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退伍进工厂,后逢选调干警不愿去,科长找到我,人生就此转变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5-30 04:53:45

讲述:王华松,编辑:拾点旧时光

注: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删,整理编发时,为顺畅阅读,部分情节艺术处理,全网监控,谢绝洗稿搬运!

我们的人生最终能走到哪一步,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结果,尤其是当你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时,不同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你以后会有这样的人生。

这一路走来,我很庆幸自己作对了两次重大的选择,一个就是参军,一个就是从警,可以说在之后改变了我的人生。而说起这,我要感谢两人,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工厂的保卫科科长。

我出生于湘南地区,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条件艰难,便回家务农了,进了生产队。

都说努力就能创造幸福,可即便我们一家人每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家里的生活依旧是老样子,温饱还得看老天。

看着父亲那消瘦的脸庞,和粗糙如树皮的手,我对未来感到彷徨,我不想像父亲一样一辈子过着这样的生活,可要想摆脱这种现状,又谈何容易,直到1974年年底征兵消息传开时,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念头——当兵去。

因为在当时的农村,当兵可以说是农村子弟走出山村唯一的一条出路。

可想到家里的情况,我又很纠结。母亲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我当时已经18岁了,是家里主要的一个劳动力,在家也可以分担父亲肩上的重担。

可我不走出去,家里的现状不知何时能得到改变,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我决定去参军。

之后我对父亲说出了我的想法:“爸,我要去当兵,出去闯闯,到了部队也有津贴,能寄回家补贴家用。”

当时父亲正抽着卷烟,听到我的话,他愣了一会,而后深吸了一口喇叭筒,伴随着一股灰色的烟雾吐出,好一会,父亲才看着我,淡淡地说道:“你如果决定了,就去吧,在家里待着也没有奔头,去外面闯闯也好。”

父亲这样说,但我知道他心里是不舍的。

“我走了,家里......”我支支吾吾的说道。

可知子莫若父,父亲知道我提出这样的想法,就是做好了决定,为打消我的顾虑,他用坚定地语气说道:“你安心去参军,放心,家里塌不了天的。”

就这样,在父亲的支持下,我报名了参军。

体检是在我们公社卫生院进行的,很严格,每检查一个项目都有军地双方的人员具体操作和

监督。总的原则是身体哪个部位不正常,检查就不进行下去了,有的人还没到内科,就因为身高、长短腿、扁平足被刷了下来,

到了内科时,更不用多说,那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加之有时候生病都是硬撑过来的,哪怕年轻人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疾病,和我同去的一个小伙伴,就因为肝大没能过关。

整个体检过程,我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唯恐身体哪里有毛病,被淘汰下来。还好整套流程检查下来,都合格了。

之后又顺利通过了政审和家访,如愿应征。

1974年12月中旬,我手捧着入伍通知书,告别了家人和乡亲奔赴了军营,开启了我的军旅生涯。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修理连,尽管每天和油污打交道,但这是技术活,我很开心,能学些技术回去也挺好。

因此,自己学得很勤奋,班里的老同志对我也很器重,给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正当我学得有模有样了,突然一个调令就结束了我在修理连的工作,组织要把我调去当报务员。

虽不舍,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就这样,我来到了师部报训队学习。

到报训队,一切从头再来,眼前的一切在我眼里都很新鲜,很神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报务工作比在修理连更加枯燥。

报务工作除了每天要背那既简单又很难记的电码外,就是和电键、耳机等打交道。

六个月的报训队生活是清苦的,手指上磨出的茧,是最好的证明,但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又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了17团勤务连电台班,成为了一名报务员,在电台,每天所做的是上机值班,下机训练。

而这也是我们报务人员的全部生活,虽都是一些基础的训练,但大家都是本着练为战的思想,刻苦地训练。

说到此,还有一个遗憾。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时我们遇到了这样一次机会,当时我还积极申请了参战,可遗憾的是最终未能走上战场。

记得79年初,抗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当时我们个个都是血气方刚的军人,得知越军忘恩负义的行为,真是义愤填膺,纷纷请战上战场。

那年春是退伍季,当时我服役期满,也出现了退伍名单之列,可即便如此,我们这些临近退伍的人却都积极申请了去支前。

由于特殊原因,战场需要人员补给,当时已有两批退伍人员作为补员奔赴了战场。

当时我是定于第三批支前队伍的,没想到,我军在战场势如破竹,连连获胜,前线于3月初开始陆续撤军,到了3月中旬基本撤退完毕。最后战场没去成,按规定退了伍。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有些失落,总感到自己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有使不完的劲,总想在部队多干几年。

可军人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如此,就这样,我不舍的告别了战友,告别了军营,退伍回乡了。

虽说只有短短的5年的军营生涯,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是一段不能、也不会忘怀的经历,军营锤炼了我的意志,塑造了我的灵魂,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为后来回家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回到地方后,家里找人托关系,给我安置到了一家机械厂当了工人,当时工厂的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粮量也高,每月口粮定量四十多斤。

不久后,我就组建了家庭,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然而,就在第二年的时候,我的人生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

那年秋公安局到我们工厂里选调干警,说是要分到下面乡镇派出所去。由于我是退役军人被选中了。

可我当时有点犹豫,毕竟那会乡镇派出所工作条件不比现在,条件比较艰苦,和工厂不能比,家里的情况刚有好转,去了派出所生活水平肯定会有所下降。

而且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不想让我去,认为当警察将来难免会和犯罪分子搏斗,怕我出什么意外。

与此同时,或是在舒适区待久了,我也有些不想折腾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决定放弃这次机会,而就就在这个时候厂里保卫科李科长找到了我。

李科长是一名老兵,78年副营级转业到厂里做了保卫科科长,我进入工厂后和他有过交集,或是因为同是军人,我们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关系处的还比较好。

当时他得知了这件事情,认为我应当听从组织的安排,其中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他说:“革命工作都需要人干,咱是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分配,再说这项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保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咱应该感到光荣才是。”

正是听了李科长的劝说,我又重新燃起了拼搏的斗志,想着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也是对当年未能奔赴战场遗憾的弥补,于是决定去当干警。

回到家,我又耐心地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妻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人,见我做了决定,也就同意了。

后来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我不仅在警察这个岗位上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而且还得到了比在工厂更好的结局。

进入派出所,虽说最初却是也很艰难,但之后随着发展条件越来越好,我也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更多的人生价值。

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战斗在同扒窃犯罪分子斗争的第一线,每天早出晚归,虽说很劳累,还也常遇到危险的事情,但我们的付出也是收获满满。

20多年从警生涯里,我参与破获了大小案件上千起,凭借良好的军人素质,始终不怕恐吓,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同手持凶器的犯罪分子搏斗,期间荣获过三次二等功。

回想起此事,我总是感慨不已,很感谢李科长,当年要不是李科长好言相劝,我可能就放弃了去派出所的机会,不仅无法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会和很多人一样,在90年代随着企业改制,面临下岗的问题。

真就如那句话所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往往就是奇妙,只要做对了一两次重要的选择或抓住了一两次机遇,就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可在现实生活,往往选择和机遇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之所以能选对,很感谢李科长当初对我的引导,正是在他的引导下,我抓住了那次机会,改变了人生!

8 阅读:2463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