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最“糊涂”大臣,宣旨时忘内容,跑去问皇帝,皇帝大笑:升职

越山过去 2024-03-14 22:05:11

给皇帝当官,官想要做大,有的靠德才兼备,有的靠立下大功,有的靠会讨好皇上。

隋朝的牛弘不一样,他当上大官,靠的犯糊涂。

有一次他替隋文帝传旨,转过身就忘了圣旨的内容,只好厚着脸皮又回去问隋文帝,居然讨得隋文帝欢心,随即对他大加提拔。

牛弘面相粗犷、身材魁梧,一脸的络腮胡,长得像个武人,其实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

牛弘一生辅佐两位帝王,深得宠信,死后更是极尽哀荣。以他的做人做事的经历来看,他并不是一个糊涂到连圣旨都会忘记的人,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保全自己的仕途。

隋朝存在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三十七年,牛弘出生的时候,隋朝还没有建立。

牛弘的父亲是北周官员尞允,牛弘生下来没多久,他就请术士到家,看看牛弘以后有没有官运。

术士一见牛弘,立刻面露惊色,说这个孩子以后会有大出息。

不管术士的话是不是奉承,尞允都深信不疑,把牛弘当做了家族的重点培养对象。

牛弘刚一懂事,尞允就经常把他抱到自己的书房,让他浸染书香,年纪大一点,又给他请来名师教导。

牛弘在尞允的悉心培养下,成长为学识渊博的人,不过那时还没有科考制,牛弘踏入仕途,靠的是官宦人家的荫庇。

他在北周做到了仪同三司的职位,隋朝建立升任秘书监。

秘书监是一个纯文化职务,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籍,类似于国家图书馆。

牛弘在任上行事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学问,但他工作很尽力,做了一件引起隋文帝关注的事。

牛弘上任清点藏书,发现很多古籍已经佚失,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牛弘是个爱书的人,他想尽力补齐典籍,就给隋文帝呈上了一份《请开献书之路表》。

隋文帝也是个重视文化的君主,他看了牛弘的奏章,很快就把牛弘召来,商量具体的办法。

按照牛弘的思路,朝廷物质奖励民间献书,献一部古籍,就可以得到一匹细绢。

这个政策一推出,两年时间古籍搜集目标就告完成,隋文帝对牛弘的作为很满意,赐予他奇文郡公的爵位,还另外给了他很多赏赐。

经过这件事,牛弘得到了隋文帝赏识,提拔他为礼部尚书。

皇太后去世,让主管礼仪的牛弘,有了一次大展才学的机会。当时隋朝懂皇家礼仪的人很少,皇太后葬礼的礼仪,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牛弘博览群书,对皇家葬礼的礼仪有深入了解,由他操办的皇太后葬礼,办得风光隆重,各个礼仪环节令人信服感佩。

在古代,礼仪是十分重要的事,牛弘成功操办皇太后葬礼,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人望。

从牛弘的行事风格可以看出,他绝不是一个会忘记圣旨的人,可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有天,众大臣和往常一样上早朝,聚在朝堂之上,却看见皇帝的宝座被帷帐围了起来。

宦官传话说,皇上龙体有恙,不便露面,大臣有事,需要进入帷帐近距离向皇上禀奏。

众大臣没有遇到过这种事,面面相觑不知该不该进帷帐。牛弘很淡定,不管别人的忐忑,自己率先进入帷帐向隋文帝奏事。

奏完朝事,牛弘正要退出,隋文帝又叫住他说,大臣进帷帐心中惶恐,还是大臣有事先给他说,由他进帷帐转述大臣需要禀奏的事。

大臣们见牛弘进入帷帐,很久都没有出来,正在惴惴不安,听到牛弘出来说出转述的办法,才都松了一口气。

商议完朝政正要散朝,隋文帝又把牛弘叫到近旁,低声给他下了道旨意,让他去向众大臣宣旨。

牛弘出去正要宣旨,就听见一些大臣在议论他,说他不过一个管礼仪的官,有什么资格替皇上传话。

他不过是仗着和大将军杨素的关系好,一时得志,迟早有一天会被皇上晾在一边。

议论的人被牛弘碰个正着,不由得满脸尴尬,等着牛弘回击。牛弘只是楞了一下,一句话都没有说,又转身回到隋文帝身边。

他向隋文帝禀奏,刚才的圣旨他忘了,请隋文帝重述一遍。

隋文帝一听没有怪他糊涂,反而哈哈大笑,又复述了一遍旨意,叮嘱他这次不要再忘记了。

牛弘这才出去向大臣宣旨,他这番折腾,并不是真忘记了圣旨,而是有意而为。

大将军杨素功勋卓著,但有些居功自傲,看不起其他大臣,唯独对牛弘很尊重。

有次杨素出征,队伍都整装待发了,他还专门绕道去牛弘的办公点辞行。

杨素离开的时候,牛弘只把他送到中门,他心生不快,说自己上战场生死难料,特意来向牛弘辞行,牛弘都不愿多送几步,是不是太不讲交情了。

牛弘只对杨素拱了拱手,说声该出发了就转身离开。

他深知文武大臣结交过深,是皇帝最忌讳的事,和杨素保持距离,就是保护彼此的身家性命。

牛弘要传旨的时候,听到大臣议论他和杨素的事,他吓了一跳。

二人的关系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了,那么隋文帝一定也知道此事。牛弘顿时充满了危机感,所以才装糊涂回去告诉隋文帝,他忘记了圣旨内容。

他这个态度,一个是表明他并不在乎为皇上传旨这件事情,要是有野心想表现炫耀,又怎么会忘记圣旨的内容呢。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牛弘想给隋文帝制造出,自己憨厚老实的一个形象,让隋文帝打消对自己的疑虑。

隋文帝听到牛弘忘了圣旨内容反而很高兴,也是鉴定出他没有野心。

本来隋文帝已经准备提拔牛弘,就是风闻他和杨素走得近,才对他产生戒备,暂缓了提拔的事。

牛弘忘了圣旨内容,隋文帝又想起提拔他的事,不仅给他升官,还给了他大量赏赐。

杨广继位后,更加重用牛弘,牛弘也不负所托,尽心辅佐了杨广。

牛弘去世时杨广悲伤不已,给了牛弘极高的哀荣。

牛弘一时“糊涂”,稳住了他一世高位,在多疑的帝王身边,他找到了一条安全通道。

3 阅读:8113
评论列表
  • 2024-03-15 09:51

    装糊涂是一门艺术。

  • 2024-03-15 17:48

    可隋朝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用户13xxx62 回复:
    你好无知。秦朝和隋朝虽短,可这两朝是中国历史最光辉的时刻……秦朝开创了中国大一统思想、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沿用至今的郡县制;隋朝是科举制度的开端、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用户11xxx04 回复: 用户13xxx62
    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不完全相同。隋唐大运河过洛阳,京杭大运河过山东。泥沙倒灌,宋金战争,没有人维护,河南段不能用了。忽必烈组织人力,直接拉直开挖过山东,就形成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大概有800公里是忽必烈修的。杨坚的功绩是再次大一统结束300多年分裂,修《开皇律》,五省六部制,恢复汉人江山,恢复汉家文化主导,把被宇文泰改成鲜卑姓,重新恢复汉姓。科举应该是杨广弄的。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