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一个月后,病毒似乎消失了,但有些真相必须说清楚

阿彭侃娱 2023-01-20 10:53:05

全面放开已经一个月,这波感染基本已经结束,但有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不仅老百姓想不通,可能很多专家也想不明白。

放开前,各地虽然经常有新增病例,但感染者很有限,很多人都觉得新冠离自己很远。放开之初,各地陷入高度紧张的气氛之中,病毒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短时间内传染率高得吓人,可以说是几乎无人幸免。

这种传播速度是罕见的,甚至可以用水库泄洪来形容,挡都挡不住。但新冠又不是感冒,多数感染者都或多或少出现了症状,就我所看到的情况来说,感染者以身体某处疼、发热、咳嗽和嗓子剧痛等为主。

因此在感染高峰的那段时间,各地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街上、商场里和写字楼中几乎见不到任何人,反而是各个诊所人满为患,有人说小诊所们那阵子把三年的钱都挣了其实一点也不算夸张。

现在奇怪的是,这个病毒好像一下子又没了,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很少听到谁说感染了,甚至连各个诊所都变得冷冷清清,反而是街头巷尾人流涌动,大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火车站汽车站里挤满了等待回家过年的人,烟火气仿佛一夜之间回来了。

当然,这个奇怪的现象也印证了一个观点,就是放开后病毒加速传播,会迎来高峰期,等达到峰值后又会迅速下降,甚至看起来就像消失了一般。之前国家卫健委的专家也给出过类似的结论,任何病毒的传播都有一定的传播系数,等传播到顶峰时,传染力就会越来越弱,直接传不动了。

但有个问题我们不能忽略,就是不论病毒毒性怎么变弱,再怎么传不动,总有人抵抗不住,在病毒的攻击下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代价我们也看到了,轻者发烧咳嗽,重者发展成“白肺”,更有甚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虽然代价很惨痛,但现在值得欣喜的是,病毒正在慢慢远离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正在加速迈过,我们也该迎接新的一年了。

一切向好的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长新冠(LongCovid)。

长新冠这个概念目前国内并没有很普及,这个概念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意思是“新冠感染后3个月仍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并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

为什么要说长新冠呢,因为它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研究模型就显示,2020-2021年间,WHO欧洲区域里至少有1700万人出现长新冠。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到去年9月初,英国约有230万人受到长新冠影响。

目前,长新冠的症状主要包含疲劳、胸痛、虚弱、肌肉痛、头痛、低热、认知障碍、皮疹、心理问题等。虽说现在很多刚刚阳康的人也有以上症状,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称之为长新冠,只能算是恢复期的症状。

因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损伤机体,所以长新冠也会波及人体的各个系统。首先是呼吸系统,肺部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器官,有很大一部分出院患者都有持续性呼吸困难症状。其次是神经系统症状,病毒在损伤脑循环、神经组织和继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机制,会导致一些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味觉与嗅觉的障碍等。

消化系统症状也不容忽视,并且更容易在恢复期出现。一项针对康复感染者消化道症状的回顾性研究就显示,腹泻的发生率约为6%,除此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出现。除此外,以焦虑、失眠、抑郁等为代表的心理症状,和以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为代表的循环系统症状,也囊括在长新冠的症状之中,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上面提到的症状,我们该如何缓解呢?先说最常见的乏力和疲劳,对于这类症状的患者我的建议是不要焦虑,把心态放好,平时保证睡眠,注意增加营养的摄入,比如牛奶、鸡蛋、瘦肉和坚果等。

对于嗅觉和味觉障碍的患者,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这种症状一般都是暂时,大部分在3个月内都会恢复。如果实在担心的话,可以适当摄入芝麻和花生等种子类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或者肉类、蛋类、和海鲜类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对于咳嗽和咳痰患者,这里要学会自己区分,轻度咳嗽咳痰不需要治疗和担心,而一旦出现咳嗽时伴有大量黄浓痰、反复低烧、咳嗽超过2周不愈、胸闷等症状时,一定要抓紧就医。

眼下,整体趋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健康平安年。

8 阅读:5823
评论列表
  • 2023-01-26 21:24

    对我家讲疫情真真开始。家有5人,5人感染,3个新冠肺炎,其中2个高危。我自己普通,住院15天,医生讲体温37.4,CT肺炎,静心率106,呼吸28次,正常好了,出院把病床让给更重的人 。出院20天了。还是这样,咋办。根本不能走路100步。那些建议大感冒,九成无症状的专家,您出来给我看看病,我们家需要我,我上有老下有小。

阿彭侃娱

简介: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