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迎来大变局,撤县设区助力打造甘南投资创业高地

薛妈陪娃 2023-11-02 16:09:27

陇南市是甘肃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素有“中国橄榄之都”的美誉。

今天我们走进陇南市,探寻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及如何通过撤县设区更好的打造投资创业高地和迎接大变局时代。

陇南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居民生活水平节节高,幸福感指数不断高涨。

陇南市在全国城市范围内知名度并不算太高,但却是甘肃省的一座经济强市和人口大市,陇南市的发展支撑起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片天。

在过去的2022年,陇南市GDP达到了562亿元,稳居甘肃省的第九名,且把第十名的定西市拉出了5亿多元的差距。

陇南市GDP和第五名的武威市差距并不算太大,只有区区100亿元左右,随着陇南市的迅猛发展,压力逐步传导到了武威市,平凉市,白银市,张掖市等城市。

陇南市算得上是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区域之一,2022年,陇南市的人均GDP已经高达23548元。

现在的陇南市处于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期,这其中较多的常住人口是这座城市的巨大优势之一。

截止2022年末,陇南市常住人口多达238.91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了0.18万人。陇南市算得上是中西部地区少数几座人口还能保持正增长的城市之一。

随着陇南市经济狂飙突进,这座城市的城镇化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截止2022年末,陇南市城镇人口91.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49%,比2021年末提高了1.21个百分点。

海量的常住人口加上较为发达的经济,使得陇南市的消费水平水涨船高,这座城市的居民消费能力差不多能和省会兰州市比肩。

在过去的2022年,陇南市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同比增长了9.6%。

陇南市是甘肃省的核心城市,分量重,地位高,潜力大,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这座城市的发展,陇南市进入了大招商,招大商的黄金机遇期。

陇南市是一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算多的城市,但是为了大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却也支出了相当多的钱。

在过去的2022年,陇南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3.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8亿元。

陇南市是一座幸福之城,不仅是因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更因为是这座城市相比较周边城市拥有较高的居民收入。

过去的2022年,陇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99元,同比增长4.2%。

陇南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3元,同比增长7.5%。

一个三口之家的陇南市城镇家庭2022年全年可支配收入或许可以达到6万元左右,农村家庭全年可支配收入或许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

民富之城更体现在当地较高的居民存款上,陇南市的居民存款数额也相当之多。

截止2022年末,陇南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77.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993.5亿元,同比增长15.3%。

陇南市经济发展给力,这座城市的房价更宜居,这座城市的房子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陇南市房价只有区区0.7万每平左右,这座城市的居民买房压力相较于大城市小很多。

陇南市大学实力也较强,境内有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一众本科院校,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优秀学子到这座城市求学。

综上,陇南市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扛把子,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是一座希望之城,宜居和谐之城。

陇南市进入大变局时代,加快打造甘南投资创业高地。

陇南市相对甘肃省其他城市来说,周围无特大城市可以依靠,陇南市的发展注定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

陇南市特殊的区位也给了陇南市打造甘肃南部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基于陇南市强劲的发展动能,陇南市完全可以打造成为甘肃省和陕西省毗邻省份产业共建的典范。

现在的陇南市积极响应并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西安都市圈,关中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利好。

陇南市加快对接山东半岛,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战略,积极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推动陇南市各类产业平台和开发区创新升级。

要想富,先修路,陇南市推动天水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客运专线,兰成铁路段建设,推动汉中-阳平关-武都-九寨沟高铁等建设,加快打造成为全国干线铁路联络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陇南市作为秦巴山区的绿色发展高地,陇蜀地区重要的文旅康养胜地,正在加速迎来自身的大变局时代。

陇南市的大变局时代会助力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南部重要的交通物流基地,甘肃省南部的投资创业高地和甘肃省南部重要的美好生活福地。

随着陇南市大变局时代的加速到来,陇南市或许会成为甘肃省的副中心城市,甘肃省融入西安都市圈和成渝国际化大都市的桥头堡城市。

在更远的将来,陇南市城镇化率水平或许会达到55%以上,城镇人口会突破15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甘南中心城市。

陇南市打造投资创业高地的短板和全市发展的掣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心城区就是陇南市高质量发展的车头,也是陇南市能否打造成为甘南投资创业高地的关键所在。

陇南市作为甘肃省的经济强市和人口大市,县域经济林立,中心城区首位度较低。

陇南市中心城区对全市辐射引领作用不明显,自然也无法有效辐射带动甘肃省南部片区的跨越式发展。

在2022年陇南市各县市区GDP之中,排名第一的是武都区,达到了167亿元。

成县,文县,徽县,礼县GDP相对较少,分别只有82亿元,70亿元,67亿元和51亿元。

西和县,宕昌县,康县,两当县GDP更少,只有44亿元,36亿元,28亿元和13亿元。

陇南市县域经济林立,占全市比重相对较高,而中心城区GDP在全市比重相对不高,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除了GDP之外,陇南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也偏少,意味着中心城区发展潜力稍显不足,中心城区发展框架尚未真正打开。

在陇南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之中,排名第一的依然是武都区,达到了54万人。

礼县,西和县,宕昌县,成县常住人口较少,只有42万人,35万人和24万人,24万人。

文县,徽县,康县,两当县常住人口更少,分别只有19万人,18万人,16万人和3万人。

陇南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仅有54万人,占全市比重的四分之一左右。

陇南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较少,说明陇南市中心城区框架尚未真正打开,城市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撤县设区助力陇南市打造投资创业高地和更好迎接大变局时代。

陇南市中心城区首位度偏低,导致县域经济向心力不强,陇南市全市无法形成高质量核心发展龙头,导致全市整体竞争力下滑。

陇南市在打造投资创业高地的时候需要加快中心城区的崛起,以中心城区快速发展带动全市新一轮的突飞猛进。

届时陇南市在甘肃各城市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赋予高能级的城市定位。

用省会兰州市举例说明,兰州市能成为甘肃省最靓的仔,那就是基于兰州市拥有多个市辖区和强大的中心城区息息相关。

陇南市中心城区GDP和常住人口相较于武威市来说处于严重偏弱状态,甚至还不如省会兰州市的一个普通市辖区。

基于此,很多陇南市的青年才俊提出了撤县设区的设想。

这些设想的核心在于建议陇南市要加快对康县,西和县,文县的撤县设区,陇南市要形成四个市辖区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首先,西和县,康县,文县是陇南市发展的经济强县和人口大县。三县设区有利于壮大陇南市中心城区的GDP和常住人口。

届时,陇南市中心城区综合实力会大幅度加强,会加快形成匹配中等城市的发展框架和格局,可以有效辐射带动全市发展。

其次,西和县,康县,文县三县设区有利于推动陇南市一步迈入都市圈经济,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域的割裂状态,推动全市共享优质发展资源。

西和县,康县,文县三县设区有利于突破自身的县域经济天花板,有利于依靠陇南市中心城市的政策能级加快崛起。

三县设区更有利于三县医疗,教育等发展资源和中心城区同城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

其次,西和县,康县,文县三县区位正在逐步放大,西和县紧邻中心城区且位于北部城市群的几何中心。

西和县的设区有利于武都区进一步打通和北部城市群(礼县,成县,徽县等城市)的联系,有利于北部城市群进一步互联互通,加快城市北扩步伐。

康县则紧邻汉中市,汉中市是陕西省南部片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汉中市也是陕西省的经济强市。

康县的设区有利于陇南市进一步和汉中市的同城融合发展,有利于打造相邻省份产业共建的样板区。

文县则是陇南市融入四川省域副中心城市绵阳市和四川省经济强市广元市的桥头堡,文县的设区有利于进一步承接绵阳市的产业外溢。

西和县,康县,文县的设区有利于陇南市以更大力度,更大广度联动周边绵阳市,广元市,汉中市的发展,有利于打造同城连片的都市圈组团化发展形态。

最后,西和县,康县,文县的设区有利于更好的迎接大变局时代,陇南市的大变局时代需要全域发力,全域整合,全域一盘棋统筹思维。

西和县,康县,文县的设区有利于当地基建爆发,有利于和中心城区推动双向奔赴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区,为陇南市的大变局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陇南市的大变局时代,会进一步突出陇南市的战略区位优势,陇南市会成为甘肃省南部最核心的发展城市,会和兰州市一样共同构甘肃省的双子星城市。

小结

陇南市作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必须义无反顾全面融入都市圈,城市群的建设。

陇南市有责任,有潜力成为辐射带动甘肃省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面大旗。

陇南市通过撤县设区,对打造投资创业高地,更好的迎接大变局时代是一个有效的助力。

祝愿陇南市未来发展之路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祝福陇南市的大变局时代会继续惊艳四方。

希望陇南市GDP早日突破2000亿元,成为标准的三线大城市。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 阅读:9
评论列表

薛妈陪娃

简介:寻找快乐,陪孩子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