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为重建北洋海军有多拼命?顶着近7亿赔款压力,耗费千万购舰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5-20 06:09:0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邂逅芳曦

编辑|t

引言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4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前不久“福建号”航母的海试,更是让曾经的西方列强都纷纷夸赞。

然而时光倒退回100多年前,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这是不可想象的。

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晚晴也曾想励精图治、发展海防,各地总督更是亲力亲为,为洋务运动添砖加瓦,然而最终,1894年一战就击溃了清朝半个世纪的努力。

甲午海战过后的晚清,一度顶着7亿两白银的赔款压力,还要从百姓牙缝里挤出千万两白银购置军舰,想要重建北洋海军……

(福建号)

一、洋务运动催生北洋水师,甲午海战导致全军覆没

在见识了西方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后,清政府认识到了“弱国无外交”的现实,建设强大的国防,特别是海防力量成了当时朝野上下的共识。

李鸿章就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这样的论调代表着大部分洋务派官员的观点,但也暴露出了其认知方面的狭隘,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在武器装备上,而恰恰在于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根源。

(李鸿章)

在这种情况下,偏重军事改革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清政府出巨资兴修铁路,设置江南造船厂,送学员远赴欧美学习海陆军事,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创建,似乎大清的军事实力正在大踏步的迈进。

但遗憾的是,一场中日间的“甲午海战”把大清海军打回了原型,北洋水师的25艘战舰或被击沉,或被缴获,总之无一幸免全军覆没。这对于刚刚有所起色的国家海防事业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中日甲午海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战败的中国需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让清政府原本就拮据的财政预算,更加的雪上加霜了。

(马关条约)

甲午海战还有一个间接的影响非常重要,那就是催生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虽然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正是日本的崛起对中国人产生的刺激,使人们认识到军事改革只是皮毛,政治体制维新才是国家的根本出路。

二、马关条约战争赔款2亿,顶住压力重建北洋水师

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随后八国联军借故打进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一路西奔逃到了西安,而这次危机也使得满清的统治者们彻底的认识到,大清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了。

1901年,慈禧太后颁布了“预约变法”的诏书,恢复了很多“戊戌变法”时期的新政,而且不再是表面文章,确实认真的做了一些事情,比如不遗余力的重建北洋水师。

(八国联军)

重建北洋水师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就已经启动了,但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难度极大。

首先就是要解决基地问题,当年北洋水师的三大基地,大沽口、旅顺和威海,后两个基地自从甲午海战后就一直在日本人的手中,一直到履行了两期赔款之后,日军撤退,港口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后来,清政府又从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调来了5艘军舰,分驻各港以充防务,虽然只是临时性的,但至少可以看出重建计划正在慢慢的付诸实施。

(北洋水师)

基础设施大体准备到位后,接下来就是解决军舰问题了,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难题,当时认为海军购买军舰至少要花费3千万两白银,这对于已有2亿两战争赔款的清政府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清政府的计划是“少食多餐”,也就是分批次购买轻型舰船,来逐步实现北洋水师的重建,1896年,海军就向德国政府购买了包括“海荣号”在内的三艘轻型巡洋舰。稍后又从英国进口了“海天”和“海沂”两艘巡洋舰。

(海荣号)

这是近些年来,清政府在海防领域上投入的最大一笔开销了,5艘战舰的花费高达480余万两白银,可见这一次清政府是下了血本了。

三、辛丑条约赔款再度袭来,积重难返重建化为泡影

清末的财政收入约合白银3亿两,表面看上去,国家的经济状况还不错,但实际上巨额的战争赔款,加上层层官员的贪污腐化,真正可以用来购买军舰的钱并没有多少。

在又花费了300万两白银,向日本购买了10艘炮艇和鱼雷艇后,清政府开始尝试自己生产舰船,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落后,福州船政局仅仅完成了“建威”和“建安”两艘驱逐舰的生产,便无力再继续下去了。

(福州船政局)

除此之外,为了培养更多的海军人才,清政府再次向欧美等国派遣留学生,学习先进的舰船指挥、驾驶以及造船技术,在国内也开设了福州船政学堂等多个涉及海军专业的学校,为日后北洋水师的重建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孱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甲午海战后,各国不满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开始干预,俄、德、法共同演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随后俄国强行接管了旅顺,而德国则将胶东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刚刚有所起色的北洋水师重建计划又遇到了大麻烦,八国联军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加上前期的《马关条约》,清廷赔款总额已达令人咋舌的7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

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增加税收,将赔款强行摊到了每个贫苦的老百姓身上,百姓生活更加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各方都想要重建北洋水师,但动辄千万的购舰花费,让清朝逐渐吃不消了。国家财政已经再难支撑住烧钱的海军建设了,从1901年开始,清朝海军再没有一艘新舰下水。

1901年,张之洞上了著名的《江楚三折》,大力提倡编练新军和创办巡警,这意味着清政府开始将注意力从海防转移到陆军建设上,北洋水师的重振计划搁浅了。

(张之洞)

结语

一个经济落后、制度落后、军事落后的国家,妄想在短时间内强大海军国防,无异于是痴人说梦,随后发生在中国本土上的“日俄战争”再次就证明了这一点。

而张之洞提出的编练新军计划,虽然初衷是想挽救即将崩塌的大清帝国,但无意间却将大批有文化、有理想的新兴知识青年送进了军营,北洋体系也在此时悄然形成,最终成了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力军。

(日俄战争)

大厦将倾,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海军建设注定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北洋水师的重建,虽然顶住了7亿两白银的巨大压力,但还是难以抵挡时代前进的脚步。

参考资料:

[1]《国史论衡》---邝士元

[2]《清朝绝对很有趣》---东篱子

[3]《晚清落日》---邓书杰、李梅等

1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2024-05-23 14:23

    清末清庭年入一亿两白银。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