先贤们的后尘。但他也能忍受屈辱,直到岳父郭子兴去世,刘福通才将韩林儿扶上了皇帝之位,成为了历史上的“小明王”。尽管朱元璋的雄心壮志早已昭然若揭,但是当小明王提出要让他当大将军的时候,朱元璋却欣然应允。朱元璋虽然很不甘心,但也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站稳脚跟,所以才会被赏赐,这样既可以保存实力,又可以得到小明王的保护,朱元璋将这个道理记在了心中。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朱元璋一步步的走到了皇帝的位置,也是继刘邦之后,又一次带领农民起义,可谓是一段佳话。朱元璋的成就既有机缘,又有必然性,但身为一个庄稼汉,却有雄心壮志,这一点值得称道。一开始的时候,他还能保持冷静,准备战斗。同时,他也是亲身体验过下等人的生活,对下等人的生活,有一种同情。他仁慈,他的军队纪律很好,他的官职很高,但是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骄傲,他会隐忍,他会珍惜自己的人才。他在最后,因为怀疑而杀死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但在开始的时候,他确实表现出了一个王者应有的风范。这是一个完美的时机,成就了一代贤主。

1 阅读:14
评论列表
  • 2023-07-01 11:33

    年头几率诺

晋堰聊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