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密林间一座千年古墓,墓主姓黄,祖籍山东白马苑

巧云聊旅游 2024-06-06 08:19:37

隆安县那桐镇那重村粮站旁有一座千年古墓,墓主黄昭是隆安县右江两岸的黄姓落业始祖。小时候不知道墓主叫黄昭,只听说这座古墓是黄家祖坟,在当地非常有威望,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黄姓人士前来扫墓,古墓在当地亦称之为清明墓。前段时间曾写过有关黄昭的文稿,不过对于古墓的好奇,本文在理一下黄昭在那重落业的原因。

听奶奶讲清明墓即黄昭墓之前修建得非常的庞大,高大的墓碑还有近5米高的墓茔,墓碑前有神道,神道两边各有一根望柱。神道,在古代路人经过那可是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百姓路过都得到墓碑前拜三拜。难得的是两边的望柱,古代没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墓园不可能有望柱。古代墓葬级别非常的有讲究,什么样的官阶可以将墓园修建成什么样的规格是朝廷规定的,黄昭墓有望柱,足见其地位何等的高。

规模庞大的墓园,神道在“迎四新除四旧”运动中遭到破坏,60年代初期那重乡修建粮库,望柱亦被拆除,连墓茔都被削掉半截。整个墓园不仅有黄昭的阴宅,还有很多座古墓遭到破坏。如今黄昭墓园剩下的仅是主人不足一米高的墓茔,还有古墓前一张祭拜台。墓碑被砸的稀巴烂,墓碑碎片散落在近100平方米的墓园内。墓园长满野草,若不是清明节黄昭后人扫墓,想来外人都不知道古墓的存在。

黄昭是追随北宋猛将狄青平定侬智高而来,祖籍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苑。当时追随狄青将军南下平乱的还有黄昭之兄黄穆,黄穆、黄昭两兄弟带领族人上百人口南下平乱,平定侬智高后即在广西戍边。黄穆因平乱有功封赏,并戍边于忠州就任首任忠州世袭土司,黄昭则跟其兄戍边忠州。

不久因分封,黄昭则带领几十号人迁徙至娅王洞,并在娅王洞落业。娅王洞在当时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峒。峒唐宋时期实行羁縻制度下一个行政单位,峒对应现代相当于县级单位,不同的是羁縻制度下的峒不归朝廷管,峒的最高长官拥有高度自治权,还可以世袭,峒的最高长官好比如是一个土皇帝。大自然就是那么机缘巧合,黄昭落业并起名娅王峒的地方有个天然溶洞,后人就将娅王峒称之为娅王洞。

黄昭后人为什么将娅王峒改为娅王洞,这又是一段悲惨的历史。黄昭带领族人来到娅王峒后修建带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堡,并且还设有府衙等办公设施,不出几代人,娅王峒将会是一座具有规模的小城。不过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么的残酷,没过几年地方蛮族作乱,娅王峒在这场动乱中被摧毁,黄昭之下几十口人,加上跟随而来的李姓家族遭到祸害。好在黄昭能够带领族人逃出城堡,娅王峒就此废弃。古代的娅王峒则变成现在的娅王洞,前段时间发表过娅王洞的文稿,此文就不再多写。

土著作乱,据说是侬智高反杀回来,是不是真的有待商榷,毕竟侬智高被追赶到东南亚一带。没过几年又反杀回来,但没能进入广西而是流落的云南与广西边界一带。侬智高隐藏在广西与云南边界一带被发现,朝廷派军队去围剿,并抓获侬智高其母以及长、次两子,侬智高逃至大理被杀害。侬智高反杀有点怀疑,不过那重老街旁的大庙里有记载土著作乱,娅王峒废弃的文献,大伙有兴趣可以前去看看。

黄昭带领族人来到距离娅王洞4公里外的那重落业,并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那重村则发展成为一街四村近5000人口的大村,若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之前,那重还是一个乡。黄昭若是当时手握几百兵力,依靠娅王峒坚固的军事堡垒必定能抵挡得住土著的围攻,娅王峒亦不会废弃。抵挡得住土著蛮族的围攻,娅王峒有可能成为娅王州或者娅王土县,黄昭则有可能成为娅王州首任土司或者娅王县的土知县,我们就是黄氏土司的后代了。现在的娅王洞变成一片甘蔗地,实在可惜。

黄昭在那重落业后繁衍生息,其妻严氏,生有可通、可观、可宝三子。后来又三房分家,黄昭三子分家后各自在那重街周边的村屯安家落业,历经近千年的繁衍,其后代总人口不下2万人,后来不断向外迁徙,隆安县右江两岸的黄姓大多都是黄昭的后裔。不仅是隆安县境内,西乡塘区的石埠、双定,武鸣、平果、田阳、百色、北海等市县都有黄昭后裔。黄昭后裔不可谓是满罗广西的各个地方。

黄昭墓向东朝西,不知是不是宝地不知道,不过墓碑朝东,东则是右江,前有水后有田,想来不是风水宝地也是个好地方,不然黄昭怎么会有超过2万余人的后裔呢。该死的“迎四新除四旧”运动,让我们的祖坟给糟粕了,要不然祖上有神道、望柱的墓园,想来足够吹上大半辈子的。有网友留言,发一张黄昭墓的照片给他,本文写的就是黄昭墓,照片是到墓地去拍的,这回可以看黄昭墓的相片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4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