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一代巨星含恨去世!

笑阳探社会 2024-05-29 17:52:45

大家还记得去年的5月28日吗,我们自主研发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飞行,那是振奋人心的一天,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因为这是我们们国家自己生产并成功运行的第一架大飞机。

国产客机C919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国家在航空领域打破了西方国家一直以来的垄断,以后在航空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大大地减少进口依赖。

但其实,关于大型飞机的制造,我们本来是有机会更早就生产出自己的客机的。

但是在1985年的一天,只因为一个失误的决定,让我们已经研制成功的大型客机运-10不得不停止生产,最终没能飞上蓝天,我们国家因此损失上万亿,一代航空天才马凤山先生最终也带着遗憾离世。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索马凤山先生和他奉献了一生的运-10之间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一、航空天才马凤山先生和他的航天梦

1、航空梦的开始

可能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过航天梦,梦想着自己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飞行员或者飞机设计师,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航空事业的人其实并不多。

而在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凭借着自己对航空业的一腔热血和不辞辛苦的努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他是谁呢?他就是闻名中国的航空天才马凤山先生,新中国航空引路人。

1929年马凤山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农村家庭,尽管家庭条件很艰苦,但幸运的是马凤山的父母很重视教育,坚持让儿子上学学习知识,将来报效祖国,这也使得马凤山有机会接受教育,走出了农村,并投身于他热爱的航空事业。

马凤山开始对航空事业产生兴趣,并决定走上航空之路,是因为他成长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他十几岁的时候正是抗值战争时期,中国经济落后,处处受欺负,看着日本军队的飞机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放肆地四处盘旋并轰炸,而我们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飞机。

这深深地刺痛了马凤山,因此他暗下决心,立志有朝一日我们也一定要制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在1949年马凤山高中毕业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后他想要从事的职业,因此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整个大学期间,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勤奋好学,毕业后也顺利地进入到了航空领域,从此开启了他的航天梦之旅。

2、为航空事业的做出的贡献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第一代大中型飞机的技术开拓者,可以说马凤山的一生都在研究飞机制造,为新中国的航空工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比如,1950年马凤山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就和他的团队开始研制起我们的国产轰炸机。

而当时的国内在航空领域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就可以想象马凤山他们所要面临的难度和考验有多大。

但经过他们十几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在1964年,我国的第一架轰-6轰炸机终于成功问世。

而在轰6飞机的整个制造过程中,马凤山先生担任主管设计师,他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并且还深入研究飞机的每一个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

可以说轰6的成功离不开马凤山先生的默默无闻的付出和他在技术方面做出的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1969年我们国家的轰6飞机最终成功批量生产,并成为我国的主力轰炸机。

尽管此时的马凤山已经成为我国顶级的航空天才,但他没有因此而满足或者停止探索的步伐,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生产出一架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型客机。

于是他又带领着团队开始研究起了客机,在运10飞机的设计研发过程中,马凤山先生凡事亲力亲为,并创建出我国最早的有关大型客机的技术体系。

这也标志着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之后C919大型客机等民用飞机的成功研制和飞行,都离不开马凤山团队的研发的技术体系。

二、一次误判,导致运-10暂停生产,中国损失惨重

经过20年没日没夜的努力,一次次失败之后再重新爬起来进行研究,我们的客机运-10终于在1980年成功问世,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客机了,再也不用受到西方国家的技术限制和进口依赖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运-10虽然研制成功了,但在生产上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最后甚至因为一次错误的判断,导致运-10停产,我们国家也为此付出上万亿的代价。这又是为什么呢?跟着小编继续往下看。

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正在初步发展阶段,财政情况比较紧张,这就导致很多科研项目都不得不缩减经费,甚至有些项目不得已要面临着停产,运-10就是其中一个这样的项目。

大家都知道生产飞机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因此面对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国家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停止客机运-10的生产。

眼看着厂房里的设备都被拆除,以前的努力都化为泡影,马凤山和他的技术团队成员感到无比的痛心。

他们的多年来的想要为中国研制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型飞机的梦想就这样被浇灭了,运-10客机也成了一架永远都没有机会飞上蓝天的模型。

叫停运-10的生产后,我们只能继续通过与国外的航空公司合作,进口外国的飞机,从而用来满足我们的日常出行。

但处于当时我们国家经济方面的考量,在对比了多家航空公司之后,中国最终选择了和美国的麦道公司合作,并签订了大量购买客机的订单,因为只有该公司的报价最便宜。

本以为我们可以拿生产运-10的钱来购买麦道的飞机,从而减少成本,却没想到祸不单行,麦道公司却被美国的航空公司的巨头波音收购。这就意味着我们与麦道签订的订单全部作废,花出去采购飞机的钱全都打了水漂,损失惨重。

这一个错误决策不但直接让我们损失上万亿的财产,也让我们国家在航空技术方面再一次失去话语权。

试想这上万亿元如果运来生产运-10,说不定我们的国产飞机已经成功飞上蓝天了。

三、航天梦最终破碎,航空英雄马凤山含恨离世!

可以说运-10的停产让马凤山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但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因此而消沉。

看到我们国家得到了如此大的教训,损失惨重,他明白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地位,我们就必须自主研制并生产出我们自己的飞机,只有这样才能不再受制于人。

于是在经历了短暂的痛苦之后,马先生和他的团队又开始投身于航空事业中去了。

1989年,国家决定重新启动对运-10的研究计划,并让马凤山先生继续担任这一次的总设计师。

为了不辜负国家的信任呢,也为了能让中国的飞机成功飞上天,马凤山几乎将毕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运-10的研究和生产上。

他废寝忘食,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到家,早上天还没亮又跑到研究室,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劳累中,他的身体终于熬不住了,1990年马凤山先生积劳成疾,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仅62岁。

遗憾的是,马凤山先生到生命的尽头都没能看到运-10成功飞翔蓝天,也没能看到我们自主研发的客机,他带着不甘和遗憾,离开了人世间。

为此,国家损失了一位伟大的航空天天才,没有了他的运-10这一次也没能飞上天,而且以后也没能飞上蓝天。

结语

如今我们已经成功研发出自己的国产大飞机C919,再也不用受制于西方国家了,到今天C919飞行也马上一周年了,这一年我们东航运营的5架C919,已经执行了很多次飞行任务。

而且这几天又有消息称,我们的C919将会于今年的6月1日启动香港-上海包机航班,这就意味着我们自主研发的航班将实现首次境外商业飞行。

另外我们目前已向欧洲航空安全局申请了准飞的审查申请,也就是说我们的C919明年有可能飞得更远,直接“入欧”也不是不可能。

看到我们的国产飞机终于飞上了蓝天,看着我们国家在航空领域的取得的成果,相信马凤山先生的在天之灵也能得到些许欣慰。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有越来越多像马凤山先生这样的人才加入到航空领域,相信我们国家的航空强国梦一定能实现。

141 阅读:95425
评论列表
  • 2024-05-31 12:00

    要知道,空客与运十是同时起步,空客在开始十年里一直靠欧盟补贴才活下来,中国改革开放,大量订购空客飞机后,空客才得以发展与波音相提并论

    永远的宣武 回复:
    你这楼下留言里有小鬼子
    ganql 回复:
    不是几架,中国所有航空公司的空客飞机已经超过2000架了。
  • 海川 40
    2024-05-30 22:41

    好吧,请小编说明运十的发动机来源,是能进口呢还是能自己造?同时请真实的告诉大家运十原型机发动机又是怎么来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运20,歼十,歼11,歼十五,歼20一开始都是用俄罗斯的发动机,飞豹用的是英国许可证生产的发动机,飞豹这款斯贝发动机人家图纸机床都什么都提供了,还摸索了30年才做到自己合格生产出来,没办法满世界到处买F4的备份斯贝发动机。C919用的是法国和美国合资生产的发动机。

    海川 回复:
    图纸上的涡扇8?
    海川 回复:
    图纸上的涡扇8
  • 2024-05-31 11:56

    当时上海已成立发动机厂,仿制波音707的发动机,且已仿制成功。

    海川 回复:
    请你好好的搜寻一下中国上世纪70后期引进仿制F4“鬼怪”装配的英国斯贝发动机的30年艰辛历程再说,也就是后来的“秦岭”发动机。要是涡扇发动机那么容易仿制,也不至于现在只有美英法中俄五个国家可以生产,德日两个都得靠边站。要是波音707的发动机中国上世纪80年代都能造,为什么运20一开始还要俄罗斯的发动机?
    色痴 回复:
    仿制成功并不代表可以生产销售。在1985年以前,中国根本就没有专利这回事。1985年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实施以后,你这仿制的发动机,怎么绕开西方国家的专利壁垒?
  • 2024-05-31 16:12

    主要当时的发动机没有突破,飞机壳子好造,心脏可不是睡一觉起来就可以造出来的

    peter潘 回复:
    发动机的原理谁都懂,但是就是造不出来,或者达不到先进的技术指标,这才是工业技术的皇冠👑
    凌峰 回复: peter潘
    特制材料(耐高温)不过关啊,一个推力几十吨的航空发动机,没有耐高温材质材料搞个锤子啊
  • 2024-06-12 16:36

    文章太长,浪费我的时间,我做过简短的总结,就是美国的阴谋不会让你得逞与国内一些掌握发言权的人里应外合,如果阻止了中国的航空发展

    用户10xxx77 回复:
    事实就是这样,不只美国,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封锁打压,造遥抹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们做不到的。
  • 2024-05-31 11:57

    试飞的就是波音707的发动机

  • 老马 20
    2024-05-31 07:27

    我们发动机还是进口[笑着哭]

  • 2024-05-31 21:28

    这是写的个什么破玩意

  • 2024-05-30 03:09

    这是中国人最大的灾难

  • 2024-06-01 15:14

    还真就造不出来。别看现在国内那些新能源车企好像风生水起,车载芯片都是人家的,有人说是人家的怎么没禁止你使用呢,人家禁完了怎么赚钱

  • 2024-05-30 13:34

    没有发动机,没有核心技术!就算研制成功了,也没有市场!

  • 2024-05-31 09:09

    何止万亿,想一想如果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对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微不信 回复:
    意味着赔的更惨,客机讲究安全性和名声的,就不说当时发动机等一些关键部件全是需要进口,就凭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客机中国人敢做国外也不敢让你降落,稍微出几场事故就没了,好比如巴基斯坦手搓出来一架飞机,谁敢保证不出事
  • 2024-05-30 16:21

    中国人民必须掌握好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相信他人能帮助中国人民。

  • 2024-05-31 23:53

    别在胡说八道了

  • 2024-06-16 22:12

    以当时的技术和国力确实支撑不起大飞机的研制,而且核心的发动机 航电我们当时都是买的国外的,自己无法生产,一断供就得完蛋。下马虽然可惜,但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我们之所以生产919是因为国内技术实力足够搞定发动机和航电系统,而且国内市场足够大,外国也不敢轻易断供,断供了我们也有国产货马上平替,所以当时运10夭折只能说是因为出生的时机不对

  • 2024-05-31 15:54

    航电系统、航发是不是不受西方制肘

  • 2024-05-31 13:07

    标题唬人,啥都没说,流量骗子

  • 2024-06-03 21:09

    总之中国的航空航天真心不容易[点赞]

  • 2024-06-10 16:30

    实验室制造和工业化生产完全是两回事,当时样机虽然进入试飞阶段,但是无论是设计标准还是飞行时长根本达不到市场应用的要求。无论是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的流程,还有配套的企业体系都不是短时间能完善的,举一个例子,可以去百度一下,看看当时样机的龙骨是怎么制造的。就明白了。就是当时的研究团队不应该解散,这样可以推动飞机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

  • 2024-06-12 16:39

    这叫天才,没有做一家像样的飞机

  • 2024-05-29 19:01

    自媒体请搞清楚啥是航空啥是航天。

  • 2024-05-30 07:49

    那时候我们最多是积累技术和各种材料的准备过程,真要动手造出来可能还不是成熟时期。

  • 2024-05-30 22:56

    不“是”功勋与不“世”功勋,一字之差,云泥之别。自媒体马虎不得。

  • 2024-06-03 23:50

    上海一香港是境外飞行?

    用户10xxx87 回复:
    好不容易收回来的香港,就这样又被小编轻描淡写地划出去,小编是卖国贼
  • 2024-06-15 13:18

    作者的认知错了,运十是试飞成功了的

  • 2024-06-14 21:32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小编却说是上海一一香港是境外商业飞行。水平太差了

  • 2024-05-31 12:24

    不是上万元。是上万亿元。

  • 2024-06-08 09:50

    小编,是误判吗?

  • 2024-06-12 11:48

    香港到上海算境外飞行?不严谨!

  • 2024-06-13 21:29

    运十才是民族的骄傲!

  • 2024-05-30 06:23

    现在C919基本都是中国自己研发的

    用户10xxx93 回复:
    不懂不要乱说,没人会把你当成哑巴
  • 2024-05-31 07:26

    字幕和《朗读者》都差,只好跟着运十一起遗憾。

  • 2024-06-03 21:59

    瞎扯淡,

  • 2024-06-08 16:38

    1985年,上万亿怎么算的?不能瞎说瞎写。

  • 2024-06-12 03:32

    当时的情况:运十飞机是自己的,可发动机是人家的,还得受制于人。

  • 2024-06-12 16:37

    用得着分析一大堆理由吗?就是美国的阴谋不会让你研究成功的。

  • 2024-06-12 18:47

    造不出来的。材料、电子、机械控制,各方面都不成熟,怎么造?

  • 2024-06-12 20:34

    香港不能算境外。

  • 2024-06-06 08:05

    搞新能源行吗[笑着哭]

  • 2024-06-17 22:34

    西方国家永远都不可信……

  • 2024-06-18 02:54

    文章错别字及字重复也不校正,语句不流畅不修改等问题就发表,这是对观众不负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