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美国景象: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车水马龙,最后一张很罕见

南斋孤风中 2024-06-01 20:25:03

上世纪6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进程,最为迅猛的黄金时期。

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景观日新月异;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文化运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个充满动荡与矛盾的年代里。

美国的大街小巷上,时刻都在发生着令人难忘的百态人生。一些老照片,恰好捕捉到了那些生动鲜活的瞬间。

将60年代,美国都市生活的种种侧影,定格于时空之中。

让后人得以通过影像,窥视那个年代。

1965年纽约大道

秋高气爽,曼哈顿的街头,行人来来往往。

阳光斜照,在这些行人身上。

将他们的侧影,拉得老长。

在圣帕特里克大教堂,高大雄伟的哥特式建筑前。

一排宽阔的台阶上,坐满了各种各样的人。

前面路过一辆敞篷老爷车,车上的年轻人们,彬彬有礼地向街边的行人点头示意。

这条街道就像个大舞台,汇聚了各色各族的人物。

60年代美国纽约

1960年,纽约市中心。

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正在崛起。

一座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架桥,盘绕在摩天大楼之间。

桥下车水马龙,一辆明亮的红色和黑色的甲壳虫汽车颇为夺目。

当时这种小型经济实惠的进口车,在美国街头可是万人迷。

街道一侧,一位年长的绅士从人潮中缓步走来。

他身着一尘不染的正装。

右手拄着一根光可鉴人的黑色手杖,左手拎着一只精致的公文包。

面色严肃,双眉紧锁。

一副刚离开办公室的模样。

他的身影,在摩天大楼的阴影中渐行渐远。

却也昭示着纽约这座现代化都会,在那个动荡年代里正遭遇巨大的社会变革。

60年代,美国街头

曼哈顿街头,阳光灿烂。

一辆黑色林肯轿车停在路边,车前方三个男人姿态各异。

两人身着笔挺西装。

外套剪裁考究,面料很贵。

其中一人手插衣袋,神情淡然。

另一人则叼着一支燃着的香烟,眯着眼似在打量什么。

两人的装扮和举止,都透露出上流社会气质。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个男人。

正俯身,从车尾箱里往外拽行李箱。

他身着,普通的棉质工装裤,汗湿的T恤紧紧贴在背上,露出肌肉隆起的轮廓。

一个仆人或司机的打扮。

他们的背后是,当年著名的可口可乐大厦,巍峨耸立。

由当代最伟大的建筑师设计。

它高高矗立在曼哈顿的天际线上,光芒四射,成为当代美国城市化进程的骄傲地标。

1958年美国汽车电影院

1933年6月6日。

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一个全新的“汽车电影院”庄重开幕。

创办人理查德·霍林施德,亲自主持了开业仪式。

一望无际的空地中,密密麻麻停满了各色各样的汽车。

有老款福特,也有最新款的克莱斯勒。

车顶、引擎盖上,都坐满了人。

有家长带着孩子,也有年轻情侣互拥着。

他们的面前是一块巨大的银白色屏幕,在夜色中熠熠生辉。

在这汽车电影院,无需讲究穿着打扮。

也不用拘束坐姿,想吃东西、想大声谈话都随意。

更难能可贵的是,每辆车就是一间私密的小空间。

恋人们拥吻、家人们嘻闹都可以尽兴。

有了这个成功的开端。

汽车电影院,在未来几十年内遍及全美,成为无数美国家庭和青年人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它成为美国电影黄金时代的一段记忆。

6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

1960年代的芝加哥。

这座被誉为“风城”的都会,在当年确实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宽阔的街道两旁,林立着数十座笔直挺拔的摩天大楼。

它们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些超高层建筑,由世界级建筑大师亲自操刀设计,体现了芝加哥作为美国第二大城市的现代化地位。

街道一侧,是一排排的百货商场和专卖店。

其中一些店门口高高悬挂着美国国旗,在微风中哗哗作响。

60年代,正值冷战时期。

到处可见这种对国家的宣示。

时下,最流行的是全尺寸大型座驾。

诸如谦克锡勒、别克、福特等品牌的硬顶或敞篷轿跑车。

道路两侧,大量上班族,正步伐矫健地往返于各大公司办公楼。

他们身着得体的西装三件套。

发型一丝不乱,姿态从容。

那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高盛时期的中产白领男子风采。

1960年的美国波士顿

1960年的波士顿。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马路牙子上,一家人正热闹地准备合影。

他们身后,是波士顿最负盛名的建筑——旧北教堂。

这座白色尖顶的钟楼教堂矗立在市中心,气势不凡。

作为美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它的身影,出现在无数艺术作品和旅游画册中,成为波士顿的象征和骄傲。

1960年代的纽约

一场急雨刚过,曼哈顿的街道满是水洼。

许多鸽子,在路面上肆意嬉戏。

展翅欢快地在积水中戏水嬉闹。

远处高耸入云的,是当年著名的纽约商场大楼。

它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

大楼侧面是一块超大的广告招牌。

这是1960年代,著名的音乐剧电影《一个新星闻世》的户外广告。

当红影星朱迪·加兰、杰姆斯·梅森主演。

讲述了一个在出租车司机的扶持下,最终走红的女歌手的故事情节。

这部电影当年在纽约、全美以及世界范围内都广受欢迎和好评。

60年代夏威夷海滩上

阳光明媚,蔚蓝的太平洋海岸线在眼前绵延。

一位高大健硕的白人,正趴在沙滩上。

一名黑皮肤的小男孩,则欢蹦乱跳地骑在他的脖子上。

小男孩一头黑发,大大的眼睛散发着天真烂漫的神采。

咧开了一口白牙,在为老人脖子上颠簸的动作而大笑。

老人脸上,也绽放出宠溺的笑容。

小男孩开心,双手放在老人的头部。

这就是小小的巴拉克·奥巴马,未来的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尽管出生时父母就已离异,母亲又长期在外求学,但祖父母那厚重的爱为他撑起了一片安全的天地。

动荡、活力的时代

这些60年代,美国城市街景照片。

生动再现了那个动荡而充满活力的时代。

无论是纽约的商业中心,芝加哥的摩天大楼,还是波士顿的历史古迹,都彰显着当时美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迁。

这些场景,同时也折射出贫富悬殊、种族隔阂等社会问题的存在。

-1 阅读:142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