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材,百般变化,这座城市的面食到底有多好吃?

你好吴所畏 2022-07-07 17:41:25

从奔腾黄河到巍巍高山,从飘香汾酒到特色面食,这里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有风光秀丽的山河景象,也有慢条斯理的美味生活。一起来吕梁,开启一场将令人回味无穷的面食之旅吧。

吕梁山脉纵贯全境,九曲黄河奔流而过。在这样一幅山河远阔、英豪辈出的城市背景下,吕梁人民却用自己的画笔,静静勾勒着悠悠岁月长的闲适生活画卷,“内卷”一词似乎还没有侵染到这片土地。在这里,旅行者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切联系与淳朴民风,还可以品味到在素有“世界面食之根”的山西,吕梁面食是如何凭借其丰富的口味和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占据了一席之地的。

吕梁之景

 汉画像石博物馆 

📍离石区

离石是吕梁市的行政中心,这里处于汾河平原向吕梁山区过渡的地段,黄土高原的面貌已初步显现。在这里,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五光十色的繁华街景,足以见证煤矿产业带来的经济发展。而免费乘坐的公交车,又能带领旅行者悠悠感受当地舒缓的生活节奏。市区最值得一看的当属汉画像石博物馆。馆内设有古墓馆、汉画像石展厅、文物中心库等多个区域,画像石题材包罗万象,从神话传说到官宦生活应有尽有。人物车马神怪异兽,形象灵动飘逸,馆藏不乏精品。

💰 免费

碛口古镇

📍临县

在明清时因水陆转运而兴起的碛口古镇,曾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其独特之处在于大河两岸特有的古朴村镇风貌。有年头的老宅沿西市、中市到东市一路排开,许多建筑门口都有简介,可边走边看。镇子中除了民居和商业建筑外,最值得一去的当属黑龙庙。庙宇气势恢宏,规模壮阔,据记载为明代时期晋商祈求风调雨顺、商贸繁荣而修建的。站在庙门前,既能远眺黄河奔流而过,也可俯瞰古镇全貌。实景演艺节目《如梦碛口》也值得一观。节目以碛口独有的文化底蕴为核心,观众可以在360°旋转观演台上聆听商旅驼铃,品味“九曲黄河第一镇”的商贾传奇。

⏰ 古镇全年全天开放;《如梦碛口》每周二至周日晚20:30表演

💰 古镇免费;《如梦碛口》158元 北武当山 

📍方山县

北武当山位于吕梁市方山县境内,是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山形端庄灵秀,三座山头正好像一个对称的“山”字。山间怪石林立,奇松繁茂,景象尤为可观。这里又名“真武山”,在民间传说中是真武大帝的北方道场。相传明代道教真人张三丰也曾循着真武的仙迹,至此讲经布道。走过山脊,沿“天梯”登上海拔2280米的主峰香炉峰顶,即到达玄天真武大殿,大殿和附属牌坊及石梯都是明清古迹。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真武庙会节期,届时周边民众都喜欢来赶庙会,场面非常热闹。⏰ 8:00-17:00💰 72元 汾酒文化景区 📍汾阳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句诗让杏花村千百年来成了美酒的代名词。如今,位于汾阳市的杏花村镇中,不少街道都弥漫着的酒糟气味,更为此诗增添了几分佐证。西堡区域基本全是杏花村汾酒公司的产业。如果对酒文化很感兴趣,汾酒公司开放了一部分厂区作为汾酒文化景区,可入内亲眼看一看汾酒的生产线。园内的博物馆也比较有趣,独具匠心的现场酿造,琳琅满目的酒器酒具,都在向旅行者充分展示着源远流长的汾酒文化。⏰ 目前因疫情原因暂停营业,营业时间待定特色面食 碗团 

碗团是吕梁市柳林县流传千年的传统面食小吃,因用小碗蒸熟晾凉后,可从碗中脱下而得名,也叫碗坨。用一把钢锯条磨成的小刀,把碗里那一层略发乌色的面结晶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后,便可食用。在柳林县美食街的地下室里,就潜藏着一家地道的碗团店。店内只一条长桌,也是老板调味食品、自己用餐的地方。这家店只卖碗团,旅行者可以搬个板凳,和老板一起坐在长桌前,一边听着广播里的方言节目,一边品味碗团的弹滑爽腻。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拌入辣椒油、陈醋等辅料,或咸辣或酸甜,自己说了算。  粉汤 

粉汤也是柳林县的一道特色小吃,它因鲜美的口感和丰盛的食材而备受当地百姓喜爱。俗话说“无粉汤,不柳林”,足以证明粉汤在柳林人心中的地位。从午间到深夜,粉汤店里总是挤满了络绎不绝的食客。除了粉条、面片儿或者圪坨外,肉丸子和红烧肉也是粉汤中必不可少的食材,食客可以单选也可以双拼,再撒上花生和碎芝麻来提鲜增味,爱吃香菜的还可以撒上一撮香菜叶。这样满满一大碗粉汤,只用10块钱就足够吃到撑。  抿尖 

山西面食久负盛名,其形态变化之繁多令人叹为观止。流行于吕梁市兴县的抿尖,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一个“抿”字足以说明这道面食的制作技艺——将面糊放到特制的抿尖床上,用抿尖铲或手掌把面“抿”成一寸来长、尖尖细细的小面条。玉米面、高粱米皆可成为制作抿尖的原材料,但豆面是首选。旅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选择西红柿鸡蛋卤、肉酱卤或是咖喱等配菜浇到素白的抿尖上。用餐之前最好先确认餐碗的大小,一般来说小份分量就很足了。  焖面 

焖面是一道经典的山西美食,相传是由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大仙传给一位刘姓老人,后随晋商崛起而一同传播至此的。其制作方法和卤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焖面要更扁宽一些。烹制时加入黄瓜丝、五花肉、豆角等配菜,美味又爽口。当然,不放肉的素焖面也颇为惊艳。如果旅行者是独自一人前往,那么当老板告知“你吃不了”时可不要误以为这是一种歧视,事实上,老板只是坦率地道出了焖面惊人的分量——一米来长的桌子,一锅焖面约莫能占其一半面积。  拨烂子 

拨烂子,又名“不烂子”,是山西的一道特色名吃,在吕梁人的饭桌上,它也常作为主食出现。传说这道美食是汉文帝任代王时,一次在回京路上闻到了一阵香气,让人察看后得知是村民王婆婆因缺少粮食,而将土豆擦成条拌入面粉蒸熟,再入油翻炒而制成了这道香气扑鼻的小吃。汉文帝食用后发现这道菜口感筋道,滋味极佳,故让手下人学会了这道菜。从此,拨烂子从乡野农家,一跃登上大雅之堂。如今,在山西人的巧思妙想下,豆角、包菜、茄子,乃至槐花,都成了制作拨烂子的原材料。旅行者在离石区的大街小巷中,常能看到贩卖拨烂子的小吃摊。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而成,并配之以羊肉臊子和各种佐料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咬上一口,柔韧软弹的口感和浓郁芬芳的香气,令人印象深刻。因其形状像柳条编成的容器“笆斗”,故民间称之为“栳栳”。在雁北和吕梁山区,莜面栲栳栳除了是家常美食外,还是被人们赋予了“牢靠”“和睦”等美好意义的符号。逢年过节时,人们多会以此进餐,从而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景。在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食用这道小吃,取白头偕老之意。你最想吃哪道面食?

0 阅读:36

你好吴所畏

简介:娱乐有理,八卦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