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2岁北大才女唐晓琳跳桥事件,揭开国外实验室黑幕

老烟斗评过去 2024-06-13 03:37:52

2017年,金秋十月,本该是硕果累累,充满希望的季节,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金门大桥,32岁的唐晓琳,这位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才女,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随着警方的调查和媒体的报道,一个让人愤怒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都是源于国外实验室的导师压榨,让这个女孩崩溃了。

但是导师为什么如此黑心?

才女陨落,疑云密布

2017年秋天,美国旧金山闻名世界的金门大桥,像往常一样,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但是就在这座象征着希望和梦想的桥梁上,却发生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

来自中国的年轻女孩唐晓琳,选择从这里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消息传回国内,唐晓琳的家人,朋友老师,以及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那个来自山东烟台,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孩子”的姑娘,那个一路从烟台二中考入北大,成为物理系天之骄女的学霸,那个性格开朗,爱穿鲜艳裙子,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笑容的女孩,怎么会好端端地突然选择自杀了呢?

唐晓琳的父母,更是想不明白,他们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女儿,怎么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他们回忆起女儿出国前,意气风发地说要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当时的女儿可是信心满满啊,可是这才短短几年,怎么就天人永隔了呢?

难道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她遭遇了什么事情吗?大家都急切地想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或许要了解唐晓琳自杀的谜团,不妨把时间线往前推,回到唐晓琳踏上美国求学之路的那一刻……

漫漫求学路,难掩绝望深渊

唐晓琳1985年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家庭。跟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唐爸爸唐妈妈对女儿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她能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小晓琳打小就聪明伶俐,学习对她来说,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

上小学时,唐晓琳的成绩就名列前茅,经常被老师当作“别人家的孩子”表扬。可她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学习。

初中时唐晓琳迷上了物理。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和定理,在她眼里却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高中时,唐晓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烟台二中。

高考的时候,唐晓琳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专业。

在高手如云的北大,唐晓琳依然是“学霸中的学霸”她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大家公认的“才女”。

在很多人眼里,学霸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可能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做实验,毫无乐趣可言。

但唐晓琳可不一样了,她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她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和朋友们一起逛街,看电影,参加派对,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在唐晓琳身上,你能看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好像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前进的步伐。

既然如此为什么她会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了呢?

原来北大毕业后,唐晓琳决定去美国深造,去更高的平台追寻自己的物理梦想。

挑选再三,最终她选择了犹他大学,这所学校的空间物理专业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学校里还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条件和学术氛围,可是无数物理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校啊。

父母自然也是十分支女儿的选择,可是谁也没想到,这趟追梦之旅,竟成了唐晓琳的噩梦。

导师的压榨

在美国读博,可不是咱们想象中那么轻松的事儿,尤其是唐晓琳选择的这种空间物理,那可是高精尖的专业,没个五六年,基本毕不了业。

这可不是说唐晓琳能力不行,人家可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发表的论文,那都是响当当的,按理说早就能戴上博士帽了。

可偏偏唐晓琳的导师,萨维兹·萨法里安,可不是个省油的灯。这位导师,在学术圈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可这位老师对待学生,那叫一个苛刻,简直就是魔鬼导师的化身。

唐晓琳在他手底下,每天都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旋转。早上天还没亮就钻进了实验室,晚上星星都出来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是常态。周末?节假日?别想了,不存在的!

一开始唐晓琳还安慰自己,导师这是对自己期望高,所以才严格要求。可时间一长,她就觉得不对劲了。

萨法里安总是鸡蛋里挑骨头,今天说她的实验数据有问题,明天说她的论文写得不够深入,反正就是各种不满意。

唐晓琳也是个实诚孩子,每次都认真修改,希望能达到导师的要求。可是无论她怎么改,萨法里安总能挑出毛病来,就像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大山,压得唐晓琳喘不过气来。

几年下来,唐晓琳身心俱疲,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变得沉默寡言,脸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笑容。

朋友们都劝她,别跟自己过不去,换个导师算了,或者干脆放弃博士学位,回国发展也挺好的。

可是唐晓琳不甘心啊!她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她咬紧牙关,苦苦坚持着,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拿到博士学位,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

但是在萨法里安眼里,唐晓琳这些学生,就是他科研路上的“工具人”罢了。他就像个精明的商人,精打细算,恨不得把学生身上的每一滴油水都榨干。

这是为啥?因为在美国招个博士后,贵啊,可这些学生呢,拿着微薄的奖学金,干着比牛还多的活,还任劳任怨,这不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是什么?

所以萨法里安才故意拖着学生的毕业时间,让他们给自己当牛做马,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等成果出来了,他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能把学生的成果据为己有,轻轻松松地把名字署在论文的第一作者,名利双收,这算盘打得,真是啪啪响啊!

更可怕的是,萨法里安还特别擅长精神控制,简直就是PUA大师级别的。

他经常在学生面前贬低他们的能力,说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能依靠他才能在学术圈混下去。

时间长了,学生们都被他PUA得服服帖帖的,对他言听计从,不敢有任何反抗。他们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慢慢地被煮熟了,还浑然不觉。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忍受这种压榨。有些学生比较有骨气,发现苗头不对,就赶紧换导师,或者干脆放弃读博,回国发展了。

但还有很多学生,像唐晓琳一样,性格比较单纯,又或者是对自己的梦想太过执着,选择了默默忍受,期待着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就能迎来光明。

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就能得到导师的认可,顺利毕业。

殊不知在萨法里安这样的导师眼里,学生只是他们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他们的价值,仅仅在于能产出多少科研成果。

其实唐晓琳在读博的第三年,就已经达到了毕业的标准。你想想,一个能考上北大物理系,还能漂洋过海去美国顶尖大学深造的姑娘,那能力还能差了?

可是萨法里安硬是拖着不让唐晓琳毕业,这一拖,就拖了整整七年。七年啊,人生有多少个七年?

这期间唐晓琳也不是没想过放弃。有一次,她实在扛不住了,就跟家里说,想回国算了。

可这时候,萨法里安又出来做好人了,拍着唐晓琳的肩膀说:“小唐啊,你可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了,再坚持坚持,很快就能毕业了。”

唐晓琳本来就心软,再加上她也觉得,自己花费这么多年,什么都没拿到,灰溜溜地回国了,多丢人啊!于是她咬咬牙,又坚持了下来。

为了早日毕业,唐晓琳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像个机器人一样,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可即便这样,萨法里安还是不满意,总是鸡蛋里挑骨头,变着法儿地折磨唐晓琳。

就这样,唐晓琳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一天天熬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事情发生后,也引发了学校的关注,但是直到一年后,校方才公布了对萨法里安的调查结果,唐晓琳的同学们才知道,原来他们都被这个道貌岸然的“学术大牛”给骗了。

但是这个调查结果却是唐晓琳用命换来的,实在太沉重了。

而在唐晓琳去世后,学校还为她追授了博士学位,可是事到如今又有什么意义呢?

唐家父母真的看中那一张薄薄的学位书吗,他们想要的是自己辛苦养大的女儿啊,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其实说实话,现在这种导师还真不少,尤其是那些在学术圈有点名气的,仗着自己手里有点权力,就可劲儿地折腾学生。

所以以后要是去国外留学,大家可得擦亮眼睛,找个靠谱点的导师,千万别被那些“学术大牛”给忽悠了。

0 阅读:279

老烟斗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